06.06 尹同跃的平行人生:自主的血总是热的

尹同跃的平行人生:自主的血总是热的

文 / 财经汽车周刊 张馳有道

当我们听说奇瑞职代会全票通过股权转让协议消息,又回想起昔日的“自主一哥”奇瑞当年是如何意气风发时,我们不得不重提那句老话:自主的血总是热的。

在那个合资品牌强势“瓜分”中国汽车市场的年代,每个人都期待有一个Hero,他或她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奏效的霹雳手段、深邃的思想以及高远的战略目标,从而让自主品牌在暗淡的隧道中发出希望之光。

而在整个网络上,这个人的人格魅力、业绩,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将被对应为一个放大版的“网红”——尽管很多汽车圈大佬并不都是会炒作的“明星老总”,但他们从来不缺少媒体的聚光灯,而这种效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转变,他们身上的标签也会被人们毫不留情地实时更新。

2004年,42岁的尹同跃已经是这个国家响当当的汽车大佬了,并且看上去前途无量。在任奇瑞执行副总经理——安徽芜湖一个地方车企、也是最为耀眼的“明星”车企之一的第四年,他被提拔为奇瑞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总领奇瑞一切事物。

八百里皖江浩浩荡荡,见证了芜湖源远流长的历史,也见证了奇瑞汽车的发展、转型,当然也包括这次的“混改”。在尹同跃挂帅之前,这家车企的掌门人是詹夏来,后来任安徽省委秘书长。

如果你有机会去到芜湖,当地人会很乐意向你介绍这家当地的明星企业。而在贴吧里,你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网友对奇瑞的爱与恨——不过,在他们滔滔不绝的评论中,你能发现有一种“我们骂可以,决不许旁人说三道四”的情感流露。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奇瑞所作出的贡献的认可和赞扬,赞扬奇瑞不仅在带动芜湖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还让芜湖这座古老的城市重新焕发出光芒。21年前,奇瑞人、芜湖人开启了创业之路,初期小草房的场景历历在目,如今气派的奇瑞正门和一眼望不到头的厂区,除了生产之外,还具有仪式般的彰显意义:奇瑞的强大是奋斗来的。

尽管后来,很多奇瑞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散了散了又来了。但有些人也许从未离开,2008年被调任安徽省委秘书长位置的詹夏来——奇瑞创始人、被称为奇瑞教父,闲暇之余到访奇瑞也是常常发生的事。

零几年的奇瑞或者说尹同跃风华正茂,毛主席的战略是奇瑞尹同跃坚定不移的商业法则——“奇瑞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建立我们的统一战线”,同时,“创新技术”也是这位工程师出身的掌舵者所信奉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在业内奇瑞一直被大家习惯的称之为技术流企业,一直以来,奇瑞始终坚持自主正向研发汽车,在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各种车身部件方面都颇有建树,其研发实力及技术底蕴时至今日在自主品牌当中都名列前茅。

事实上,在创立之初,奇瑞就自主品牌中的领军者,奇瑞曾经连续九年夺得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自主一哥”的江湖地位也正是由此而来。

彼时,奇瑞003号工牌拥有者尹同跃也不爱打理头发,有人赞其形象可以媲美摇滚歌手了。不过,尹同跃应该从来不擅打理头发,在如日中天的时候,理工男大抵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来自四合八方的关于如何做强、如何平衡长期效应和短期利益等问题的麦克风和多品牌战略的压力和吸力,令他蠢蠢欲动。

56岁的尹同跃等来了他到目前为止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奇瑞职代会用全票通过股权转让协议的方式,宣告了奇瑞“混改”开始,同时,这也开启了汽车业的“混改”大幕,拟以不低于200亿现金注入方式引入外来投资者,时间是2018年5月29日。

此时,全球汽车业激战正酣,无论是跨国车企,本土车企,还是风起云涌的造车新势力都给了奇瑞不小的市场压力,最重要的是,要想继续在这个牌桌上玩下去,尹同跃和奇瑞必须尽快找到更多的钱。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至少六家企业竞购奇瑞股份的过程不会过短,而之后授权管理层与投资方的谈判也不会过于顺利。

客观地说,奇瑞也可谓继任者尹同跃的命根子,虽然奇瑞“混改”一事已尘埃落定。至少现在,他每天都要在这片挥洒过汗水的土地上办公,没人知道他的心里想着什么?

但不夸张地说,尹同跃的信条——奇瑞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建立我们的统一战线,此时在他心里一定有更深刻和穿越时空的意义——至少尹同跃和奇瑞人干自主的心总是热的。

这位最受业内外人士关注、奇瑞人最为倚重的大帅,正在面临人生的又一次精神重压:事实上,近两年关于“奇瑞整体打包出售”的传言就没断过,而在这次由奇瑞开始,掀开汽车业的混改序幕尘埃落定,针对奇瑞的前途而掀起的舆论漩涡愈卷愈大。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出现的相当大声量和相当多的不利舆论的现阶段,关于奇瑞的“混改”误读偏多,当然,也不排除阴谋论的存在,毕竟国企混改已经在很多领域开始并深入了,也有不少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这是做大做强产业极为重要的战略方针之一。

此时尹同跃成为了行业内外人士眼中、口中或键盘上的的焦点人物。至少六家企业的目光分别从四面八方而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舆论、社会关系、资本关系的压力和吸力,揉撕着他。

42岁的尹同跃应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未来,当中国汽车业与全球经济难以割舍,这是一个充满激情、斗志、耐心、才华和能量的生命

,14年后,如今56岁的他也一定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有时候,来自社会和环境的粗暴蛮横,人的价值和尊严并不一定完全被自我左右,作为一个个体,你一定会突然怔住了,就像昔日如日中天的你,身上的标签也任由他人的麦克风传来传去,甚至都不愿或等不及听听你怎么看。

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中,汽车大佬们面对的生存环境当然不是生与死的考验,前进、后退和“混改”也都没有太多的强制,但是在这些一直有雄心壮志的企业家心里,压力无时无刻不在。

竺延风的“寂寞二十年”犹在耳边,“市场没换来技术”的惨痛经验教训历历在目。到头来,跨国车企全球梯级制造瓜分市场,谁能够在车企外方面前做到不卑不亢呢。很多时候,当你站在一个较高的山坡上,往往看到的不是壮烈了,同样,难道你真的认为,“混改”对奇瑞、对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就毫无正效。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动。

自主的心总是热的,除了爱与热情,其余的什么都没有。

都别“胡说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