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王朝》:朝廷議立新太子時,鄔思道為何建議胤禛,舉薦胤礽?

夏目歷史君


古人說“笨鳥先飛”,但笨鳥儘量別先飛,因為笨鳥不知前面是刀山火海還是天羅地網,遇見獵手就成了回不來的“出頭鳥”。聰明的鳥先不飛,讓先飛的鳥兒探路。《雍正王朝》中,大阿哥就成了先飛的笨鳥,八阿哥不吸取教訓,繼續高高飛起,結果同樣被康熙狙擊。

胤礽第一次被廢后,幾路人馬各懷鬼胎,其中以胤禩最為活躍,不僅導演一出“八王大”的戲劇,還到處串聯百官。但胤禛這邊動作就小得多,只是在鄔思道的建議下,舉薦了廢太子。鄔先生此舉,有何用意?

議舉新太子時,站在胤禛的立場,可選擇的人表面很多,但經過層層排除,其實只有一個

首先排除的是胤禩,因為他有三個方面,讓人無法接受:

一、胤禩這個人,沽名釣譽、假仁假義、心術不正,實事一件不幹,籠絡人心、給對手挖坑的事比誰都積極。

胤禩是上層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若當太子甚至繼位,那是大清的災難,天下黎民百姓只會更加糟糕,比如,黃河發大水,胤禩等人為了給胤禛挖坑,就能不顧千萬百姓死活,阻攔籌款賑災。鄔思道、胤禛這種為生民立命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與胤禩“志同道合”。

二、胤禛與胤禩有直接競爭關係,而且私下互相算計。

從黃河發大水開始,兩人就已經在明爭暗鬥。先是胤禛清查戶部賬款,當著康熙的面戳穿了胤禩的謊言;接著胤禩擺了胤禛一道,阻攔胤禛辦差;然後胤禛又抓著八爺黨的“把柄”,以此威脅……

大家都是想當太子的人,只是彼此表現方式不一樣,但要指望胤禛推薦胤禩,那肯定比登天還難。

三、胤禩的勢頭有點過猛,過猶不及。

在古代,皇帝最擔心都就是皇權旁落,誰要是有“另起爐灶”的苗頭,誰就是皇帝的眼中釘。胤禩為了取代胤礽,誘騙肖國興;在推舉新太子時的高調作為,無疑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也讓康熙看到他的實力。這種危險人物,康熙不僅不會讓其當太子,甚至還會刻意打壓。

至於三阿哥,在議立太子的過程中,只能充當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一方面,他是一個文人,身邊聚集的是一群只會高談闊論的清流,這些人打口水仗、舞文弄墨比較內行,治國起來就是下一個南唐後主、宋徽宗;

另一方面,康熙在八大山莊,當著諸皇子的面,已經給了三阿哥一句批語,“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這句話也間接宣告他的奪嫡之路已經走到盡頭。這個時候如果還去推舉他,完全就是浪費選票。

九爺、十爺、十四爺都是胤禩的小跟班,既沒形成氣候,也沒治國理政的才幹,更不是康熙心中的理想人選,所以胤禛沒理由投他們;十三爺是忠臣良將,也是胤禛的小跟班,總不能要大哥讓出心嚮往之的大位,讓馬仔上吧?

胤禛能不能用毛遂自薦的方式,為自己爭取太子之位呢?

在古代官場,自告奮勇是大忌,給人感覺就是貪圖大位,很有可能就成了“出頭鳥”。胤禛如果這樣做,就與他平時“孤臣”、“冷麵王”、“富貴閒人”的標籤格格不入,康熙就會察覺他的野心,看你胤禛平時幹活挺賣力的,想不到是故意演戲,裝出來的“偽孤臣”,太讓人失望了。所以,胤禛寧可投棄權票,也不能自薦當出頭鳥。

排除了胤禛以及其他阿哥,也就只剩下廢太子一人了。

順著康熙的意思幹活,總不會錯

康熙對胤礽很失望,但還沒有失望透頂,第一次廢除他,有點不得已而為之。此外,康熙比較看中出生以及嫡庶之分,對嫡子胤礽還是有感情的。

所謂議舉新太子,更像是康熙引蛇出洞而已,無非就是看看誰蹦噠得最活躍。以鄔思道的智商以及對康熙的瞭解,他是能夠察覺出,康熙會復立太子的。何況,康熙還放出了十三爺,這個信號是什麼意思,其他人或許不知道,但鄔思道心知肚明。十三爺檯面上是胤礽的人,放出來就是給胤礽賦能。

此時此刻,舉薦其他皇子,在康熙眼裡就是望風梯榮、別有用心;舉薦廢太子,才是以大局為重。明白了康熙的心意,接下來只用順勢而為即可。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鄔思道判斷正確,舉薦廢太子的胤禛、胤祥被康熙高度評價“好!好!好!朕心甚慰,甚慰朕心!”

秋媚說:沒有看清形勢,沒有認識自我,就一往無前地衝鋒,無異於炮灰。鄔思道洞察了康熙的帝王心術,也客觀評估了胤禛面對的形勢,所以才有把握舉薦廢太子,雖暫時退了一步,但在康熙心裡又進了一步。


秋媚讀史


《雍正王朝》裡面的太子無才無德,從開篇眾人為江南賑災一愁莫展之時,卻與庶母巫山雲雨,遲到了朝會,望之不似人君。隨著劇情深入,其行為結果越發來得惡劣,直至有了第一次被廢黜,才有了舉薦新太子。

第一階段:康熙很失望,但並未廢黜太子

作為儲君的胤礽,理應為君父分憂。故在出現江南賑災、追繳戶部欠款二事之時,康熙首先徵求太子的意見,既是對其政務處理能力的考察,也是希望其能在國家非常之時,承擔起重任。

但太子心虛,顧左右而言他,既無能力也無態度。康熙頗為失望,需另覓人選處理這兩起棘手的政務,而雍正這時又有這個意願幹,這些費力不討好的活,當然了,這是編劇一心將雍正打扮成為,一心為公的正面形象所致。但要說康熙這時便動了,立雍正為儲君的心思,恐怕也是不實的。理由嘛:

1、康熙認為太子無才,不能承擔重任(注意此時康熙還未認識到太子無德),需要有其他皇子,處理那些以大臣的身份,無法處理的政務;

2、哪怕是康熙通過老八胤禩突審肖國興的摺子,知曉了太子的所作所為,還是將肖國興送到盛京(瀋陽)以保護太子;

3、雖然是相當失望,但康熙心中又極為矛盾,從其借詢問張廷玉兒子病情時說的“朕兒子的病,怕也是難好了”,“怕”“難”兩字又包含了康熙的一絲僥倖,希望太子改過自新。

第二階段:兩股政治勢力聯手,導致太子第一次被廢黜

綜上所述,太子雖然不孝,正如康熙訓斥大阿哥胤褆所說“忘記了胤礽,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即是說康熙培養太子作儲君是花費了相當苦心,也不是說廢就廢。一者是有胤礽生母的感情因素;二呢,是打亂了康熙的計劃。只能說這時,康熙有廢黜太子的念頭,然後呢?沒有然後,因為其沒有新太子的人選。

情況直到熱河狩獵,才發生了根本改變。胤礽與庶母巫山雲雨的一幕,為康熙撞破。加上老大胤禔暗中施魘鎮之術以及老八陣營,偽造太子調兵手諭的推波助瀾下,製造出太子起兵謀反的假象。熱河行宮一時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康熙只好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命大阿哥胤禔掌管宮中侍衛,三阿哥胤祉掌管行宮外圍軍隊。同時強調只有胤禔、胤祉、馬齊三人同意,方可調動軍隊。

穩定局勢後,停用太子的一切印信,看管起來,等於剝奪了太子的權力。繼而回京後,宣佈廢黜太子,令大臣舉薦新太子。

第三階段:胤祥慷慨陳詞,鄔思道指點迷津

之前,無論明裡暗裡,雍正陣營都視為依附於太子。經過熱河一事,雍正陣營主僕才明確了奪嫡。鄔導演建議雍正,舉薦胤礽,原因有五:

1、鄔思道研究康熙文章、詩詞,認定康熙對亂怪亂神之事,都是深惡痛絕的。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康熙對老八自編自導自演的“張德明事件”的表態,恐怕不是其真實意思,也否定了老八胤禩作為太子的人選;

2、既然否定了胤禩,那麼老三胤祉、老十四胤禵也沒有什麼競爭力。胤祉是“書蟲”、胤禵只會帶兵,還不如雍正來得露臉;

3、雖不知偽造太子手諭一事,但熱河當晚太子行為乖張,被證實為是老大施了魘鎮所致,由此反推太子調兵謀反一事,也極有可能是遭人陷害,太子老師王掞所言的“陰為絆阻”,亦是這個意思。如此似乎太子也沒有被廢的必然理由;

4、聯繫此前,太子賣官還款,以及張五哥頂包殺人,引發了大清國建國最大的司法醜聞,康熙都對太子手下留情,是割捨不下對愛妻的感情,這個鄔導演應該能從詩詞,文章中讀出;

5、在熱河之時,老十三胤祥為太子挺身而出,落得圈禁的下場,可看作是打壓太子一黨的動作。如今,將其釋放,說明康熙並沒有完全宣判太子的“死刑”。

後記

如此,鄔導演否定了胤禩、胤祉、胤禵當選太子的可能,而太子的失德,但沒有觸及底線,康熙還念及太子生母的感情,未完全死心。

關鍵在此情況下,建議雍正他們舉薦胤礽,是延續其一心為公的風格,值此特殊時期,在康熙那裡是重大加分項,也是鄔導為雍正確定“以不爭為爭”方針的體現。同時,太子遭到又是陷害又是魘鎮,晦暗難明的情況下,此舉也避免雍正受到政敵的打擊。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康熙第一次廢掉太子胤礽時,有點倉促。導火索是胤礽與康熙寵妃鄭春華偷情被捉姦。

這件事,很重要嗎?

看起來很重要。其實對於皇家來說,這都不算事兒。但凡大宅門,哪家沒點偷雞摸狗的花花事兒?

《紅樓夢》中的焦大怎麼說的?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扒灰的扒灰。

對於江山社稷來說,這最多就是個生活作風問題,根本不算事兒。

所以,康熙在憤怒之下廢掉太子胤礽後,發現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廢掉容易,立誰呢?

一個個都虎視眈眈,拉幫結派,搞不好就會朝堂大亂。

康熙深思熟慮後,決定自己否定自己,推翻此前的決定,再次冊立胤礽。

但是,康熙畢竟是個老狐狸。他不會讓廢掉太子這件事變得毫無意義,他要在石頭裡榨出油來。

怎麼讓這件事變得有意義呢?

第一,警示一下胤礽,希望他能吸取教訓,從此以後謹慎做人 。

第二,引蛇出洞。把那些野心勃勃的皇子們引出來,然後替太子把他們清理掉,維護江山穩固。

第一點,發揮的空間不大,主要在於胤礽自己。康熙的著力點,主要放在了第二點。

廢掉胤礽後,康熙明文下詔,讓朝臣上摺子舉薦太子。

這時候,有兩個人的表現最為出眾。

一個是八皇子 胤禩,受到了諸多大臣的舉薦。

另一個是四皇子胤禛,他聽了謀士鄔思道的建議,繼續舉薦胤礽。

結果呢?胤禩就像上鉤的魚,被康熙定為朋黨。胤禩失去了競爭太子之位的資格,而支持胤禩的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也被迫告老還鄉。

而廢太子胤礽再次登上太子之位。

在這件事上,鄔思道看得準。他看透了康熙的心思,讓胤禛在康熙心中留下了既無野心又忠心耿耿的印象。

這為胤禛日後的奪嫡成功,打牢了堅實的基礎。


趣談國史


《雍正王朝》中,朝廷議立新太子,全朝上下都在活動,想為自己勢力鋪墊靠山,而清醒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上書房的張廷玉,另外一個就是胤禛身邊的智囊鄔思道。前者上書請求恢復太子之位,後者建議胤禛推舉胤礽復位,異曲而同工,因為他們都看破了康熙拋出誘餌的深意!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康熙廢太子,再拋出一道聖旨,讓文武百官以及各省督撫自己舉薦太子人選。他用的是姜太公釣魚之法,無餌而釣:太子之位沒有落到實處,就是有名無實的餌。沒看清楚的人果然上當,老八在百官推舉中成了那條可憐的魚,沾沾自喜中已經被康熙判了死刑。

康熙是個明君,比較注重孝道,最顧忌的就是骨肉相殘的局面發生,因此在太子亂局中,給大臣們出了個選擇題,讓他們自己站隊,看看朝廷中拉幫結派的程度,同時摸摸底,測試太子的能力範圍以及繼位將來可能遇到的阻力。

康熙對結果很意外也有點害怕。

太子是關係一國未來的根基,即使有錯,也應該有一定的人緣,但康熙所看到的皆是恭維、推舉老八的的臣子,而實際上老八的能力並不出眾。在面對幾次大事時都臨難而退,甚至為了集團利益阻擾籌款賑災。

老八籠絡人心在行,但未必是百姓之福,見到老八的勢力已經如此膨大,康熙心裡是有些害怕的,將來太子繼位,老八仗勢可挾制太子,兩人之間必有一爭,誰輸誰贏都不是朝廷之福。

太子立位多年,按理來說都應該有一定的勢力為其講話,即使下臣想脫身事外,也應該保持緘默,而不是投向老八的懷抱。一個不善經營人脈的太子,也必然不是朝廷之福,將來繼位談何服眾?康熙對太子的人緣關係如此之差很意外。

老八徒有虛表的仁義讓康熙不喜,康熙同樣對太子的無能也感到失望,因此避免兄弟相殘的局面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太子復位,讓太子反省改過,同時藉機消弱老八的勢力,用時間來緩解危機;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考察新人,找一個真正能夠辦事的人出來,以人力解決危機,顯然康熙更偏向後者,胤禛和老十四都進了康熙的眼中。

鄔思道看穿了康熙無餌而釣的用意,更明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在這場亂局中敢跳出來的人必然成為眾矢之的目標,所以鄔思道化解這場危機的方式就是讓胤禛這棵大樹放到森林中去,不引人注目得悄悄壯大,讓其他樹木來抵擋風雨。

具體方法就是舉薦胤礽,鄔思道如此做法有自己的打算。

1、讓胤禛跳出太子之爭的亂局,置身事外才比任何人看得明白,也讓同樣態度的康熙看到胤禛的存在。不爭不等於不表明態度,舉薦胤礽就是表明臣子的忠心,表明胤禛在其位謀其政的本分,沒有奪權篡位的野心。落在康熙的眼中,胤禛以後必然也是個可以輔佐太子可信任的能臣。

2、讓康熙看到胤禛的大局觀。胤禛在太子亂局中支持胤礽,是出於避免兄弟失和相殘的本意,是穩定大局最好方法。如果太子順理成章復出,代表著康熙的認可,代表著皇家的尊嚴,一錘而定音,大臣只能收斂心思,盡心輔佐太子,相比老八上位,更容易讓朝廷穩定,和平過渡,避免刀戈相見。支持胤礽就是以朝廷為重的大局觀

3、讓胤礽感恩戴德。錦上添花是比不上雪中送炭讓人感恩的,在康熙沒有徹底廢除太子前,對太子的投資都是值得的,這時支持胤礽是無本萬利的生意。

  • 胤礽被廢,康熙看到了胤禛的忠心,也將進入康熙考察的人選之一。
  • 胤礽復位,必然對落難之時支持自己的胤禛感恩戴德,即使登基後,也少不了胤禛的富貴。

鄔思道建議胤禛舉薦胤礽是考慮到了胤礽能否復出的兩個方面後的利益得失,再考慮到胤禛的現況並不適合參與,不管成功與否都會引起其他兄弟的戒心,反而不如合理利用亂局藉機壯大力量。舉薦胤礽乃是鄔思道一箭三雕之謀:取康熙信任;奪胤礽感恩;保胤禛安全,也因這一舉措,胤禛正式進入康熙考察的隊列之中,最後脫穎而出登上皇位。


西遊夢紅樓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之中如同開掛一般的存在,觀眾戲稱他是預言家。

鄔思道精通帝王心術,他能夠揣摩皇帝的心思,鄔思道看出康熙廢除太子胤礽並不是因為太子和后妃鄭春華有染,而是因為太子的手下帶兵包圍了行宮。

太子逼宮,這是歷代君王的大忌,要知道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太子登基心切、逼宮弒父的事件,康熙因為胤礽母親的緣故對太子十分寬容,但康熙更不願意大權旁落,晚年不寧。

康熙下令在京官員和各省巡撫推舉太子以後,以佟國維為首的八爺黨就開始四處活動,還搞出了“王上加白”“八大王”之類的迷信宣傳,康熙對這一切心知肚明,他可不能容忍八爺黨如此猖獗,要真是八阿哥胤祀得了勢,恐怕康熙也很難善終。

康熙的政治手段也十分高超,儘管大半滿朝文武都支持八阿哥,康熙心裡已經打定主意要想朝局穩定、不出亂子,需要把廢太子胤礽再推出來,畢竟原來太子黨也有一大批支持者。

明白康熙這層用意的只有三個人,鄔思道、張廷玉和佟國維。可能有人覺得在推舉太子的時候康熙訓斥了佟國維勒令他退休,說明佟國維老眼昏花不明白康熙的心意,這是錯誤的看法,

佟國維必須支持八阿哥他回不了頭,因為他的故吏門生都支持八阿哥,他如果轉頭支持其他人,佟國維就會被絕大部分官員所不恥。

佟國維正是猜到了康熙的用意,才把後輩隆科多安排到四爺身邊,保證家族永續。

鄔思道建議四阿哥胤禛推舉太子正好迎合了康熙的心意,老十三胤祥本來是要推舉四阿哥胤禛的,鄔思道說了一句話:

“不爭是爭,爭是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鄔思道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明白康熙的手段,康熙之後有誰繼位只有康熙一個人說的算,滿朝文武的意見有時候並不管用。

胤禛和胤祥推舉太子也會讓康熙覺得胤禛從一而終,不會輕易背叛太子,這樣的人也不會背叛祖宗的江山。

康熙更會認為胤禛目前沒有做皇帝的想法,或者說有情有義,不願兄弟倒戈相向,這讓見慣了皇室內鬥的康熙感覺到一絲溫暖。

更重要的是,康熙明白胤禛做事不是為了個人私利,更是為了江山社稷,這也算是雍正完成了康熙對他的考驗。


排水渠過驢


《雍正王朝》:朝庭議立新太子時,鄔思道為何建議胤禛仍然舉薦胤礽?

這次朝庭議立新太子,也就是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其實,康熙這樣說,只有張廷玉和鄔思道揣摩到了康熙的用意!可憐自詡為聰明過人的八阿哥以為憑著自己的好人緣,讓大家推薦自己上去做太子是十拿九穩的事!誰知道竟然是一個天大的笑話!那麼鄔思道建議胤禛,繼續舉薦胤礽是因為:胤禛是太子黨的人!這個時候再舉薦胤礽,既表明了自己對胤礽的忠心,還有為兄弟的情誼!會讓康熙覺得胤禛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

康熙的確是這樣想的!鄔思道揣摩得非常的正確!

為什麼這樣說?



一,太子第一次被廢,是康熙盛怒之下決定的!冷靜之後,康熙很快又找個機會讓太子又上了!

那次康熙從外歸來,從大阿哥那得知太子經常欺凌朝臣,剛好小兒子生病,作為兄長的太子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康熙盛怒之下做了決定:廢掉太子之位!

其實,康熙的本意不是真正的廢掉太子。而是通過這次告誡太子:好好的做好太子的本份!不然,這個太子之位被廢了!

當時太子的被廢,連馬齊隆科多都沒有看出來其中的玄機,也齊齊舉薦八阿哥做太子!

只有胤禛在鄔思道的建議下繼續舉薦胤礽為太子!朝中只有老四一個人這樣做!

當康熙得知是大阿哥下魔魘時,馬上拘禁了大阿哥,並很快讓太子復位!

這樣一來,八阿哥好不尷尬!



二,鄔思道建議老四舉薦胤礽,是投康熙所盼!

這一次,康熙廢太子並非本意!

康熙一個是懲治一下太子,讓他好好做太子!

另一個是康熙看看朝中究竟有多少人支持太子!

這個時候,只有胤禛舉薦了!這樣做,作為太子黨人,說明了胤禛的忠心耿耿,還有兄弟情誼,也更說明胤禛不是一個落井下石的人!

胤禛的這樣做,讓康熙刮目相看!

事後,胤禛對鄔思道讚不絕口!只有他揣摩到了康熙的心思!



由此可見: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康熙吩咐議立新太子,其實就是一個煙霧彈!鄔思道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建議胤礽繼續舉薦胤礽是聰明之舉!!!


媚之夭夭


推薦被廢黜的王子,因為他猜到了康熙的擔憂。 歷史上,被廢黜的王子並沒有得到好的結局。

新國王登基了。為了防止叛亂,被廢黜的王子通常被免職。康熙對此最為擔心,擔心將來血肉會被破壞,甚至引發連鎖反應。

老四以前曾幫助支持王子,現在他也建議廢除王子,這表明他不是一個每天都在變化的人。即使王子被廢除,老四也一直在保護他,將來也不太可能傷害他。

當伍肆想出這個主意時,他甚至聽到康熙考驗出老四的忠誠,充滿了欣慰和讚賞的嘿嘿笑聲!

康熙精心培養了40年的尹仁宗第一次被廢除後,他的心情非常沮喪。因此,吳思道要求胤推薦尹仁宗,迎合聖心。

八王爺雖贏得了官員的支持,但他永遠失去了康熙的聖心,永遠與皇位隔絕。 然而,胤禎的慈愛和正義在康熙的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尹仁庚王子最終第二次被恢復和廢除後,康熙的聖心轉移到了胤禎, 胤最終成為下一任皇帝,雍正帝年。





隨心者


太子胤礽被廢,其實還是有徵兆的,所以當康熙真的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時,百官還是在預料之中的。但胤礽被廢餘溫尚在,康熙就要求百官舉薦新太子,此舉還是在朝中引起了轟動。


談到康熙公推新太子,就要先了解下胤礽為什麼被廢?在劇中,我們知道胤礽是一個做了近40年太子的人,在位期間,賣官鬻爵,草菅人命,荒淫無道,不理朝政,甚至還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勾搭在一起。


這些都被康熙看在眼裡,但真正促使康熙廢掉太子的,還是因為在八大山莊,太子的心腹凌普奉太子手諭派兵將康熙行宮包圍,有著武裝逼宮的嫌疑,使得康熙遂不及防,此事也讓康熙下定決心廢掉太子。



但後來在張廷玉的提醒下,康熙意識到調兵手諭有可能是假的,有人想借康熙之手廢掉太子,其心可誅,康熙頓時又想到胤礽的好和他的難。不過為了找出誰是偽造手諭的人,康熙要求百官舉薦新太子,誰當選新太子,誰就最有可能是那個幕後黑手。


在當時的皇子中,有資格當選太子的寥寥無幾。皇長子胤褆被圈禁;太子胤礽被廢;三阿哥胤祉也不得康熙歡心;老九和老十沒有做皇帝的想法,只想一心輔佐老八胤祀;老十三胤祥被圈禁;而老十四胤禵在此時還是八爺黨成員,沒有獨立出來。所以,“九子奪嫡”中,也就只有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祀有實力競爭。


但老四胤禛奪嫡的策略是“不爭是爭”,而且自身實力有限,是出了名的“孤臣”;老八胤祀呢?可謂是廣結善緣,在朝中實力最強,文武百官大多數都依賴八爺黨。如今,康熙要求百官舉薦新太子,明眼人都看出來這無疑就是要讓老八胤祀當選新太子啊。


想到這裡,連一向自信滿滿的胤禛都洩氣了,如果靠票選,胤禛壓根是沒有勝算的,好在幕僚鄔思道在一旁細細分析,才讓胤禛茅塞頓開,也在鄔思道的建議下,胤禛上表康熙,仍舉薦廢太子胤礽為太子。



胤禛和鄔思道為什麼還舉薦廢太子復出呢?難道就不怕康熙發怒嗎?


首先,鄔思道和張廷玉一樣,早就看出了康熙並不想真正廢了胤礽,畢竟胤礽做太子40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且被廢的主要原因還是被人陷害的。所以在康熙心裡,還是希望大家推舉胤礽復位的。


其次,胤禛此前一直是太子黨成員,如果胤禛此時舉薦自己或者其他人為太子,肯定會讓康熙認為胤禛是一個無情無義的小人,胤礽剛剛被廢,胤禛就要跳出來自己當太子,這無疑會讓康熙對胤禛有負面看法,所以胤禛聽從鄔思道的建議,還是舉薦胤礽為太子才是上上之選。


第三,康熙要求群臣舉薦新太子,其實是康熙布的一個局。他要看看各位皇子在朝中的勢力到底如何,畢竟結黨營私是康熙最痛恨也是最難以容忍的。誰能高票當選新太子,也就說明誰最有可能就是陷害太子的人。


老八胤祀還上躥下跳,積極聯絡百官,而鄔思道則讓胤禛舉薦胤礽,這一反一復,差距如此明顯,不免會讓康熙對老八胤祀更加失望和忌憚,相反,康熙會對胤禛刮目相看,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


第四,鄔思道此舉還是要讓胤禛隱藏奪嫡的想法,不要輕易示人,免得遭到打擊。畢竟在當時,康熙真正滿意的繼承人還不知道是誰,不能輕易站隊,也不能使自己成為打擊的目標。



經過百官推舉,老八胤祀當仁不讓的成為了最理想的新太子人選,同時也暴露了八爺黨在朝中的勢力是如此強大,使得康熙都有所忌憚。通過康熙的運作,使得有“佟半朝”美名的佟國維被康熙輕鬆拿下了,等於斬斷了胤祀的雙臂。胤祀太子沒當成,實力卻大損,這也是向外界說明了康熙對胤祀的態度。沒過多久,胤礽又王者歸來,復位太子。


對此,你覺得鄔思道的建議對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鄔思道作為雍正的智囊,在雍正繼位的路上,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在第一次議舉新太子時,之所以鄔思道建議雍正推舉胤礽,原因有兩個三:

1.此時太子所犯之錯,並沒有朝野皆知,一個當了40多年的太子,突然無辜被廢,這對於朝野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此時康熙廢太子的心不堅。

2.此時朝野所有的人,都基本選舉了8爺,這個鄔思道已經間接知道,但是此時康熙心中真正的太子人選,誰也不清楚,只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康熙不會喜歡八爺,因為之前的八大王,八王大事件,已經可以看出,如果此時雍正繼續推舉廢太子的話,一可以給康熙沒有當太子之心的好感,以退為進贏得好感,二說明雍正有情有意,顧念兄弟之情,更能贏得好感。

3.因為康熙此時心中對太子的真正人選,誰也不是很確定,又不會是八爺,那麼這個時候最明智的方法是不過早暴露自己的爭儲之心,以免引起康熙的不滿以及別的阿哥的戒備,這樣可以在爭儲中始終處於有利的地位。



陽春三月的牽牛花


當康熙皇帝第1次將胤礽的太子位置廢掉之後,下了一道很出乎人意料的聖旨:讓文武百官以及各省督撫自己舉薦太子人選。

胤禛的謀士鄔思道依然建議胤禛保舉廢太子胤礽為太子,這看上去很不合時宜。鄔思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1.我們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康熙皇帝為什麼讓大家舉薦太子人選?

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從8歲登基,十幾歲擒住鰲拜,平三藩,打葛爾丹,收臺灣。在這些大事上向來是前綱獨斷的,那關係國本的太子人選,更是重中之重,他怎麼又能讓大家推舉呢?難道他真的想選一個百官欽佩,所有人大臣贊同的人做太子嗎?

不!康熙皇帝深知:做一個皇帝,並不需要所有人擁護他。皇帝是寡人,寡人是天底下最孤獨的人,寡人不需要朋友,而只是需要絕對的權力。一個人見人愛的皇帝,那他就不是皇帝了。



2.那既然康熙就根本沒打算把大家推舉的人做太子,他為什麼還要這樣做?

在這我們就要聯想到前太子胤礽是為什麼被廢的?

很多人會覺得前太子胤礽是因為勾搭康熙的妃子鄭春華,而被康熙廢掉的。其實少校覺得大家都小看康熙皇帝了。

在一個帝王心中,女人永遠只是附屬品,他不會為了一個女人而去動搖太子的位置,因為太子是國本,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少校認為前太子胤礽被廢的根本原因是:有人假冒太子的筆記,寫了一封調兵函件,把太子奶哥哥凌普的軍隊給調來了。雖然康熙知道,太子在這件事上是被冤枉的,但他依然要廢掉太子的位置。因為無論誰做的這件事情,這是逼宮,帶兵逼宮。本質不會變。

所以康熙要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位,以便向天下人昭示:皇權的不可侵犯性。



3.既然康熙知道前太子胤礽是被冤枉的,那他為什麼不給胤礽洗冤?而是讓大家推舉新太子?

康熙也知道了太子是在這件事上是被冤枉的,

太子筆記的模仿者可能是十三皇子胤祥,也可能是十四皇子胤禵。而老十三胤祥的背後是老四胤禛,老十四胤禵的背後是老八胤禩。

這兩個人又是皇位的最有力的爭奪者。所以康熙讓大家舉薦太子人選,他倒要看看這兩個人在朝野中的力量如何?



4.滿朝文武只有兩個人看懂了康熙真正的意圖,一個是張廷玉,另外一個就是鄔思道。

當所有的官員異口同聲的推舉八王爺胤禩新太子,甚至包括上書房的馬齊,佟國維等重臣的時候,只有兩個人是清醒的。

一位是上書房的張廷玉,另一位就是胤禛的謀士鄔思道。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張廷玉自己悄悄上了一個密摺:依舊保舉廢太子胤礽做新太子;而鄔思道給胤禛提的建議也是:保舉廢太子胤礽做太子。



5.鄔思道這麼做原因有三個:

1.首先讓康熙消除對胤禛的戒心,因為康熙不敢肯定太子的胤礽的調兵筆跡,是不是老四指使老十三義祥模仿的。而胤禛依然保舉廢太子就消除了康熙的戒心。

2.把老八胤禩推到風口浪尖上。當康熙看到滿朝文武都在推選胤禩做太子的時候,康熙內心是很害怕的,因為他沒想到這個胤禩,已經結交文武百官,到了如此喪心病狂的程度。(在清朝皇子與大臣的結交是被嚴格禁止的),所以胤禩被推倒了風頭浪尖上,也引起了康熙的戒心與反感。



3.讓康熙覺得胤禛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作為一個從小沒有父親的人來說,對親情其實是非常看重的。康熙在8歲登基的時候,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了。所以康熙很看重親情。而胤禛曾經在廢太子胤礽的手下做了幾十年的官,一旦廢太子倒了,胤禛變自立門戶,這種做法極容易引起康熙的反感與厭惡。

這三條原因就是鄔思道為什麼堅持讓胤禛依舊上書保舉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



6.最後的結果:老八胤禩獲得了百官的支持,卻永遠失去了康熙的聖心,永遠與太子位絕緣了。而胤禛有情有義,在康熙心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最終太子胤礽復位後,第2次被廢除後,康熙的聖心已經轉移到了胤禛身上。而胤禛也最終成了下一任皇帝——雍正皇帝。



我是少校柳下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