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紫禁往事之隆裕皇后的悲情人生

紫禁往事之隆裕皇后的悲情人生

晚清时期著名的隆裕太后,姓叶赫那拉氏,名静芬。她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她的父亲桂祥是慈禧太后唯一的弟弟。叶赫那拉氏一族原本出身满洲下五旗,家里没有高官,也就没有显赫的家世。因为出身卑微,慈禧没有竞争皇后的资格,只能在咸丰帝的后宫里做侧妃。咸丰帝死后,27岁的慈禧说服了25岁的慈安,在恭亲王等人的帮助下,发动辛酉政变,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48年的专制统治。

隆裕的一生,是彻彻底底的悲剧,是慈禧玩弄权术的牺牲品。同治帝19岁因天花驾崩后,为了牢牢控制政权,慈禧不顾朝臣的强烈反对,坚持立年仅四岁的光绪为帝,因为光绪的父亲是道光帝的儿子、咸丰帝的异母兄弟,而光绪帝的母亲则是慈禧的亲妹妹。慈禧为了达到把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的,在光绪帝成年后,逼他娶自己的表姐隆裕为皇后。

原本隆裕和光绪这一对表姐弟感情很好,隆裕常常进宫给皇帝和太后请安,光绪也常和这个姐姐说说心里话。但是由于慈禧逼迫他们结成夫妻,引起了光绪帝的极大反感,夫妻反目。隆裕性格懦弱,从小养在深闺,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不敢反抗。而光绪帝认为这场婚姻是乱伦,年轻的皇帝厌恶这样的婚姻,厌恶由姐姐变成妻子的皇后,更不满慈禧事事处处对他的挟制和胁迫,在大婚后把满腔怒火都发汇在了隆裕身上。

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光绪帝从不与隆裕同房,也从不给她好脸色。在慈禧面前,光绪帝有时还能维持表面的和气,但是背地里他毫不避讳的与珍妃亲近,从不顾忌隆裕的感受,让隆裕成为前朝后宫的笑柄。隆裕向慈禧哭诉,起初慈禧还从中调和,后来就训斥隆裕无能,笼不住皇帝的心。白天隆裕要在慈禧面前尽儿媳的孝道,还要遭受光绪的白眼和冷落,晚上一个人度过漫漫长夜。在她嫁入皇宫后直到光绪帝驾崩前,这种生活状态始终没有改变。

光绪帝一心想要夺回皇权,隆裕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自己的姑姑和婆母,一边是自己的丈夫,双方都把她看作对方的眼线,慈禧常常训斥她无用,光绪帝更是对她处处提防。

紫禁往事之隆裕皇后的悲情人生

光绪帝发动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从此被慈禧囚禁在瀛台。迫于朝臣的压力,也为了做出姿态,慈禧假意善待光绪帝,让隆裕搬到瀛台去陪伴左右。可光绪帝因为心中的愤恨,特别是因为珍妃的惨死而迁怒无辜的隆裕,对皇后的厌恶达到了极致,从辱骂发展到殴打,隆裕的悲惨境况可想而知。

独裁统治了中国48年后,慈禧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为了不让光绪帝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慈禧临终前,在光绪的饮食里下了砒霜,毒死了年仅38岁的皇帝,而她自己也在一天后去世。大清朝一下子失去了最高统治者,前朝和后宫都乱了分寸。慈禧临终前,指定光绪帝的异母弟弟载沣三岁的儿子溥仪为皇帝,其实以当时的状况,需要的是一位能掌控大局的成年君主,而慈禧却把一个三岁的孩子扶上了皇帝的宝座。在内忧外患下,隆裕又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仿效慈禧掌控朝局,只可惜她没有慈禧的能力和决断,一步步把清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历史终于走到了民主共和,1912年,在一片废除封建帝制的呼声中,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宣布下野,把烂摊子扔给了隆裕。隆裕在万般无奈下,接受了南京临时政府对皇室的优待条件,痛哭着签署了退位诏书。隆裕签字放弃的,不仅有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从明朝手中打下来的万里江山,还有清朝历代皇帝指挥八旗浴血奋战得来的疆域。可以说,隆裕完整的、毫无保留的把清朝的一切转给了中华民国,不论基于怎样的初衷,单从这一点上看,她对历史的发展是有所贡献的。

作为封建帝制的终结者、爱新觉罗的罪人,隆裕的悲哀没人能够体会,清帝退位几年后,她也郁郁而终,结束了悲惨的一生。隆裕死后,中华民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在她出殡的时候,中华民国派来代表致哀,还在路边设了祭棚,称她为“女中尧舜”,场面盛大。

凭心而论,隆裕担不起这个称呼。隆裕的一生,懦弱无能,她既不美貌,也不聪慧,她并不具备成为皇后的条件,而她的人生,也并不由她自己主宰,她没有两情相悦的爱情,没有儿孙绕膝的幸福,她似乎始终站在万人之上,却又始终站在无人之巅。不论是喜是悲,她的一生都是别人手中的木偶,而她的婚姻,更是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如今,紫禁城的繁华往事早已落幕,而历史终将铭记,这高高的红墙之内,曾经埋葬过一个悲惨女人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