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華池走筆之一——遠去的長城


華池走筆之一——遠去的長城

千金募戰士,萬里築長城。

何時青冢月,卻照漢家營?

【宋】陸游

大抵是山勢不夠陡峻的原因,橫亙於華池縣元城和喬川兩個鄉鎮的那條古長城看上去一點也不雄偉。即便是爬到山頂走近了看,也找不到任何讓人自豪的感覺。這樣的形象自然不會在雄雞高亢的中國版圖上看見,也不會引起宇航員們的注意。但它卻是實實在在的長城,因為連接它的烽火墩可以作證。

一群活潑可愛的羊在草叢裡上竄下跳,它們不知道腳下的矮牆曾經是一道軍事意義上的城牆,更不知道夯築這座土牆時花費了怎樣的人力和物力。牧羊的漢子正撩開嗓子向著藍天喊自己熟悉的信天游歌,他從沒有在意過自己的羊群吃的是牆外還是牆內的草。但吞併諸侯橫行天下的始皇大帝和他的臣子們不這樣想,在他們的心目中,每一座城池都是用生命攻克下來的,每一寸權柄都是用鮮血換來的。因為得到的不容易,最怕的當然就是失去了。

在烽火連天的戰國時代,我們無法預測這些斷斷續續的長城,阻止過多少場不可避免的戰爭,也不知道每一段城牆後面有著怎樣一個悲壯的故事。

華池走筆之一——遠去的長城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祖先們發明的火藥還沒有用於軍事,作戰的常規兵器僅僅限於刀槍、劍戟、弓弩和滾石、雷木,高大的城牆自然是最為可靠的屏障,如果加上軍隊的把守,就更加難以逾越了。即便是你有超過守城士兵幾倍的兵力或者攻城拔寨的雲梯,攻克眼前的城牆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說,城外拼命進攻的時候,城內還留有一定的時間來調兵遣將,組織有效的防禦。

隨著武器的改進,僅僅憑用一座城牆來保衛自己顯然不夠,但秦皇漢武之後,大家仍在沿用前朝的這種做法,西方的資本主義已經萌芽,我們的明王朝還在大修長城。這種做法,現在看起來確實有點固執。

長達二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原經濟主要以農業為支撐。農業發展需要安定的環境,但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卻喜歡飄忽不定,各朝戍守邊境的兵力有限,調遣難度大,給匈奴及其他少數民族偷襲提供了條件,於是,“因地制宜、據險制塞”的高城深塹,自然成了保護中原的最好的屏障。

隴東大地土壤肥沃,農耕技術先進,但是如果缺少了這些現在看上去斷斷續續的長城,就無法成就其隴東糧倉的戰略地位。

為了保護既得利益,我們的祖先在修築長城時,採用了版築、石磊、壕塹等多種方法。黃土高原地勢雖然平緩,但修築者選擇的卻是最為險峻的山川,那些夯層暴露明顯的城牆和烽火臺,均在地勢較高的山樑和腰峴上,那些和鄉間小路合為一體的遺蹟,雖然不是很險要,但不遠處的敵臺卻在半山腰中,這些零零散散的城牆被大大小小的烽火臺牽著從吳旗縣的十二道梁到華池縣的陽灣溝,一延伸就是上百公里。

隱約暴露出來的夯痕可以看出工程的質量和艱辛,不同形狀的牆體和烽火墩可見當時人的智慧。由於時間久遠的關係,在這裡你無法撿拾到曾經飛蝗一樣的箭鏃,或者烏雲一樣的鎧甲和武器。但那些遺落在牆角里的繩紋和瓦片會告訴這裡的一切。

站在視野開闊的烽火墩上,我們的思緒彷彿回到了久遠的春秋戰國時代。一群面黃肌瘦的農夫拼命的拉動著打牆的石夯,他們的身後是目無表情的監工。突然,天空中一聲霹雷,頃刻,大雨瓢潑,剛剛打好的土牆被淋得溼透,渾黃的泥水流的滿地都是。雨過天晴,大家抖擻精神,準備重新投入勞動。山下一聲撕心裂肺的呼喚,讓所有的人潸然淚下,爹,你快回來,俺娘割麥時暈過去了……。

山樑上的長城終於站起來了,築牆的漢子成了白法蒼蒼的老者。守城的將士還沒有來得及歇一口氣,身後又響起陳勝吳廣誅滅暴秦的聲音。

作為一種被動的防衛辦法,用城牆把自己圍起來本來無可厚非,但過於依賴則無異於自取滅亡。

一六九一年,古北口總兵蔡元向清王朝提出“請行修繕所轄一帶長城”的建議,康熙回答他說:“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

華池走筆之一——遠去的長城

和康熙皇帝所說的一樣,這條橫穿西北邊陲的古長城,在金戈鐵馬的外族軍隊面前,同樣也沒有體現出它自身的強大。西夏元昊幾乎沒有用吹灰之力,就跨越了這道障礙,這怨得了誰呢。朝廷腐敗到那樣的地步,連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曠世英雄也無力迴天,何況這道低矮的土牆。山樑上的長城倒下了可以修繕,心中的長城倒下了,就會一敗塗地。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放眼望去,山樑之上蜿蜒不斷的長城似若游龍,我們誰也無法否定那些發生過的歷史,以及腳下這片斷垣殘跡曾經的威武、雄渾和壯闊。

我曾問過一位住在城牆下的老人,在長城下生活有什麼感覺。他笑著告訴我,沒啥感覺,就是耳朵清閒沒是非。在曾經熱鬧的地方尋找安逸,在矛盾糾結的地方躲避是非,不知道老人是從那裡學來的辯證法。老人家說,因為看長城,每年到他家來的人有好幾撥,大家都說我有眼光,如果那天咱這裡的長城和北京一樣發達了,咱華池元城子就熱鬧了。

我心裡想,作為一種歷史遺留下的積澱,只居庸關、山海關、嘉峪關特別突出的幾處就可以了。在飽受災難的中華大地上,像華池這樣的長城遺蹟一定很多,如果沒有別的因素,單就旅遊角度看,這裡也許永遠都火不起來。可我們誰也無法否定,這裡曾經站立過一道巍峨的長城和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