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哪些書籍,讓你覺得“看完就像過了一生”,對自己有特別的感觸?

寫字那些事兒


《人性的枷鎖》,如果是“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的話,一定是這本書。



這本書是毛姆具有自傳性質的經典作品,也被認為是首屈一指、流傳甚廣的重要代表作。和《月亮和六便士》《面紗》《刀鋒》一道,奠定毛姆“故事聖手”基礎和文學史獨特地位。


也許你看過他的《月亮與六便士》,現在還在被追求畫家夢的男主人公震撼不已,也許你看過他的《刀鋒》,一個平凡人怎樣追求一種清醒的活法也同樣讓你震驚。


但評價起來,《人性的枷鎖》才是那本“看完就像過完了一生”的偉大作品,故事以毛姆親身經歷為藍本,描述了身有殘疾的主人公菲利普從孤兒到長大的完整過程。


實際上,這也是毛姆自我經歷的部分投射,不過進行了一點兒藝術加工,主人公的身份得以轉換,但這也是敘事細膩精彩的原因。


菲利普的親情、愛情、友情,校園、藝術、理想,在重重枷鎖中,苦尋自由而難得,最終發現這都是人性的本來面目。


是否能擺脫這人性的枷鎖?什麼是長大,什麼是成熟?答案在風中飄,帶著笑和淚。


書中說,“世上本沒有真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哲學家。”

人不可能參透世上所有的真理,每個人都只是在自己的經歷中去領悟這世界,領悟成了,你也就活明白了。

世上本無美醜,有的只是真相。

生命沒有意義,人活著沒有目的。


最後有人問到毛姆,“你為什麼不再寫一部《人性的枷鎖》這樣的小說呢?”毛姆回答“因為我的生命只有一次。蒐集這個故事的材料花了我三十年。”


寫字的阿七


讀書是獲得多方面知識的重要手段,但真要說讀過哪一本書“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真還沒有發現哪一本書能達到如此境界。

所謂畢生保持求知慾,是指讀書和社會實踐體驗生活兩個方面而言。讀書會有真正廣泛的學問,在社會實踐中觀察、思索、並能和讀書取得的知識相驗證、充實才是明白人生的途徑。所以說,堅持不懈地讀書、社會實踐中觀察思考、形成一種習慣,往往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思想深邃、頭腦敏銳、明白生活的意義、造就完全的人格、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使自己更賢達理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