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亂我家者,太子也|漢宣帝深諳治世之道,須採取“霸王雜陳”

導讀·悠悠漢朝

漢朝,自公元前202年由高祖劉邦混一天下,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漢自立,宣告東漢滅亡。享國404年,傳位24帝。繼商周以後,華夏大地存活時間最長,歷史影響最大的封建王朝。

整整400年間,誕生過“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盛極一時的治世;也發生過“巫蠱之亂”、“王莽篡漢”、“更始玄漢”、“黃巾起義”、“董卓禍亂”如此一般的跌蕩鬧劇。

千載悠悠,一笑休休。24代帝王中,必然要提及一位功冠秦皇漢武的帝王——漢宣帝劉洵。


亂我家者,太子也|漢宣帝深諳治世之道,須採取“霸王雜陳”

西漢皇帝世系表

宣帝·劉洵

劉洵,漢武帝劉徹和衛子夫的曾長孫,戾太子劉據和太子妃史良娣的長孫,皇長孫劉進長子。如此盛名之下,實難想到不滿週歲的劉洵,卻因震動漢朝歷史的“巫蠱之亂”成為階下囚。

漢武帝年老糊塗,一時寵信賊人江充,逼死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夫婦、皇長孫劉進三代人。劉洵幸得丙吉拼死相救才得以保全,歷經周折終於承繼漢朝劉氏的法統。

劉洵,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做過牢獄的皇帝。少年牢獄的履歷,絲毫不能掩蓋他的光輝政績。宣帝一生勵精圖治,輕徭薄賦,進賢退不肖。執掌漢朝期間,綜合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來看,是漢朝最為強盛的時期,史稱“孝宣之治”,同時與漢昭帝合稱“昭宣中興”。

漢宣帝能夠將漢朝推向有漢404年間,繁榮昌盛的巔峰,必然有著他獨特的政治覺悟,此中奧秘說起來也簡單。

亂我家者,太子也|漢宣帝深諳治世之道,須採取“霸王雜陳”

漢宣帝畫像

治世要訣·“霸王雜陳”

  • 亂我家者,太子也

漢宣帝執掌漢朝期間,喜歡任用剛烈的文吏,採取法典律令作為治理手段。太子劉奭卻不以為然,劉奭看來父皇宣帝多少有些“不近人情”,特別是中郎將楊惲、太中大夫蓋寬饒因諷刺朝廷而被誅殺後,劉奭經常對手下人說“皇帝用刑有些過分,治理天下應該以儒生為主”(漢書記載“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此話傳到漢宣帝耳朵裡,宣帝立刻召見訓斥太子劉奭。

見《漢書·宣帝紀》,上曰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漢宣帝之所以感慨說,將來腐化漢朝盛世的人必然是太子。是因為宣帝看來,

治理朝政不是單憑一家思想就可以完成,必須要雜取百家之所長,也就是所謂的“霸道和王道”兼顧。


亂我家者,太子也|漢宣帝深諳治世之道,須採取“霸王雜陳”

漢元帝替愛妃畫像

  • 霸道太過剛猛,秦皇漢武足以為教訓

在宣帝看來,“霸道”即是法家那套思想,注重使用嚴苛酷刑峻法來約束臣民,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若是因為一些點滴小事,動輒就要對臣民輕則殺頭,重則連坐,長此以往下去,哪個百姓還願意耕種納稅,哪個大臣還願意替自己幹活辦事,秦朝滅亡恍如昨天。

即便是草創“霸王”結合制度的漢武帝劉徹,年輕時候血氣方剛,“重霸輕王”,一方面為了達成個人北擊匈奴的豐功偉業,不斷地徵收民間賦稅以此資助糧草軍餉;一方面重用以張湯為首的“酷吏”,對朝中大臣大肆殺戮,使得漢武帝在位期間“三公九卿”一度成為高危職業。晚年面對漢朝社稷將要飄搖時,都不得已頒佈歷史上第一份罪己詔(《輪臺罪己詔》),以此來緩和漢朝社會的矛盾。

秦皇漢武是何等威武絕倫的雄主,都無法憑藉一己霸道之力,鎮住幅員遼闊的華夏大地,何況後世來者。所以,宣帝覺得霸道雖可用,但不可以完全依仗,長期使用必然會導致君與臣民之間的那根弦“崩斷”。

亂我家者,太子也|漢宣帝深諳治世之道,須採取“霸王雜陳”

漢宣帝影視劇照

  • 王道重“理論”難以應付實際問題,且儒生懷舊情結太深

從上文,宣帝教訓太子劉奭的話中可以看出,漢宣帝劉洵深諳儒家王道實際上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理論。宣帝看來,儒生所談的事情對於解決實際問題難以做到立竿見影(俗儒不達時宜),而且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是“好古非今”,總是帶著一種悲觀的眼光將社會“悲憫化”,認為今天的社會與過去相比只有不足之處,難有肯定之詞。

漢宣帝的睿智之處恰在此處。他看到儒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嗜好“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即儒生喜歡懷舊的情節太深,總是一門心思緬懷“周禮”。周禮已經是數百年前的事情,依靠“陳芝麻爛穀子”怎麼可能解決已是時過境遷的漢朝問題,若是一味地恢復周禮,必然是逆歷史潮流而動,豈能保有江山社稷。

何況周朝是如何滅亡的?表面上看起源“烽火戲諸侯”,實則是周天子手裡沒有實權!周天子與諸侯國之間,只能依靠一種原始的契約精神來維護彼此名份上的道統。說到底,一旦這種古老的契約喪失約束力,或是諸侯中有強而不臣者,必然會成為社稷的隱患。漢宣帝是經過多方研判才悟到“周禮”不足守。


亂我家者,太子也|漢宣帝深諳治世之道,須採取“霸王雜陳”

周政·周天子與諸侯是依靠原始契約維繫君臣關係

所謂“霸王雜陳”·“十分商鞅半分周”

漢宣帝所講的“霸王雜陳”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治國制度。不妨先看一下,南宋理學家陳普《詠史上·宣帝》的描述:

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莫道漢家雜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陳普的四句詩雖然有些蔑視“重法輕儒”的味道,原則上是對漢宣帝“霸道雜陳”最精準的見解,暗指所謂的“霸王雜陳”,實際上是十分法家(商鞅),半分儒家(周禮)。言外之意是說,漢宣帝開啟後世歷任封建王朝統治者治國的新思維,以法家為內核,以儒家為外衣。

陳普是理學家,作為儒家的一股分支,他自然要站在擁護儒家的立場來評價漢宣帝,這一點依照文人士大夫的性情來說無可厚非。

若是以封建執政者的角度來評判,漢宣帝的“霸王雜陳”策略無論是給當時社會,還是後世近2000年封建社會的治理找到出路。況且其治國思想的正確性,到漢元帝時得到很好的檢驗,元帝劉奭好儒術,為人柔懦,最終開啟

外戚、儒臣、宦官三種勢力相互角逐的漢朝局面。

亂我家者,太子也|漢宣帝深諳治世之道,須採取“霸王雜陳”

漢朝·外戚、宦官、儒臣相繼專權

總結·定論

宣帝在位期間,政教明達,法令行通,邊境安穩,四夷臣服,天下殷富,百姓康樂。特別是呼韓邪單于親往帝都長安,贊謁稱臣做北藩,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先帝高祖劉邦的“白登之恥”,漢武帝劉徹的一生宏願,終於到漢宣帝這裡得以實現。此番種種,無不得益漢宣帝所創“霸王雜陳”的治國策略。


參考文獻:

《漢書·宣帝紀》·東漢·班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