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泰興方言是隨身攜帶的故鄉——《泰興方言詞源》序文

序:泰興方言是隨身攜帶的故鄉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陳仲明教授


泰興方言是隨身攜帶的故鄉——《泰興方言詞源》序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泰興方言是隨身攜帶的故鄉——《泰興方言詞源》序文

泰興西門老宅

泰興方言,是我們的母語,是隨身攜帶的故鄉。

泰興縣城是我的出生地,我家的宅院是臨街聯巷的三進整體清代民居,臨街門面是鼓樓南街32號,聯巷宅院是蘇利巷1號,學者朱東潤教授祖居宅院與我家緊鄰,是蘇利巷3號,陳、朱兩家的清代民居佔據了蘇利巷四十米之長,距鼓樓街十字路口咫尺之遙。泰興有句俗語“鼓樓街的麻雀,經過陣嚨陣”,即言鼓樓街是喧鬧的市井繁華之地,是泰興縣四面八方各路人馬和話語彙集之地。


泰興方言是隨身攜帶的故鄉——《泰興方言詞源》序文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自家宅院門堂讀帖。原來是個大院子,五十年代擴街,變成了小天井。


國家推廣普通話始於1956年。1974年,我從南京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後,分配至遠離縣城四十里的口岸中學,急切回縣城的渴望籠罩著年輕人失落和孤獨的心。以一介平民之力費心斡旋,1975年得以回到縣城,在泰興中學當了十年音樂老師。當年校園裡的老師們上課都是說泰興話。為了語言與歌詞相一致,我上課採用了普通話,那個年代,人們對於用普通話教學,往往會譏諷說:格個佬兒稀奇日鬼的。而國家推廣普通話已經有了20個年頭,說明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是個漫長的過程,而泰興方言依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泰興方言是隨身攜帶的故鄉——《泰興方言詞源》序文

1983年在泰興中學青年堂前。春節文娛隊的花船邊留影


1985年我重返省城,在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和中文系教書,以漢字為本,以墨韻為痕,從事書法之業。

我以為;泰興老鄉在棲居的屋簷之下,應堅持使用家鄉方言,我們的後代熟諳家鄉話、普通話、居住所在地的話以及英語之話。話語的多樣性,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有利無弊。一個人語言的豐富,也是知識豐富的表現之一。

搜存與研究編著泰興方言,亦有著許多故事。

出生於清代光緒十七年的朱時可先生(1891—1985),生於泰興城鼓樓北街,民國元年(1912)交通部上海工業專業學堂(今上海交大)的首屆畢業生。是民國交通界電信業的元老和精英,曾經任交通部鄂、閩、粵各省電信局長兼總工程師。抗日戰爭時期,曾經主持軍事委員會自桂林至重慶的軍事運輸任務。朱時可先生懷磊落胸襟,持恬淡素志,曾經主持南京泰興同鄉會、重慶泰興同鄉會,經常告誡同鄉會的同仁“團結就是力量”。他熱愛家鄉,著有《泰興方言考》,有方言考十篇,總計587則。他在序言中說:“餘自幼負笈江南,對於故鄉方言俗語,特感興趣,每有所聞,輒喜錄其言義於筆記簿中”。

南京大學研究方言的顧黔教授有《泰興方言研究》《通泰方言音韻研究》等著作。

呂耕樵先生2013年出版了《泰興方言詞典》。

蔡敦康先生(1943-2018)編著的《泰興方言詞源》,收錄詞條6904條。

泰興方言和普通話的發音有著很大差別。泰興方言保留著許多古字,有些字只有在《康熙字典》等字典中才能找到,其字形,泰興人是陌生的。在方言詞典的翻檢中,呂耕樵先生的《泰興方言詞典》根據部首和筆畫而排列,由於人們對於字形的陌生,往往難覓其蹤。

蔡敦康先生編著的《泰興方言詞源》,根據泰興城區的方言俗語,依據泰興話的語音語調,按照字音的A B C D序列而編排,加上字形和注音,會說泰興話的人,按照發音查找,就能快捷的查找到那個字,這是蔡先生編著的《泰興方言詞源》的最大特點和優勢。因此,這本《泰興方言詞源》成了泰興人查找方言詞條最方便的工具書。按照泰興方言發音的音序查找,蔡先生的首創之功而不可沒。

廖建國先生熱心相助,將全部詞條進行了方言白讀音的錄製。

泰興方言,是中國豐富而複雜的方言系統的一部分,這本《泰興方言詞源》中的某些語詞,人們會有著不同的記憶和解釋,有些語詞尚有待商榷。遺憾的是蔡先生於去年年初駕鶴遠去,人們已經無法和蔡先生研討和商榷了。

蔡敦康先生畢業於揚州水產學校,後來任職泰興電工廠副廠長。其祖先於唐末由河南固始遷往福建,至宋末遷入泰興。外祖父邵鴻聲是泰興的晚清秀才,泰興鎮的城中小學創辦人,母親邵敬恆亦是泰興育紅幼兒園創辦人。蔡先生退休後案牘勞形,歷時十年,十易其稿,編著這本《泰興方言詞源》,這和他書香世家的文脈相傳與追溯語言文化遺產的執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五十年前的浩劫歲月,我是泰興中學初二學生,那時的蔡先生是個熱血青年,在靠近仙鶴灣的後隆盛巷,人聲鼎沸的場景中我見過他的聲影。那情,那景,至今記憶猶新。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語言,也是知識、視野、思想的展現。

蔡先生殫精竭慮編著的《泰興方言詞源》,是保護地方文化遺產和充實國家語言文庫的大善之事。去年蔡先生離世後,我出於對家鄉方言文化的記憶和感懷,出於廣州美術學院蔡濤教授的委託,將其父親敦康先生的遺稿,按照詞典版本格式編輯和製版。老鄉張若飛先生慷慨襄助,使《泰興方言詞源》印製而傳衍。

泰興在外地老鄉想閱讀《泰興方言詞源》者甚眾,我對印製的《泰興方言詞源》,又進行了校對和細微調整,自己出資續印贈送老鄉。意在讓老鄉咀嚼古老鄉音,守住與生俱來的地域標籤。

五湖四海的泰興老鄉翻檢蔡先生的《泰興方言詞源》,悠遠而溫馨的鄉音縈繞在耳,當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泰興方言是隨身攜帶的故鄉——《泰興方言詞源》序文


2019年春雨後於金陵清涼山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