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庆阳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人们千百年来依傍山沟而居,虽然干旱少雨,但半数以上的山沟底都有一股清泉冒出,滋养着沟边的人。在平均海拔1000米的高原,这无疑是大自然的恩赐。“庆阳一支笔”王钊林老师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描写了老家村子里担水沟昔日的风貌,他笔下的那一股泉水,流进我们干涸的记忆,滋润了山沟,染绿了村庄,滤去了艰辛,洗去了浮华,那些陪伴陇东人成长的树木、时光、笑声……全都活了。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担水沟

朗读:弥亚牛

(文字为节选 请点击音频收听完整版)

我的老家郭铺村,是宁县早胜塬北端残塬部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村庄由前庄、后庄和柳家三个自然村组成,它们被一条不大也不小的沟关联着。哪条沟也有一个普通的名字,叫担水沟。

担水沟于郭铺人,那可充满着神奇。单说它的形状,就令人神往。……世代郭铺人都说担水沟是从北边飞来的一只凤凰。郭铺村的北边是哪里?近点不到十里即是九龙川,那川传说是埋葬了先周自公刘至古公亶父前九代首领的风水宝地……若远一点,向北不到百里便是素称凤城的今庆城县,古为周先祖不窋的都城。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在东沟根部的西崖下有一眼泉,水自一个小坑内无声的泛出来。……小坑溢满后水就从坑前人们搭好的木槽中流淌出来,竟有碗口之粗。那才见天日的清水欢唱着,先是跌落在下方人们用来搁桶接水的一方平台上,笑声四溅;又聚拢起来,向下汇入一个较大的水池,供饮牲口用;然后挤出水池,鸣叫着自由下泻,于沟渠草丛间隐去了身影……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这是那眼泉的真容,是同为郭铺人的京城著名画家王鹤先生提供的,虽然是翻拍的,也实属难得。)

过去的年月,天刚麻麻亮,担水沟便沸腾起来了,担水的大人、抬水的小孩,以及拾粪的割草的布满了整条沟路。人们大声的打着招呼,能耍着的说些夜晚的粗话,吆喝着牲口,称赞着已经担上上的那个勤快人,应和着牲口的欢叫声,弯弯的沟路喧嚣不已。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那条昔日喧嚣的沟路,图片来自王鹤先生)

泉水边则人桶相杂,排队接水,会有人提桶抢接,但还有人互相让着,或帮小孩将接满水的桶提到平处,叮嘱着抬好上坡。……当朝阳升起照到沟畔的时候,担水沟便清净下来,偶尔还会有担水人的的身影,其余仅留下沟路上的水渍和那轻柔悦耳的汩汩泉声。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陇东的娃娃,多么像跟着大人担水的你啊。图片来自陇东学院摄影师石波)

每年夏伏时节的午后,沟里会传来女人们的嬉笑声和洗衣的棒槌声……习习凉风吹拂着长发,坑中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树影婆娑,鸽群低徊……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我没有那么美的图,只能放一张沟里独自开放的山丹花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朋友发了一张这样担水的照片给我用,我总觉得这不像文中王老师写的那么美,但其实过去的生活,比这还要辛苦。是我们过于怀念美好而忘记了辛苦,还是因为美好和辛苦一直在一起呢?)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水上塬了 你却进城了)

春天到来,红杏花团锦簇,杨柳抽丝织绿。四月当儿,槐花挂铃结串,满沟浓香四溢。夏秋时节,林冠遮天蔽日,草间虫飞鸟鸣。冬天了,叶尽枝桠交织,雪落疏影斑驳。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我们的沟)

那股泉水依旧流淌着,在沟底林间蜿蜒明灭而去,在凤尾部的沟口进入一方塘坝,又脱身而出,像孩子扑向娘怀,汇入了九龙河,远去了。

哦,老家的,担水沟。

(文字为节选)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陇东人的记忆里都有一眼沟滴的泉水,我在2018年的这个夏天,在北京和大家一起回味。需要说明的是,我手头的文稿是王老师2016年给我的打印稿,没有电子版,如果那位手里有这篇的电子版文字,欢迎贴在留言里。要知担水沟,主要靠听,要看担水沟,只能靠想,听一听,想一想,挺好的。——弥亚牛

带你回到庆阳的《担水沟》

作者简介:王钊林,1941年5月生,甘肃宁县人,作家,范仲淹研究会名誉会长,顾问。曾任中共庆阳地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宁县师范副校长,复办人。独立主编出版《再创辉煌一走向市场的庆阳农村经济之研究》、《论老区精神》、《奉献者之路》;与他人共同主编出版《陇东革命斗争史》,以编委副主任负责编辑出版《庆阳文化春秋》、大型画册《庆阳》等。近年来的作品《话说地气》、《老牙之殇》等在陇东引起强烈反响。

总监制:缪中发

监 制:慕彬 王俭

责 编:邵勇瑊编 辑:张志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