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从传统中汲取力量-----从学习的角度感悟《论语》

活到老,学到老,就连教师也要加强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每年的假期培训,校长们都会高薪聘请一些专家教授,尤其是海外教学理论方面的的学者,来给老师们进行教学培训。培训项目大都包括如何教学,如何让学生成绩提高等等。可谓培训内容繁多,理论五花八门。专家们滔滔不绝,老师们云里雾里。

从传统中汲取力量-----从学习的角度感悟《论语》

专家给教师培训

不仅如此,家长,学生也深受其害。现在校外辅导如火如荼。很多家长被各种培训机构的高价辅导班所吸引。原因就是辅导班又聘请了教育方面的某某专家,听课后保证能够提高成绩。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聘请专家消耗的经费纯粹就是浪费。我们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一种思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国内的教育理论也是来源于西方,要么欧美,要么苏联)很多学者国外镀金后,学个一知半解,到处讲学卖弄顺便捞金。先不说有没有学到真本事,单说国外的理论能适应中国的学情吗,这是要打大问号的。我们老祖宗早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方面的财富,我们却选择视而不见。传家宝就被当作灰尘一样丢在故纸堆里。对传统文化来讲,这是不公平的,于我们民族无疑也是一种损失,于祖先更是一种大不敬。圣贤早就说过:孝顺父母,不仅要赡养其身,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其志。翻译过来就是:尊重祖先就要发扬祖先的精神志向。毫无疑问,从这点来讲我们都是不孝子孙。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的论著。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开创了中国的私学,把教育普及给下层百姓,更在于他贡献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精辟言论。

从传统中汲取力量-----从学习的角度感悟《论语》

孔子图像

下面我就从自己多年的这种教学经验去解读这些名言警句。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既包括老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从专业的角度讲:在各个中学里面,凡是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其教学水平都差不多。所以我们就不讲这个老师如何教,只说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无论什么样的学习理论归根结底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从传统中汲取力量-----从学习的角度感悟《论语》

后人翻刻版《论语》


一、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很多家长平时对学生学习不太在意。考试之后,却非常关注学生的成绩。如果成绩差,那就发疯般的斥责学生。发泄过后,一切照旧。下一次考差了,再训斥一顿。如此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实际上成绩只是结果,学习态度才是原因,我们往往被末倒置。孔子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首先要端正态度。怎么样端正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感兴趣了,喜欢学了。那么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另外一个呢,学习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以懂教育不一定非做老师,读书一样可以赋予我们教育技能

从传统中汲取力量-----从学习的角度感悟《论语》

家长训斥学生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虽然从宏观的层面上我们要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但是从微观上来说,学习是一个充满着困难和挑战的过程。我们要发愤读书,要迎难而上,不能够畏首畏尾。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有多棒,我们就会陶醉于这种成功感。我们才发现这个时候的笑是最发自内心的。这世上没有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业。学习更是一个系统的艰苦的事业。我们要应付各种考试:期中,期末,小升初,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等等。倘如没有发愤吃苦的信念,任何一次打击都足以让我们一蹶不振,从而一事无成。

二、学习的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之后要经常温习。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经常及时的温习,可以巩固旧知识。这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艾宾豪斯曲线告诉我们:学过的知识会遗忘。时间越久,忘的越多,一定要及时复习。你看这跟我们孔子讲的差不多,不同的是孔子讲的更简练而高明,时间更早。

从传统中汲取力量-----从学习的角度感悟《论语》

第二句是说及时复习还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给别人讲解,做一回老师。所以现在有些高明的老师,复习课的时候,都让好学生自己上台讲课。这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妙招。先师孔子早就说到了这种方法。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两句话是说。要想学习好,还要善于请教,善于学习。因为每一个同学思维模式不一样,擅长的学科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有采众家之长,才能超越别人。所谓不拒细流,方能成大海。在学生时代,我们会发现有些同学明明有很多问题,却不好意思提问,日积月累难题越来越多,最终由学霸变学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是扮演一个罐子而是一个工厂的角色。我们的功能是加工产品,不是储藏物品。要多思考为什么。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才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数理化这些学科更是如此。高中时老师经常要求我们自己推导演练公式。这种方法非常有效果。

三、学习目的

1、“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学以致用”“,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遇到很多难题,急需各类人才来解决,所以假使学习不能对付实际问题,这就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学习不仅要考好的大学,更是出来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孔子说有知识的人,在外做官要能够治理国家,解决内忧外患。在家庭之内要能够提升道德,教化乡里。详细的论述了学习的目的。

2、“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从传统中汲取力量-----从学习的角度感悟《论语》

书本让许多生活经验因此得以文字的形式完整保留。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从微观的角度讲,学习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传说仓颉造字,鬼神夜哭。写满文字的书籍更是神圣无比。)从宏观的角度讲。学习知识还是为了掌握生命的奥秘。传承万事万物运行的“道”。所有知识分子的终极使命就是从书本中“寻道”,并把“道”传递下去。为此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所以孔子说早晨得到了道,晚上死去都没有遗憾了。正是凭着这股伟大的献身精神,孔子一生都在追求道,渴求知识,不断的完美自己,终于成了中华民族的圣人。他所阐发的理念,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

总之,回顾题目,我们无须费尽心思的研读所谓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我们的圣人---孔子,早就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教育大餐。提升教育,请阅读孔子,阅读《论语》,让传统不再寂寞,让文化重塑教育!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论语》中关于学习理论方面的感悟,因为知识水平有限,难免有偏颇,肤浅之词,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