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对庆阳人的6大误区

如果你在地图前凝视西北,你会发现甘肃有一块是楔入陕西的,或者说陕西的腰子被挖出去了!

外地人对庆阳人的6大误区

这里就是庆阳。对于庆阳,有很多误解,今天小编一一解释给你们听。

误区一:庆阳是沙漠戈壁

许多没到庆阳的外地人,以为庆阳是茫茫沙漠戈壁,骑着骆驼出行。

庆阳市,甘肃省辖地级市,习称“陇东”,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交汇处。

庆阳既没有沙漠,也没有戈壁,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这里有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原——董志塬。董志原是庆阳市的主要农业区,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豆类和油料等,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之说。

外地人对庆阳人的6大误区

尤其是庆阳苹果享誉全国,庆阳大枣,庆阳曹杏,庆阳黄花菜,庆阳白瓜子更是畅销海内外,誉为“陇东粮仓”。


误区二:庆阳行政中心是庆阳

庆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不是在庆阳,庆阳是隶属庆阳市的一个县,为了防止混淆,庆阳县更名为庆城。庆阳市的行政中心在西峰,管辖七县一区。西峰区和庆城、华池、宁县、镇原、合水、正宁、环县。

外地人对庆阳人的6大误区

庆阳市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2017年12月,庆阳获评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误区三:庆阳人都说兰州话

庆阳地处董志塬中心,与周边各地语言交流频繁,互相影响。从地域上看,董志塬的方言属北方方言区,与普通话比较接近,属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然而由于受历史、地理、文化、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董志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比较独特而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特征。既不是兰州话,也不是关中话。

庆阳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在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比较缓慢,保留的地域、历史痕迹比较明显。例如,庆阳人常把“昨天”叫“夜来”,把“什么时候”叫“几时”,将“蚂蚁”叫“蚍蜉蚂”,都是古汉语中的词汇。


误区四:庆阳是甘肃东部地区最“穷”的地区

庆阳市连续多年为甘肃省GDP第二名。

庆阳是仅次于陕西省榆林市的中国第二大能源资源大市。甘肃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长庆油田的诞生地。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庆阳在能源方面不可小觑,农业产值突飞猛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未来的庆阳,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外地人对庆阳人的6大误区


误区五:庆阳人都住窑洞


外地人对庆阳人的6大误区


窑洞确实是庆阳人的民居,有几千年历史了。曾有人写诗赞扬窑洞:"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 走进庆阳,无论是平展展的平原,还是沟壑纵横的山区,都会看到一排排、一孔孔窑洞庄院组成的村落。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最古老的民居。中国陕甘宁地区的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勤劳智慧的先民利用高原的有利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2008年,庆阳市“窑洞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的“窑洞”也是改良版的,里面居住设施更是很完善。

外地人对庆阳人的6大误区


误区六:庆阳属于陕西

庆阳市,甘肃省辖地级市,习称“陇东”。不过庆阳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都是和陕西绑在一起的,隋朝属陕西关内道,宋朝属陕西路,元朝属陕西行省,明朝属陕西布政司。

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地方,将陕西省分成陕西省和甘肃省,使之互相牵制,从那时候庆阳才划归甘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