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与常规同等规模油田比,这个油田用工人数可降70%以上!怎么做到的?

国庆前夕

长庆油田正式发布

10亿吨庆城大油田发现勘探成果

意味长庆油田已经具备非常规油气开发的实力

12月1日,这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捷报传来,国内陆上最大水平井平台华H40圆满收官。

该平台由川庆钻探长庆钻井公司承揽,采用大井丛的开发方式,部署20口水平井,平均完钻水平段长度达到2014米,预计年产油量可达15万吨,创下国内陆上非常规水平井部署井数最多、控制储量最大及单平台产量最高3项新纪录。

与常规同等规模油田比,采用这种开发方式,可使油田用工人数下降70%以上!怎么做到的?

与常规同等规模油田比,这个油田用工人数可降70%以上!怎么做到的?

华H40水平井平台

华H40平台有多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华H40平台有多重要。

10月25日,长庆油田在甘肃陇东发现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并已在庆阳革命老区建成百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具备建成300万吨的产油能力,相当于为国家贡献一个重要油田。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非常规油气藏已成为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陇东油区长7生油层石油储量丰富,但储层品位低、物性差、开采难度大。应用传统常规的开发技术,无法获得工业油流。

页岩油是庆城10亿吨大油田的主力战场,是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推动油气持续上产的重要接替区域。经过多年探索,以大平台、长水平段水平井为主导的布井方式,成为规模开发的新方案。对非常规油藏来说,能够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有效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

10月以来,庆城大油田不断刷新纪录。超长水平井华H50-7顺利完井,完钻井深6266米,水平段长度4088米,成为国内陆上最长水平段。

与常规同等规模油田比,这个油田用工人数可降70%以上!怎么做到的?

华H40平台位于甘肃省华池县,属于多层系、立体式、大井丛开发。本次开发圆满收官创造的3项新纪录,是长庆钻井公司继4088米刷新亚洲最长水平段纪录之后,再次取得的历史性战果,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国外友人的强烈关注

华H40平台开发有多难?

华H40平台受陇东黄土塬地形地貌限制、环保敏感区多,大规模体积压裂施工组织困难。长庆油田与长庆钻井公司按照“平台化管理、工厂化施工、信息化决策”开发思路,在三套层系部署水平井20口。

一个平台20口井,难度有多大?

20口井在井底如同“立交桥”一般交叉而行,井眼轨迹很难控制。打这样的井组,钻头需要像巡航导弹一样在井底打出一道道“弹痕”,通过绕行1000多米,为其他井的井眼轨迹留出充足空间。

平均水平段长2000多米,钻头要在振幅为1米的空间波浪式前行,才能将更多的储层暴露出来。而且水平段存在裂缝,井漏、井塌、溢流等风险相伴而生。为保证井下安全,钻井液配置精度达到了毫克级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一公斤的百万分之一。

与常规同等规模油田比,这个油田用工人数可降70%以上!怎么做到的?

可使用工人数下降70%以上,怎么做到的?

大平台水平井开发、智能化撬装化地面配套、扁平化劳动组织新架构,全方位减少用工人数,与常规百万吨规模相比,用工人数可下降70%以上,成为长庆智能化、数字化油田的建设利器。

据长庆油田页岩油项目组综合办公室李彦录介绍,用工人数得到有效控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建井质量控制用工人数。通过长庆页岩油大平台水平井立体开发,不仅节约土地,示范区单井初期日产油量由前期9.6吨上升至18.6吨,相同规模产建井数相对减少近50%。

二是优化配套站点控制用工人数。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地面配套,推广一级布站、撬装建设、无人值守等技术,示范场站建设相对减少10余座(近25%),并且极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三是精简管理层级控制用工人数。通过构建作业区级中心站直管平台单井的新型劳动组织架构,减少井区这一管理层级,将现场生产运行由三级管理变为两级管理,较常规油田开发生产管理进一步扁平化。

还有哪些创新点?

长庆油田致密油项目组与勘探开发研究院等技术支撑单位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黄土塬地貌单平台动用储量最大及探索平台化新型劳动组织新架构为目标,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研究,创新形成页岩油多学科“甜点”优选技术、超长水平井工厂化布井技术,实现纵向上多个小层的经济有效动用,率先在示范区实验地质工程一体化远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水平井多专业、平台化随钻分析及压裂远程监测与评价系统,保障国内最大页岩油大平台工厂化施工提速提效。

在施工的过程中,长庆钻井公司保持高钻压、高转速、高泵压,分井段强化参数和配套措施,释放水功率、提高钻头破岩能力,将钻井周期从2017年25天缩短到10天之内,40025钻井队更是刷新了单队水平井年11开11完新纪录。

此外,其自主研发的CQSP-4钻井液体系,以及水力振荡器成熟应用,增强护壁能力,维护了井壁稳定,减少井底摩擦阻力,将滑动效率提升14.3%,同时打破了长水平段油基钻井液施工的“技术瓶颈”,加之“电代油”在该平台的推行,实现了高效钻井绿色钻井。

采写 | 杨增亮 王昊 陈波 丁黎

图片 | 秦科善

统筹 | 马莹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