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赵匡胤能坐稳天下,不仅仅是一个杯酒释兵权那么简单


01背景


大宋王朝虽是在平静中诞生的,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波涛汹涌,很多人知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他收了兵权,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比杯酒释兵权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平定内乱。



02平定李筠之乱


《续资治通鉴长编》:“及上遣使谕以受禅,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历数,乃僶俯下拜。”

赵匡胤登基后,虽然很多朝臣们都识时务地对他俯首称臣,但还是有些势力强大的节度使不愿臣服。第一个公然对抗大宋的就是李筠。


赵匡胤能坐稳天下,不仅仅是一个杯酒释兵权那么简单


为什么他不愿臣服?不外乎他也有一颗帝王梦罢了。

李筠在当地已经做了八年的节度使了,资格比赵匡胤要资深多了,势力雄厚。他所在的长治与北汉和契丹接壤,李筠打了很多胜仗。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待久了,他俨然自己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方霸主,骄蛮成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宋史·卷四百八十四》载:“筠在镇擅用征赋,颇集亡命,尝以私忿囚监军使,世宗心不能堪,但诏责而已。”

说李筠在做节度使的时候就私用国家的赋税,集结逃犯,徇私枉法。曾经还因为个人恩怨将朝廷派遣的监军抓进了监狱,要知道,监军的官位可是在他之上。可以说他在当地是无法无天,让这样的人让他臣服是很难的。让人庆幸的是,他没有篡位,这样的人如果一旦做了皇帝,那结局让人不敢想。

赵匡胤能坐稳天下,不仅仅是一个杯酒释兵权那么简单


赵匡胤登基后为了稳定朝廷,于是给原先的那些旧臣都予以招抚。赵匡胤册封李筠为中书令时,他在前去册封的钦差面前,李筠一边故意高悬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一边痛哭流涕。要知道,当年郭威篡位时,李筠就是跟随郭威杀到京城的人,后来被郭威册封为昭义军节度使。这明显就是不忘旧主,不愿臣服于赵匡胤。


《宋史》载:“及延使者升阶,置酒张乐,遽索周祖画像悬壁,涕泣不已。”

不仅如此,他还联合北汉来攻打大宋,可联盟的关系不稳固;谋士闾丘仲卿认为一个地方军和政府军不能正面交锋,只能智取,建议他先占领孟州和沁阳,再渡过黄河占领洛阳,之后再与赵匡胤较量,可他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拒绝了正确的战略方针,这也是他骄横的性格使然的。一个性格很强的人,就不太容易听进去别人的意见。


赵匡胤能坐稳天下,不仅仅是一个杯酒释兵权那么简单


而赵匡胤因为这是开国后第一战,所以非常重视。因为此战如果胜利,那对于他的政局稳定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所以赵匡胤征集了很多人的意见,将所有的可能都提前预设,采取了最正确的战略部署,并且还给自己留了后路,所以,李筠的失败就注定了,李筠兵败自焚后,李筠长子李守节献城投降,自此李筠之乱就此平定了。



03平定李重进之乱


李重进是五代时期后周禁军将领、周太祖郭威外甥,福庆长公主之子。曾参加高平之战,获得“使相”之位。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让韩令坤代替李重进,想把李重进移至青州。李重进拒绝调动,他派遣亲信联络翟守珣想一起起兵抗宋,没成想,翟守珣把此事偷偷告诉了赵匡胤。于是,宋太祖让他将计就计,拖延李重进出兵,以防止李重进与李筠南北呼应。李重进中计,错失良机,李重进举家自焚。

赵匡胤能坐稳天下,不仅仅是一个杯酒释兵权那么简单


李重进试图向南唐求援,南唐怕引火烧身,拒绝了,所以李重进也悲剧收场,最后举家自焚,他的党羽也被处死后,李重进之乱就此平息。


自此,李筠与李重进的下场,也给蠢蠢欲动的各地节度使有了杀鸡儆猴的效果。中原的局势终于安定了。




04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一、对武官削权

虽说叛乱被平定,可赵匡胤心里可不安定。五代十国手握重兵的悍将弑君篡位的一幕幕让他联想到自己是否也有这么一天,整日辗转难眠。


他的心腹赵普看在眼里,说到:“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家,战争不断,天下百姓生灵涂炭,国家不安,皆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只有给他们大量钱财,换他们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才能巩固皇权。”


赵匡胤能坐稳天下,不仅仅是一个杯酒释兵权那么简单


  • 撤销殿前点检一职。961年三月,赵匡胤解除了回京朝见的慕容延钊和韩令坤的禁军主帅之职,只保留地方节度使的职务。


  • 杯酒释兵权。961年七月,他赐予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大量金银财宝、良田美宅并收回了他们的兵权,任命他们为地方节度使。赵匡胤与这些将领结成亲家。为什么大家知道的最多的就是杯酒释兵权呢?这要对比历史上大部分开国皇帝来说,他这确是让人称赞的,很多开国功臣的下场都是悲惨的,毕竟你的兵权对皇帝来说是个威胁。


  • 对禁军进行改组。废除了原先禁军的九个首领职位,由几个资历平庸的将领担任统帅,形成了“三衙”制度。三衙将领只有带兵权,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而枢密院只有调兵权,没有带兵权,而只有皇帝才能命令三衙和枢密院,执掌全部的兵权。两院互相牵制,从制度上防止军事实力派的产生。这一点改革非常重要,这个制度也一直成为了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

通过这几步改革,从根本上削弱了武官的政治地位,开启了宋朝文官治天下的政治模式。


二、对文官削权

另外,为了加强皇权,他削弱了宰相的权力。一直以来,宰相统管军政和财政大权,这也让历代皇帝都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


  • 在中书门下设立一个枢密院,削弱宰相的军权。文官担任枢密使,专管军事,提升枢密院的地位。中书门下变成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两府地位相当,分开奏事,互不相见并且互相牵制,这样皇上就可以对比双方的奏报,掌握实情。


  • 收缴地方财权,加强中央财权
    。让赵普取代“中枢三机构”,并设置副相之职,协助赵普处理政务。

05政治经济民生改革


一、实施经济改革

下令鼓励垦荒,对新垦的土地一律不征税。奖励垦荒成绩突出的州县官吏,处罚田地荒芜严重的州县官吏。免除征用平民当劳役,改由士兵担任。致力于农田基本建设。在黄河、汴河两岸修筑堤坝、植树造林,每年的二月、三月都是黄河堤坝的修筑期。定都开封后,对原有的河道进行修治,形成“漕运四渠”。


二、法治改革和建设

编制宋朝法典《宋刑统》,根据法典规定,各州的死刑案件一律需要呈报朝廷,削弱地方节度使的司法权。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后,赵匡胤终于整顿了内政,也为接下来的统一全国做好了铺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