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對慶陽人的6大誤區

如果你在地圖前凝視西北,你會發現甘肅有一塊是楔入陝西的,或者說陝西的腰子被挖出去了!

外地人對慶陽人的6大誤區

這裡就是慶陽。對於慶陽,有很多誤解,今天小編一一解釋給你們聽。

誤區一:慶陽是沙漠戈壁

許多沒到慶陽的外地人,以為慶陽是茫茫沙漠戈壁,騎著駱駝出行。

慶陽市,甘肅省轄地級市,習稱“隴東”,位於甘肅省最東部,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區的交匯處。

慶陽既沒有沙漠,也沒有戈壁,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這裡有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原——董志塬。董志原是慶陽市的主要農業區,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谷、豆類和油料等,素有"隴東糧倉"之稱,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邊"之說。

外地人對慶陽人的6大誤區

尤其是慶陽蘋果享譽全國,慶陽大棗,慶陽曹杏,慶陽黃花菜,慶陽白瓜子更是暢銷海內外,譽為“隴東糧倉”。


誤區二:慶陽行政中心是慶陽

慶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不是在慶陽,慶陽是隸屬慶陽市的一個縣,為了防止混淆,慶陽縣更名為慶城。慶陽市的行政中心在西峰,管轄七縣一區。西峰區和慶城、華池、寧縣、鎮原、合水、正寧、環縣。

外地人對慶陽人的6大誤區

慶陽市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開啟了農耕文明的先河。2017年12月,慶陽獲評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8年4月,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誤區三:慶陽人都說蘭州話

慶陽地處董志塬中心,與周邊各地語言交流頻繁,互相影響。從地域上看,董志塬的方言屬北方方言區,與普通話比較接近,屬現代漢語共同語的基礎方言。然而由於受歷史、地理、文化、交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董志塬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了比較獨特而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特徵。既不是蘭州話,也不是關中話。

慶陽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這裡在語言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變化比較緩慢,保留的地域、歷史痕跡比較明顯。例如,慶陽人常把“昨天”叫“夜來”,把“什麼時候”叫“幾時”,將“螞蟻”叫“蚍蜉螞”,都是古漢語中的詞彙。


誤區四:慶陽是甘肅東部地區最“窮”的地區

慶陽市連續多年為甘肅省GDP第二名。

慶陽是僅次於陝西省榆林市的中國第二大能源資源大市。甘肅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長慶油田的誕生地。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步伐,慶陽在能源方面不可小覷,農業產值突飛猛進,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未來的慶陽,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

外地人對慶陽人的6大誤區


誤區五:慶陽人都住窯洞


外地人對慶陽人的6大誤區


窯洞確實是慶陽人的民居,有幾千年歷史了。曾有人寫詩讚揚窯洞:"遠來君子到此莊,休笑土窯無廈房;雖然不是神仙洞,可愛冬暖夏天涼。" 走進慶陽,無論是平展展的平原,還是溝壑縱橫的山區,都會看到一排排、一孔孔窯洞莊院組成的村落。

窯洞是黃土高原上最古老的民居。中國陝甘寧地區的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勤勞智慧的先民利用高原的有利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

2008年,慶陽市“窯洞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在的“窯洞”也是改良版的,裡面居住設施更是很完善。

外地人對慶陽人的6大誤區


誤區六:慶陽屬於陝西

慶陽市,甘肅省轄地級市,習稱“隴東”。不過慶陽在歷史上絕大部分時期都是和陝西綁在一起的,隋朝屬陝西關內道,宋朝屬陝西路,元朝屬陝西行省,明朝屬陝西布政司。

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為了更有效地控制地方,將陝西省分成陝西省和甘肅省,使之互相牽制,從那時候慶陽才劃歸甘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