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深谙治世之道,须采取“霸王杂陈”

导读·悠悠汉朝

汉朝,自公元前202年由高祖刘邦混一天下,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宣告东汉灭亡。享国404年,传位24帝。继商周以后,华夏大地存活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封建王朝。

整整400年间,诞生过“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盛极一时的治世;也发生过“巫蛊之乱”、“王莽篡汉”、“更始玄汉”、“黄巾起义”、“董卓祸乱”如此一般的跌荡闹剧。

千载悠悠,一笑休休。24代帝王中,必然要提及一位功冠秦皇汉武的帝王——汉宣帝刘洵。


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深谙治世之道,须采取“霸王杂陈”

西汉皇帝世系表

宣帝·刘洵

刘洵,汉武帝刘彻和卫子夫的曾长孙,戾太子刘据和太子妃史良娣的长孙,皇长孙刘进长子。如此盛名之下,实难想到不满周岁的刘洵,却因震动汉朝历史的“巫蛊之乱”成为阶下囚。

汉武帝年老糊涂,一时宠信贼人江充,逼死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夫妇、皇长孙刘进三代人。刘洵幸得丙吉拼死相救才得以保全,历经周折终于承继汉朝刘氏的法统。

刘洵,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牢狱的皇帝。少年牢狱的履历,丝毫不能掩盖他的光辉政绩。宣帝一生励精图治,轻徭薄赋,进贤退不肖。执掌汉朝期间,综合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来看,是汉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史称“孝宣之治”,同时与汉昭帝合称“昭宣中兴”。

汉宣帝能够将汉朝推向有汉404年间,繁荣昌盛的巅峰,必然有着他独特的政治觉悟,此中奥秘说起来也简单。

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深谙治世之道,须采取“霸王杂陈”

汉宣帝画像

治世要诀·“霸王杂陈”

  • 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执掌汉朝期间,喜欢任用刚烈的文吏,采取法典律令作为治理手段。太子刘奭却不以为然,刘奭看来父皇宣帝多少有些“不近人情”,特别是中郎将杨恽、太中大夫盖宽饶因讽刺朝廷而被诛杀后,刘奭经常对手下人说“皇帝用刑有些过分,治理天下应该以儒生为主”(汉书记载“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此话传到汉宣帝耳朵里,宣帝立刻召见训斥太子刘奭。

见《汉书·宣帝纪》,上曰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之所以感慨说,将来腐化汉朝盛世的人必然是太子。是因为宣帝看来,

治理朝政不是单凭一家思想就可以完成,必须要杂取百家之所长,也就是所谓的“霸道和王道”兼顾。


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深谙治世之道,须采取“霸王杂陈”

汉元帝替爱妃画像

  • 霸道太过刚猛,秦皇汉武足以为教训

在宣帝看来,“霸道”即是法家那套思想,注重使用严苛酷刑峻法来约束臣民,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因为一些点滴小事,动辄就要对臣民轻则杀头,重则连坐,长此以往下去,哪个百姓还愿意耕种纳税,哪个大臣还愿意替自己干活办事,秦朝灭亡恍如昨天。

即便是草创“霸王”结合制度的汉武帝刘彻,年轻时候血气方刚,“重霸轻王”,一方面为了达成个人北击匈奴的丰功伟业,不断地征收民间赋税以此资助粮草军饷;一方面重用以张汤为首的“酷吏”,对朝中大臣大肆杀戮,使得汉武帝在位期间“三公九卿”一度成为高危职业。晚年面对汉朝社稷将要飘摇时,都不得已颁布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轮台罪己诏》),以此来缓和汉朝社会的矛盾。

秦皇汉武是何等威武绝伦的雄主,都无法凭借一己霸道之力,镇住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何况后世来者。所以,宣帝觉得霸道虽可用,但不可以完全依仗,长期使用必然会导致君与臣民之间的那根弦“崩断”。

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深谙治世之道,须采取“霸王杂陈”

汉宣帝影视剧照

  • 王道重“理论”难以应付实际问题,且儒生怀旧情结太深

从上文,宣帝教训太子刘奭的话中可以看出,汉宣帝刘洵深谙儒家王道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理论。宣帝看来,儒生所谈的事情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难以做到立竿见影(俗儒不达时宜),而且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是“好古非今”,总是带着一种悲观的眼光将社会“悲悯化”,认为今天的社会与过去相比只有不足之处,难有肯定之词。

汉宣帝的睿智之处恰在此处。他看到儒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嗜好“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即儒生喜欢怀旧的情节太深,总是一门心思缅怀“周礼”。周礼已经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依靠“陈芝麻烂谷子”怎么可能解决已是时过境迁的汉朝问题,若是一味地恢复周礼,必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岂能保有江山社稷。

何况周朝是如何灭亡的?表面上看起源“烽火戏诸侯”,实则是周天子手里没有实权!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只能依靠一种原始的契约精神来维护彼此名份上的道统。说到底,一旦这种古老的契约丧失约束力,或是诸侯中有强而不臣者,必然会成为社稷的隐患。汉宣帝是经过多方研判才悟到“周礼”不足守。


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深谙治世之道,须采取“霸王杂陈”

周政·周天子与诸侯是依靠原始契约维系君臣关系

所谓“霸王杂陈”·“十分商鞅半分周”

汉宣帝所讲的“霸王杂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治国制度。不妨先看一下,南宋理学家陈普《咏史上·宣帝》的描述: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陈普的四句诗虽然有些蔑视“重法轻儒”的味道,原则上是对汉宣帝“霸道杂陈”最精准的见解,暗指所谓的“霸王杂陈”,实际上是十分法家(商鞅),半分儒家(周礼)。言外之意是说,汉宣帝开启后世历任封建王朝统治者治国的新思维,以法家为内核,以儒家为外衣。

陈普是理学家,作为儒家的一股分支,他自然要站在拥护儒家的立场来评价汉宣帝,这一点依照文人士大夫的性情来说无可厚非。

若是以封建执政者的角度来评判,汉宣帝的“霸王杂陈”策略无论是给当时社会,还是后世近2000年封建社会的治理找到出路。况且其治国思想的正确性,到汉元帝时得到很好的检验,元帝刘奭好儒术,为人柔懦,最终开启

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相互角逐的汉朝局面。

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深谙治世之道,须采取“霸王杂陈”

汉朝·外戚、宦官、儒臣相继专权

总结·定论

宣帝在位期间,政教明达,法令行通,边境安稳,四夷臣服,天下殷富,百姓康乐。特别是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赞谒称臣做北藩,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先帝高祖刘邦的“白登之耻”,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宏愿,终于到汉宣帝这里得以实现。此番种种,无不得益汉宣帝所创“霸王杂陈”的治国策略。


参考文献:

《汉书·宣帝纪》·东汉·班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