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散文:糖瓜兒


散文:糖瓜兒


糖瓜兒

文\\阿西

我的老家地處河北南部,小村莊就座落在黃河故道旁,黃土地是故鄉的背景色,中原官話是縈繞在耳旁的畫外音。我們那裡有首民謠是這麼唱的:“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燉牛肉,二七二八把面發,二九對聯貼門口,三十晚上鬧一宿……”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鄉親們會到鎮上去趕集買些糖瓜兒回來吃,俗稱“吃大糖”。

常見的糖瓜兒有兩種,一種是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然後拉制成扁圓型,再用刀切成一個算盤子大小的糖球,外形像個小南瓜,平時很少見到,也就到年根底下才有得賣。臘月裡天氣寒冷,糖瓜兒凝固得堅實,裡邊還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且很粘牙。還有一種是麥芽糖摻著芝麻,也做成南瓜的樣子,並用玫瑰汁點綴得花花綠綠的。一個個糖瓜兒緊密地堆在一起,再用厚厚的草紙包裹著,外形看著像塊磚。裡面的芝麻糖瓜兒不大不小,放在嘴裡嚼大小剛剛好。小時候,經常忍不住掀開包裝紙偷偷拿一塊塞進嘴裡,被大人看到後,少則一通數落,重則一頓胖揍。因為這些糖要是給神靈的供品,這個神靈就是灶王爺。


散文:糖瓜兒

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它的神像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就回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並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這兩句話一般寫成對聯,貼在灶神畫旁。老家的廚房灶臺上方就貼著灶神畫,灶神畫由木版印製,每年的畫風都不一樣,但畫面的格局沒多大變化,畫的正中是灶王爺夫婦,上方為玉宇天宮,下面是當年的黃曆和節氣表,並標有幾龍治水,幾日得辛什麼的。底部中間有一個聚寶盆,左右侍立金童玉女,還有一隻雞和一條狗,雞是蘆花雞,狗是大黑狗,正是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散文:糖瓜兒


民間祭灶的傳統由來已久,源於古人拜火習俗認為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打報告的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注《禮記·記法》中說:“(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東晉葛洪所著《抱朴子·微旨》中亦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的描寫。一開始祭灶並不用糖瓜兒,《後漢書-陰興傳》記載:南陽陰子方於臘日以黃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發跡,三世繁昌;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都人至除夜,備酒果送神,以酒糟塗灶門上,謂之醉司命”;南宋范成大的《祭灶詞》中寫道:“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由祭灶的供品看來,人們對這位會打小報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還用黃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後來乾脆就用酒將他灌醉。宋以後,灶神就成了被開玩笑的對象,祭灶開始使用一種稱為“膠牙餳”的灶糖,到了明清灶糖就變成了又硬又脆,可以久存的糖瓜兒了。


散文:糖瓜兒

灶糖


兒時的記憶力裡,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母親帶我去趕集買糖瓜兒。集上賣糖瓜兒的商販們用竹子和木板搭起一排臨時攤位,攤上蒙一層舊布,上擱幾個大盤子,盤上堆放的便是他們要販賣的糖瓜兒。糖瓜兒有大有小,顏色和樣式卻都差不多。即使這樣,母親也貨比三家,轉半個市場後才決定買哪家的糖瓜兒。那個時候,五塊錢能買上一大包,可是依然要跟賣家還個價,最好還得把桿秤約得高高的。除了買糖瓜兒,這一天還得買鞭炮、香燭、得請一幅新的灶神像。東西採買齊全以後往回走,等到家,天一擦黑兒,隱隱約約的鞭炮聲就開始響起了,不一會兒,便由遠及近、此起彼伏地響個不停。

我家的鞭炮都是父親燃放的,他喜歡把鞭炮掛在樹上,用菸頭去點炮兒。母親負責擺放祭灶的供品,她把買回來的糖瓜兒在盤子裡壘成一個金字塔,擺在灶王爺的神像前,點上蠟燭和線香,口中唸唸有詞的祈禱行禮,緊接著我家院內的鞭炮聲響起。母親告訴我,灶王爺在這喧囂聲中回了天庭。炮聲一停,我們把灶王舊畫像從牆上揭下來燒掉,再把茶水潑在紙灰上,等著過年的時候再貼新的神像,糖瓜兒則由著我們小孩子搶著分而食之。


散文:糖瓜兒


臘月二十三一過,就開始忙著準備過年了,大掃除、燉豬肉、煎豆腐、炸丸子、發麵和麵蒸饅頭,張燈結綵貼春聯,等到年三十全家圍在一起包餃子,守歲過大年……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離家十多載,再未在家中過年。異鄉的年多多少少是冷清些的,北方的小年是二十三,南方則是二十四,無論哪天,我所在的異鄉,沒有炮聲,沒有糖瓜兒,回故鄉的人總笑語連連,而我,站在高樓陽臺,望著窗外那條平日堵得水洩不通的公路,臨近年關,卻只一二輛車匆匆而過。都說年味越來越淡,大抵是因長大了、離家了。但是一到過年,仍會想起那句童謠:“二十三糖瓜兒粘”,因為這一天要祭灶,因為這一天叫過小年,因為這一天就像新年的彩排,形式熱鬧隆重而又風趣幽默,就像我們的童年,快樂、不可或缺卻又鄭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