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民營醫院亂象頻出:手術檯上“持刀要價”、看衣著判斷支付能力

民營醫院作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也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認可。就在不少人認為民營醫院前景無限,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的時候,遍地開花的民營醫院,卻亂象迭出,其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民營醫院內部培訓資料曝光:全都是套路

近日,一則報道在朋友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報到稱,有多名內部人士給某媒體記者發來大量民營醫療行業內部群聊截屏以及“絕密”的內部培訓資料。一份有20頁、近萬字的《男科最新內營銷模式》被披露,其中有許多套路,比如培訓醫生如何從病人的衣著等判斷他的消費能力等。

這類醫院專招“複診能人”,醫生培訓資料套路滿滿

近日,一名自稱是民營醫院醫生的網友,主動向媒體爆料,併發來多張民營醫療行業內部的群聊截圖。一則醫院招聘廣告顯示,招聘“泌尿外科接診醫生一名,(要求)執業醫師以上職稱,需要變更註冊,單體高,複診率高”。

民營醫院亂象頻出:手術檯上“持刀要價”、看衣著判斷支付能力

對於“單體高”“複診率高” 這兩項要求,內部人士介紹說:“這則招聘廣告的意思,就是老闆要求很高,醫生能力強,需要把單體人均費用做好,業績就高。比如一個月給你100個病號,人均1萬元,那就是100萬元,老闆高興了,醫生收入就高。這就得對病人深度開發、過度治療,要求病人多次複診,故意拉長療程,欺詐手段花樣百出 ,否則無法完成任務。”

一張應聘醫生與醫院方的微信聊天截圖顯示,醫院方開出的待遇是“人均收費達5000元按10%提成,保3萬;達不到5000元按10%不保底;達人均6000元按11%提成;達到人均7000元按12%提成”。

看人下菜:瞧病之前先瞧人

內部人士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近萬字的民營醫院男科醫生培訓教材——《男科最新內營銷模式》。這份20頁的教材,刷新了記者對部分民營醫院經營者人性底線的認知。

比如,培訓材料要求:“檢查完後,要果斷地告訴病人他可能存在哪方面的問題,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必須先做男性儀器綜合檢查及化驗”。教材還列舉了“話術”:“致病菌感染嚴重,壓迫了血管神經,這個病嚴重的話會導致性功能、身體免疫力下降,不孕等,你應要趕快治哦。”

“這個病吃藥、打針是不行的,需要配合儀器治療,我們這有一種高效組合的儀器……修復受損的性神經,促進性功能恢復。”

民營醫院亂象頻出:手術檯上“持刀要價”、看衣著判斷支付能力

“對於複診多天效果不好的有情緒的病人要說:我也是為這個頭疼,老是反反覆覆,外面看還是可以,要麼這樣,今天還是按照昨天的去做,剛好晚上有個專家學習會,我把你這些情況、症狀反饋一下看看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上次有個病人,治療了兩天後,確定病情好轉了許多,我告訴他要相信科學與儀器,就差一次左右治療就會徹底把致病菌破壞,解壓神經血管徹底治癒,結果他沒聽,一星期後,感染又復發了,花的錢更多。"

在“如何判斷病人的支付能力”方面,教材稱,可以“看病人的穿著打扮,看衣服的品牌、質地。女性顧客可以看她的化妝、包、使用的香水、髮型、手飾等等。男性顧客可以看他的香菸、打火機、手機等等”,還可以“問病人的家庭生活工作狀況,問你得了這病,手術以後,要在家休養哦,誰照顧你,平時工作很忙吧”等等。

內部人士說,這就是典型的××系醫療手法,全是滿滿的套路。全國各地都一樣,這只是冰山一角。

公立醫院人滿為患,民營醫院則“吃不飽”,每天的門診量最多不會超過50人次,比如曝料網友所就職的那家民營醫院,日平均門診量只有7人次。

據介紹,這類民營醫院最大的開支是網絡推廣費,其次才是房租。

民營醫院亂象頻出:手術檯上“持刀要價”、看衣著判斷支付能力

這類民營醫院的病人中,中青年人主要通過網絡獲知醫院信息,老年人則主要通過電視廣告獲知,也有一些患者是被街頭燈箱廣告、公共汽車車身廣告吸引來的,但比較少。現在很多人感覺身體有毛病了,就喜歡在網上查,一搜病名,就會跳出專科醫院,再一點擊,就會彈出對話框,然後套路就開始了。民營醫院支出的網絡推廣費很高,上面輸入關鍵字,網友每點擊一次,醫院就要支付“競價”費用。

手術檯上“持刀要價” ,民營醫院“亂”得離譜

不僅如此,手術檯上“持刀要價”的現象也時有發生。記者在網上以“手術中途加價”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包括長沙、南京、深圳等全國多個地方,都有媒體曝光存在類似“持刀加價”的亂象。

據此前報道,某市市民張先生反映,他女朋友在一家民營醫院做無痛人流手術過程中,醫生中途加價,讓張先生在現實生活中切身感受了一回“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的尷尬。

原來,張先生的女朋友懷孕後,在看到“平安醫院無痛人流手術做得好”的廣告後,來到醫院。為了安全,他們選了一個最貴1800元的無痛人流手術項目,手術前連押金和其它費用,張先生交了4000多元。

可是,在手術進行沒多久,醫生就告訴他,他女朋友患有宮頸糜爛,張先生又交了1500多元的手術費。沒過10分鐘,醫生又出來說,他女朋友患有其它疾病,必須治療後才能做無痛人流手術,還得交11000多元。身上沒帶那麼多錢的張先生,最後在醫院的要求下寫了一張11000多元的欠條,手術才得以繼續進行。

“上了手術檯,手術開始才給我們提要求‘加錢’,當時我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力,只能交錢。”張先生說,第一次碰到在手術檯上談論手術價格的。

記者梳理發現,這些亂象大都發生在民營醫院,其手段幾乎如出一轍:專治男科、婦科的民營醫院在網上進行狂轟濫炸的低價宣傳,極具誘惑力,等把患者哄上手術檯後,中途再提出加錢。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患者不得不妥協,嚥下這個啞巴虧,有網友將其稱為“滴血劫財”。

民營醫院亂象頻出:手術檯上“持刀要價”、看衣著判斷支付能力

“套路醫療”折射監管乏力

必須承認,民營醫院在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也不能迴避一些亂象。近年來,病人對民營醫療機構的投訴中,過度醫療、醫療欺詐等亂象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投訴效果並不佳,究其原因,現有的法律法規對“過度醫療”“醫療欺詐”並未有準確定義,更遑論提供執法支撐。與此同時,一些民營醫院背後千絲萬縷的利益勾連,也讓他們有恃無恐,有錯不改。

首都醫科大學衛生事業管理系原主任常文虎歷時半年走訪了數十家民營醫院後卻發現,“多數民營醫院生存困難,發展更困難,甚至發展無望。”以他走訪的北京市某區10家民營醫院為例,收支平衡、略有結餘的僅有3家,其餘7家醫院全部虧損。民營醫院虧損的原因既有自身管理經營的因素,也包括政策監管的外部制約。民營醫院在醫保、人才、用地、租金、稅收等各方面與公立醫院都存在不均等競爭格局。

民營醫院亂象頻出:手術檯上“持刀要價”、看衣著判斷支付能力

很顯然,民營醫院之所以亂象頻生,有一部分原因是醫院和醫生在生存和經營壓力下,為了利益而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坑騙患者。但這並非全部。醫療服務不是簡單的商品,民營醫院也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一些醫院之所以敢拋棄職業道德和醫療誠信,屢屢向患者伸出黑手,還在於相關監管政策法規的缺失和執行不到位。

我國醫療市場目前倡導的是“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國家對民眾承擔了醫療保障責任,要保障城鄉居民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這個責任主要落在公立醫院身上;另一方面,醫療行業又允許市場化經營,病患通過支付更多的醫療費用,可以得到超過政府兜底保障限度的更好的醫療服務,這項功能由部分公立醫院和絕大多數民營醫院來行使。但是,對於這種市場化經營,政府並不是可以撒手不管,而是應該以強化市場監管來配套,使醫院不因過度追求市場效益而脫離醫療倫理這個軌道。

民營醫院亂象頻出:手術檯上“持刀要價”、看衣著判斷支付能力

出現在一些民營醫院的這種“套路醫療”手段,完全違背了醫療事業的基本準則,醫院不是以治好病人為目標,而是以從病人身上榨取金錢為目標,這種情況的出現,表明我國一些民營醫院所走的醫療市場化並不是真正的市場化,而是一種缺乏監管的“偽市場化”。這位報料的醫生由於自己在民營醫院執業,因此其曝出的料主要來自民營醫院。其實,這種情況在某些公立醫院同樣存在,只是還沒有發展到明目張膽地編一本培訓教材來訓練醫生騙取病人錢財的地步,但對病人利益的危害同樣不可小看,醫院為了賺取不義之財推行過度醫療,導致病人的醫療支出高昂,國家的醫保支出也越來越大。

對於醫療行業各種“套路醫療”手段,醫療市場的監管部門必須嚴密監管,堅決制止。醫療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它不僅是民眾被忽悠後多支出醫療費用,而是有可能會被這種“套路醫療”耽誤治療。另外,民眾對於醫療行業大都是外行,難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抵制侵害和維權,這就更需要政府的監管部門做他們的利益保障人和代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