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重男轻女?苏母:这锅我不背!《都挺好》折射出的苏母式困境

《都挺好》开播以来,凭借其冲突不断和颇有争议的剧情获得众多讨论,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其中,苏母这个角色,更是广受大家诟病,一边倒的指责苏母重男轻女得厉害。剧中的苏母,虽然仅仅是在第一集中出现了几次,但她对整个家庭的影响可谓是贯穿始终。

重男轻女?苏母:这锅我不背!《都挺好》折射出的苏母式困境

仔细分析一下,苏母真的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可恨吗?我看未必。

首先,苏母的原生家庭害了她。

原生家庭是个心理学术语,主要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父母在家庭角色上的榜样,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着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

重男轻女?苏母:这锅我不背!《都挺好》折射出的苏母式困境

在《都挺好》小说原著中,因为父亲一向身体不好,苏母从小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而母亲(也就是明玉的外婆)屡次逼迫自己的女儿(也就是苏母)为自己的儿子(明玉的舅舅,苏母的唯一弟弟)做一些事情,比如逼着苏母嫁给苏大强,逼着解决她弟弟的户口问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苏母有反抗,但最终还是被亲情绑架,明玉外婆对苏母的所作所为,让苏母陶醉于自己“救世主”的奉献中,外人的夸赞与奉承让苏母高兴,让其获得一丝安慰。苏母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希望在得到外界的认可。

苏母对待明玉的方式,也基本上沿袭了母亲对待自己的方式。不同的是,明玉受过高等教育,销售工作也让她见多识广,这些让明玉对自己有这清醒的认识,竭力让自己不要重复母亲的老路,让自己不被亲情绑架,活出不一样的自我。明玉的这种做法,比苏母要明智得多。

重男轻女?苏母:这锅我不背!《都挺好》折射出的苏母式困境

其次,苏母将明玉当成了另一个自己。

心理学中有个术语叫“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整个家中,明玉最像苏母,换句话说,其实明玉就是另一个苏母。看待这么像自己的女儿,苏母内心对自己的不满被激发,将明玉当成了另一个自己。

重男轻女?苏母:这锅我不背!《都挺好》折射出的苏母式困境

苏母所处的年代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而苏母的母亲,大概是从民国时期过来。民国时期,妇女解放刚有萌芽,但在农村,妇女根本没有得到丝毫解放,所以明玉外婆的思想也根本上就停留在了当时。到了苏母这一代,虽然有所突破,但长在农村,长期受家庭所累的苏母,并未走出这些老思想。再加上到城里生活后,为了城市户口,争强好胜的苏母肯定也是受尽苦累的。看到明玉,苏母就像看到另一个自己。苏母恨自己没能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刺,而明玉跟自己又那么像,无形之中,将明玉当成另一个不喜欢的自己。因爱生恨,恨之又恨,所以做出种种过激行为。而明玉,肯定是针尖对外忙,两人水火不容。

不过可喜的是,明玉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师父蒙总、男友石天冬的关爱,尤其是石天冬在亲密关系中对明玉的疗愈作用,逐渐让明玉从原生家庭中走了出来。至此,这个从明玉外婆时期绵延在这个家族女性中差不多百年的负面思想才慢慢得以逐渐退去。

重男轻女?苏母:这锅我不背!《都挺好》折射出的苏母式困境

人是时代的产物。苏母生活的年代、成长的背景,自己成家后遇到不争气的丈夫,以及之后的种种,造就了苏母特定的思想和性格。抛开这些不谈,苏母以一个未读多少书的农村女子之身,在那个有城市户口就有了一切的年代,一路打拼成为市医院护士长,不得不说是很不容易的。站在一个家族的历史上,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女子,帮助家族在那个城市户口如此金贵的年代从农村走进城市。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不小的荣光呢。

重男轻女?苏母:这锅我不背!《都挺好》折射出的苏母式困境

苏母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她是受害于自己原生家庭的同时,又对儿女们的施害,不仅害了明玉,也害了明成,甚至还一定程度上害了明哲。对待自己子女的不同态度,其实可以看出苏母的自我迷失了,尤其是她对明玉的态度,其实也就是她对自己的态度。

人无完人,设身处地的为苏母想想,心中不免为她心疼、赞叹、可怜又有点可恨,恨她对待儿女不同态度的自我迷失,恨她没有逃出亲情的桎梏。但是,抛去可恨点不谈,如果自己站在哪个处境下,能做到比她更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