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與常規同等規模油田比,這個油田用工人數可降70%以上!怎麼做到的?

國慶前夕

長慶油田正式發佈

10億噸慶城大油田發現勘探成果

意味長慶油田已經具備非常規油氣開發的實力

12月1日,這個國家級頁岩油示範區捷報傳來,國內陸上最大水平井平臺華H40圓滿收官。

該平臺由川慶鑽探長慶鑽井公司承攬,採用大井叢的開發方式,部署20口水平井,平均完鑽水平段長度達到2014米,預計年產油量可達15萬噸,創下國內陸上非常規水平井部署井數最多、控制儲量最大及單平臺產量最高3項新紀錄。

與常規同等規模油田比,採用這種開發方式,可使油田用工人數下降70%以上!怎麼做到的?

与常规同等规模油田比,这个油田用工人数可降70%以上!怎么做到的?

華H40水平井平臺

華H40平臺有多重要?

我們先來看看華H40平臺有多重要。

10月25日,長慶油田在甘肅隴東發現10億噸級慶城大油田,並已在慶陽革命老區建成百萬噸原油生產能力,具備建成300萬噸的產油能力,相當於為國家貢獻一個重要油田。

隨著鄂爾多斯盆地勘探開發不斷深入,非常規油氣藏已成為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的重點領域。隴東油區長7生油層石油儲量豐富,但儲層品位低、物性差、開採難度大。應用傳統常規的開發技術,無法獲得工業油流。

頁岩油是慶城10億噸大油田的主力戰場,是長慶油田二次加快發展、推動油氣持續上產的重要接替區域。經過多年探索,以大平臺、長水平段水平井為主導的布井方式,成為規模開發的新方案。對非常規油藏來說,能夠增加洩油麵積,提高單井產量,有效改善油藏的開發效果。

10月以來,慶城大油田不斷刷新紀錄。超長水平井華H50-7順利完井,完鑽井深6266米,水平段長度4088米,成為國內陸上最長水平段。

与常规同等规模油田比,这个油田用工人数可降70%以上!怎么做到的?

華H40平臺位於甘肅省華池縣,屬於多層系、立體式、大井叢開發。本次開發圓滿收官創造的3項新紀錄,是長慶鑽井公司繼4088米刷新亞洲最長水平段紀錄之後,再次取得的歷史性戰果,引起了中央電視臺、國外友人的強烈關注

華H40平臺開發有多難?

華H40平臺受隴東黃土塬地形地貌限制、環保敏感區多,大規模體積壓裂施工組織困難。長慶油田與長慶鑽井公司按照“平臺化管理、工廠化施工、信息化決策”開發思路,在三套層系部署水平井20口。

一個平臺20口井,難度有多大?

20口井在井底如同“立交橋”一般交叉而行,井眼軌跡很難控制。打這樣的井組,鑽頭需要像巡航導彈一樣在井底打出一道道“彈痕”,通過繞行1000多米,為其他井的井眼軌跡留出充足空間。

平均水平段長2000多米,鑽頭要在振幅為1米的空間波浪式前行,才能將更多的儲層暴露出來。而且水平段存在裂縫,井漏、井塌、溢流等風險相伴而生。為保證井下安全,鑽井液配置精度達到了毫克級的十分之一,相當於一公斤的百萬分之一。

与常规同等规模油田比,这个油田用工人数可降70%以上!怎么做到的?

可使用工人數下降70%以上,怎麼做到的?

大平臺水平井開發、智能化撬裝化地面配套、扁平化勞動組織新架構,全方位減少用工人數,與常規百萬噸規模相比,用工人數可下降70%以上,成為長慶智能化、數字化油田的建設利器。

據長慶油田頁岩油項目組綜合辦公室李彥錄介紹,用工人數得到有效控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提高建井質量控制用工人數。通過長慶頁岩油大平臺水平井立體開發,不僅節約土地,示範區單井初期日產油量由前期9.6噸上升至18.6噸,相同規模產建井數相對減少近50%。

二是優化配套站點控制用工人數。通過智能化、信息化地面配套,推廣一級布站、撬裝建設、無人值守等技術,示範場站建設相對減少10餘座(近25%),並且極大提高了運行效率。

三是精簡管理層級控制用工人數。通過構建作業區級中心站直管平臺單井的新型勞動組織架構,減少井區這一管理層級,將現場生產運行由三級管理變為兩級管理,較常規油田開發生產管理進一步扁平化。

還有哪些創新點?

長慶油田緻密油項目組與勘探開發研究院等技術支撐單位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黃土塬地貌單平臺動用儲量最大及探索平臺化新型勞動組織新架構為目標,通過地質工程一體化綜合研究,創新形成頁岩油多學科“甜點”優選技術、超長水平井工廠化布井技術,實現縱向上多個小層的經濟有效動用,率先在示範區實驗地質工程一體化遠程專家決策支持系統,通過水平井多專業、平臺化隨鑽分析及壓裂遠程監測與評價系統,保障國內最大頁岩油大平臺工廠化施工提速提效。

在施工的過程中,長慶鑽井公司保持高鑽壓、高轉速、高泵壓,分井段強化參數和配套措施,釋放水功率、提高鑽頭破巖能力,將鑽井週期從2017年25天縮短到10天之內,40025鑽井隊更是刷新了單隊水平井年11開11完新紀錄。

此外,其自主研發的CQSP-4鑽井液體系,以及水力振盪器成熟應用,增強護壁能力,維護了井壁穩定,減少井底摩擦阻力,將滑動效率提升14.3%,同時打破了長水平段油基鑽井液施工的“技術瓶頸”,加之“電代油”在該平臺的推行,實現了高效鑽井綠色鑽井。

採寫 | 楊增亮 王昊 陳波 丁黎

圖片 | 秦科善

統籌 | 馬瑩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