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总怀疑自己会得各种病,这是心理有问题吗?

幸福快乐223316138


的确是,心理学上称这种状况叫“疑病症”,其特点是不断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病,而这些病症大都是重病,危及生命、具有潜伏期、传染性或难治难缠的病症,比如癌症、艾滋病、狂犬病、性病等。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多与人的感受有关,比如感觉身体某部位不适。


“疑病症”是一种心理问题,其本质是怕死、怕失去,因为生命活的精彩,谁也不愿不正常地离去。克服疑病症有两个要点:一是要知道身体部位的不适感诱发了疑心,疑心又进一步将注意力锁定在某部位而加剧不适感,其实是把正常的生理反应想坏了。


二是要看透生与死。人无法控制生死,但可以注意卫生、养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如果真的天有不测风云,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活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把自己活的更有意义、更精彩、更有自己的特色,这样的生命是充实的、饱满的,即使面临生死,也无怨无悔。


上述两点,若真正做到了,也就有了佛家的达观,疑病的忧虑也自然解除了。



飞扬心理王主任


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不是病,是杞人忧天,这样人疑心重,别人说什么都信,别人说身体什么地方不适,吃点药,如果他听到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有病,也要吃药。不吃就觉得难受。而现实真有这样的人,我邻居一个叔叔就是这样人,你跟他在一起时,不管你说什么,只要你说某人头有点晕,是不是高血压?他准去卫生所买降压药吃,他随身带着头痛药和消炎药,不管谁说谁有病别让他听到,听到就有同样的病,马上吃药,吃上就好受,你说怪不。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他多疑的毛病,尽量不再他面前说关于病的事,也省得他怀疑自己有病。前几天我们几个去朋友家玩,有叔叔,小张,小李和我一行四人到王叔家去玩,小张和小李对我说你这个叔叔多疑老怀疑自己有病是真的吗?我说一点不假,到王叔家,王叔非常热情拿了水果,泡了最好的大红袍给我们,王叔家有WIFI上网玩了一会,发现王叔家有杏树,这个时期正是杏熟的时候,满树金黄的大黄杏十分诱人,看着就想吃,小张最小上树就摘,我们几个在下面接着,王叔家的杏又甜又大,太好吃了,也没拿屋用水洗一下再吃,从地上捡起来就吃,叔叔看小张小李还有我不洗就吃,他也吃了几个。吃够了回屋,继续上网看手机玩,茶水泡好了喝着茶水,看着手机,时间久了也无聊,调皮的小张叫我和小李出去,我就同他俩到了屋外问有什么事,小张说跟你这个叔叔开个玩笑行不。我说怎么开,小张说听我的,我们三个到街上随便随便溜达一会,就回到王叔家,叔叔问你几个干嘛去了,没等我说话小张抢过话头就说,我们三个吃完杏有点头晕,去卫生所看医生,医生说是轻微食物中毒,问我们吃什么了,我们说刚吃的杏,那就对了,是农药中毒。打一瓶点滴就没事了,我们刚打完就回来了。发现叔叔有点坐不住了手机也不玩了,小张露出得意的笑。王叔一听就不乐意了,净瞎扯犊子,房后的杏我根本就没打药,他告诉叔叔别信没有影儿的事儿,叔叔又坐了一会,说不行,我们回家吧?我们仨个说不,我们还在王叔家再玩会,喝喝茶水,你愿意走自己走,叔叔一听,二话没说开门出去了。王叔叔说你们搞什么鬼?小张说別问,用不了半小时叔叔准回来,王叔叔一脸茫然,坐下来同我们唠家常,玩儿手机,小张说的还真对,不到半小时叔叔真的回来了,小张说你看,是不是回来了?王叔看见叔叔进来就问你干嘛去了?我刚才头晕,我想一定是吃你家的杏中毒了,我去卫生所打了一瓶滴流,感觉好多了,回来找他仨个一同回家,王叔一听就全明白了,你们三个捣蛋鬼,怎开这样的玩笑,真是个孩子。叔叔一听,你们仨个没中毒啊!叔叔生气了说,你们仨个坏孩子,害老子白花了好几拾元钱。我们大家都笑了,你笑没?这就是疑心太重,爱怀疑的结果,如果我们仨真是坏人。那叔叔真的要上当受骗了?你别不信。现在坏人专找到岁数的老年人或是空巢老人,心里暗示加诱导骗取他们的钱财。千万注意。情系广播义兰传媒。


情系广播义兰高歌


  生活中有一些人因为某些原因出现疑病症,总是觉得自己不舒服,老觉得有病,怀疑自己得了癌症、艾滋病、心脏病等等,经常去医院做各种检查,但又查不出什么疾病,更加担心,整日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中,出现失眠、食欲减退、胸闷气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绝望等问题。


  广州心理咨询专家提醒,像这些已经严重危及到正常生活的疑病症患者,最好尽快到求助精神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咨询和治疗。

  疑病症不是无缘无故就出现了,它往往与当事人的性格特质和经历的事情有关。与一般人受刺激后,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或情感来宣泄内心压力不同,据国外一位知名学者表示,疑病症患者受到打击后,是用器官语言,也就是器官的病变,来表述自己的痛苦。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很多疑病症患者他们的身体确实出现了一些不适,但这些不适并没有达到他们感觉的那些程度,也不完全符合一些疾病的诊断标准。

  他们之所以觉得自己身体出现问题,主要还是心理原因导致。因此对于疑病症的治疗通常以心理治疗为主,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治疗可结合使用。

  一,应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其起病的背景情况,让病人尽情地述说,在其叙述过程中找出其致病的真正原因。

  疑病症的发生多是有一些事件诱发的,比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有一部分病人系医源性的,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则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疑病。

  二,疑病症有其性格基础,性格完善很重要。

  敏感、多疑、固执、谨小慎微,对自己身体健康特别关注和要求十全十美的性格特征是疑病症的性格基础。他们还常带有强迫性质,好反复思索而不能抛弃不愉快的观念。

  三、适当转移注意力可减轻症状

  因为担心有病,当事人会有意无意过度关注身体不适,放大一些疼痛感,引导当事人将只关注自己身体的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注意力的转移,有时可大幅减少其主观症状。

  

四、矫正不良认知行为模式

  疑病症患者常带有强迫性质,好反复思索而不能抛弃不愉快的观念。因此,应配以认知治疗,以矫正病人因不良认知行为模式而形成的疑病观念。如认为自己曾有过肝功能异常,将来发展的结局肯定是肝硬化或肝癌,这一认知模式不断强化,终成疑病观念,甚至出现相应的"症状",通过认知治疗,可将其误断矫正。

  在疑病症治疗上,药物治疗仅起辅助作用,主要是缓解不良的情绪。它的作用一般不直接针对疑病症本身,而是用于因疑病而产生的焦虑或抑郁等症状,常用药物有苯二氮草类抗焦虑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广州心理咨询提醒:疑病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虽然不高,然而一旦发作,对人心灵的伤害却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有疑病倾向的朋友如果经过自我调节,发现没有显著效果,就应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机构的帮助。


听说吧心理咨询


95/100的担忧害怕都叫:杞人忧天

你没有心理问题,只是“自我防护意识”过度“重视和紧张”导致的暂时性难以自拔!

人都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对身边、周边碰到的人、发生的事,不产生感觉、不发生心理活动!心理活动不是心理问题!

“总是担心自己有病”或许是一段时间内身边或周边发生的“英年早亡、猝然离世、疾病缠身……”案例、信息:过于密集和震撼,自己又过于关注,激起了自己的浓厚的防卫本能和心理暗示——“我身体有没有毛病、到底有没有毛病?”。

这都是正常的,大多人都有这种阶段性的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强烈而密集的心理暗示、心理活动!只是大家都“隐而不发”,至少不会诉之于书面,不显示、不表达出来——显“阴性”而已,但不代表没有!就像在上班途中你目睹了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那血腥、恐怖的场景,会让你几天内“历历在目——如临其境——惊恐不已——噩梦连连”,有上面其一、其二或其四种反应,都是人的正常反应,不足为怪!几天或十几天,你开车都会怕:自己撞人或者被撞——交通事故临门!这与总是担心自己有病有区别吗!

但,心理活动、心理暗示要“客观、正向、适度、可控”,不能任期“泛滥、要挟、恐吓、欺诈”。比如看见交通事故后,要积极的暗示自己:以后开车,更要严格的遵守交规、控制车速、文明礼让;见证了因病夺命、猝然早亡,就要积极的暗示自己:戒烟限酒、作息规律、适量运动、合理饮食!而不是:持续的陷于本能的恐慌恐惧不能自拔,变得神经兮兮、杞人忧天,导致好奇害死猫!

要迅速摆脱人人具有的本能、消极反应(没有错:人人都会有,不止你一个),如何摆脱?

第一,目标导向!生活工作,有计划有目标,人就不会左顾右盼、牵牵绊绊!你有自己的事要做要呀!有自己的计划、目标有达成呀!哪有时间谈、精力分配给道听途说、转瞬即逝、昙花一现的见闻琐事!生活工作,要有时间规划、目标计划,有节奏感、紧迫感!就会正悟到:时间精力宝贵,不可随意浪费!

第二,专注当下!“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的人听到楼上或楼下晦暗、不明的“啪啪”声,会充耳不闻,因为心无二志!有的人可能会今夜无眠!不是因为想象力丰富,是无所事事,无专无注!本能的“恐慌恐惧,暗示防护”人人都会有,而专注的人,已无空间和时间存储!常言道:多疑生鬼!专注的人,无所畏惧!

第三:适当休息!精力体力不足,人就会消极懈怠,纵然你有自律、毅力!再好的手机,没电、没存储也无法工作!每周有氧运动3—4次,流流汉,充充电,清清空!大脑自然会转向积极、有意义的事!“胡思乱想、恐惧妄想、牛鬼神蛇”,会被通通甩掉,成为他日回味的笑话!





怀疑有病的念头,比有病本身更可怕!

你没有任何心理问题,只是把人人都有的本能放大化了!长吸一口气,把他排掉就好,就这么简单!


河马故事会


多找一些事情填充自己的生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遇事保持随缘心态,不走极端。做到以上几点,思想就不会被其他情绪所牵引,生活中才能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妙而居士


在过去的诊断标准中,叫做“疑病症”,最新出版的DSM-5中,诊断为“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再细分的话,被称为“疾病焦虑障碍”。具有如下特征:

一,存在躯体症状,可能很轻微,但检查不到相关证据。

二,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焦虑,容易对个人健康状况感到警觉。具体可表现为,头晕,肚子疼都要做全面检查,深怕所患疾病严重。

三,自己对于信念坚信,别人劝说无法动摇。

最常出现在心内科门诊,因为患者主诉“心脏不舒服,冒汗,跳动厉害”

几乎大多数这类患者,最先就诊的便是心脏科,因为他们确实经历过“难受”,甚至感觉“快要死过去”,这种感受出现一次后,患者便记忆犹新,而且对这种感觉充满了恐惧。于是,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多普勒,除了检查出心动过速外,大多检查不出其他其他问题来。于是开始检查CT,肿瘤标志物、血液,即使医生反复告知其很健康,但仍动摇不了ta得重病的想法。


其实,这种身体的难受,很多是由于存在某种心理冲突,而这种冲突潜意识里不被他人接受,所以转换成躯体症状。

归根结底,这种不适感来源自身的焦虑,它是一种内心冲突无法实现和表达。就像小孩子总是肚子疼不愿去上学一样,很多小朋友,越是快到上学的时间,越容易犯肚子疼的毛病,其实就是潜意识里不想去上学,如果深追踪,可能是厌学,可能是害怕老师,或者经常在学校受其他同学欺负。

如图:人在焦虑时交感神经兴奋,就会出现心率增快,个别还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社区和人群中,此类人群对于自身健康或疾病的焦虑占10%

按照之前的诊断标准,疾病焦虑障碍只有1.3%,而根据近十几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数据已经增长到10%,而且男女比例相当。既往研究中,女性更多见于此种情况,而随着人们压力增大,同时越来越多的病情能发现,原来男性朋友同样不少。

通常这种情况,都是由于患者本人无意中获得“患某种重性疾病”的观念,然后这种想法得以强化,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错误的想法,所以反复检查以确定自己的推测。


对于疾病焦虑障碍,我们能做什么?

既然此病本质是焦虑,治疗上,当然抗焦虑有效。我们都知道,苯二氮䓬类抗焦虑作用明显,所以,对于疾病焦虑障碍的患者,应用大量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比如正念治疗),有助于消除患者顾虑,对未来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这里要注意,虽然我多次强调电抽搐治疗抑郁效果显著,但对于疾病焦虑障碍,电抽搐往往无效。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


精神科汐炜医生


这个是焦虑症,我曾经也是这样,并不是疑心,而是真的有躯体难受,然后就去检查,都没毛病,因为不是器质性病变,而是器官功能性问题,检查不出来的。折腾了很多年,后来才知道是焦虑症的躯体症状。


晓风fz


如果你本身感知到自己身体有异常而怀疑自己生病那说明你有天赋。但是你啥都没感知到只是看别人说要小心得什么病你就被诱导过去担心这担心那,这就是你定力不行。


可知天边有琦景


有句话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有自己患过某种病,才会担心这个那个的,其实不用担心。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zhujie1


湿重导致的瘀阻不前。前怕虎后怕狼节奏。如果一生不祛除寒湿和湿热你的一辈子就没有前途!试试吧!不信有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