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抗疫一线基层派出所里的三代“老黄牛”

人都用“老黄牛”来形容工作勤勤恳恳的人,眼下要说的是西安市公安局鄠邑分局涝店派出所的四位民警,其中两位老民警郑烨和冯安都已年过五旬,但在工作上他们都觉得自己还正年轻。还有两位分别是70后的黄超和80后的武松涛,在最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这几位在所里正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抗疫一线基层派出所里的三代“老黄牛”

郑烨

“年轻”的老郑

老郑名叫郑烨,53岁,真的已经不年轻了。

涝店派出所辖区有两个镇,32个行政村。老郑是甘河镇的包片民警,已经在辖区耕耘了15个年头了。

疫情期间,他除了核查走访之外,还操心着村民们的家长里短。大年初一晚上,老郑接到了一起因离婚引起的纠纷。他赶到村民家中以后,靠着多年来练出来的“嘴皮子”,三言两语就把矛盾解决了。

2月中旬,围棋寨村的一名村民大棚里的青菜成熟了,因为疫情的缘故没法出售。他得知之后,找到了这名村民,帮他售出了400多斤的蔬菜。村民感激之余要送一些菜给他,却被他拒绝了。事实上,售出的蔬菜都是老郑自己掏的腰包,然后送给了需要的人和单位。

“您看着也就是40出头啊,哪像50多岁的人?”

“我心态好啊!”老郑乐呵呵地说。

正聊着,老郑的电话响了,是妻子打来的。“你操心忌口,按时打针......”电话另一端絮叨着。

老郑身患糖尿病已经20年了,每天都要打胰岛素。

“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尽心尽力地办好,这就是足够了。”挂了电话,老郑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总结。不过,他说的有道理。

抗疫一线基层派出所里的三代“老黄牛”

冯安(左二)

“爱忘事”的老冯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还没见到人,就听到一阵铿锵有力的步伐和一阵爽朗的笑声。

老冯叫冯安,52岁。他包管的是涝店镇,比老郑在这待的时间长一些,已经17年了。

最近一段时间,老冯以所为家,吃住都在单位。“最近所里工作任务重,先把工作干好干完了再回家。”老冯说,辖区的这些村民不也正是自己的家人么。

老冯说的在理。最近他除了参与核查,就是在辖区跑,看这块的防疫工作做得是否严密,看那个村的村民生活有啥难处。也有一些村民,在疫情期间有办理户籍业务的需求,老冯接到电话之后给耐心解释。辖区一户村民家中有老人病故,需要所里开具相关证明,他走访得知后拿了材料,回到所里出具了证明,又给送回村民手中。

跟老冯聊天总是问不出东西来,因为他总是想不起来。说老冯“爱忘事”,不是说他记性不好,是因为他给群众办完事不怎么记,也或许是因为办的事情多。

“冯叔,那天晚上不是还救助了一个人么。”在一位辅警兄弟的提醒下,老冯才想起了那晚的“小事儿”。

一周前的一个晚上,老冯带着辅警在辖区巡逻的时候,遇到一名流浪者。他一看就是“熟人”——辖区的一个小姑娘,已经25岁了,精神有点异常。“娃也可怜,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成了这样,经常往出跑。”老冯说。看到小姑娘衣着单薄没戴口罩,老冯拿出了备用的口罩给戴上,脱下了外套给披上,然后给送回了家。

跟老郑一样,老冯也把辖区的村民处成了家人。

抗疫一线基层派出所里的三代“老黄牛”

黄超

“抠门”的老黄

老黄其实不老,43岁,是涝店派出所副所长黄超。

说他抠门,是因为对工作抠得很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所里的每一项数据核查完成后,他都要重新再捋一遍,再审核一次,确保不出问题。

涝店镇和甘河镇是鄠邑区劳务输出的大户,春节前夕务工返回的人员很多,因此这段时间的核查任务和防控工作非常重。为了能更好地把工作做细,他和每一名村干部都建立了直接联系,为的是遇到特殊或者紧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掌握。2月初,甘河镇一名村民出现了发热症状。他得知之后,迅速通报了相关部门,牵头组建了防控工作专班,及时进行了处置。

说他抠门,他是对自己真抠门。黄超患有高血压,需要服药才能稳定。疫情期间工作量大,每天得吃两次药。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忙得药也顾不上吃,感觉不适的时候,稍微缓一缓,好些了就继续工作。近期,所里安排他休息,妻子硬拉着他去了趟医院做了检查。他就让医生开了些药,就又给妻子做“思想工作”,然后返回了单位。

对家人他也抠门。女儿今年高三,儿子才不到三岁,他把这一大一小就托付给原本身体不好的妻子。总说是休息的时候再回来陪他们,但是他总是“没时间”休息。有一天晚上儿子发烧,他嘱托妻子给儿子吃了些退烧药,又一头扎进工作中。孩子吃过药之后,很快恢复了健康。

“你有怕过啥没?”

“怕呀,怕媳妇嘟囔。”

老黄虽不老,但他有着那股精神。

抗疫一线基层派出所里的三代“老黄牛”

武松涛

“麻溜”的小武

武松涛,34岁,刑侦民警,在所里11年了。

小武是一名电脑好手。疫情期间,所里核查工作量非常大。每次接到核查任务后,小武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对所有数据进行梳理、整理。一通鼠标和键盘合奏之后,他很快将梳理后的任务重新分发,给所里其他民警减轻了不少的工作压力。

小武工作干脆利落。不善言谈、踏实肯干是小武留给人深深刻的印象。虽然平日话不多,领导所里的工作他从来不打折扣、不讲条件。

疫情防控期间,小武和其他同事一直坚守在所里,值班、备勤、摸底排查,巡逻、出警、信息核对。他除了率先进行的第一轮的工作之外,他总说要多干一些,“我动作快,让我来!”他这样说。

核查工作不但重复,而且非常枯燥,遇到拒不配合的人员是常有的事。2月初,他在核查一条信息时遇到了一名外地打工返乡人员,在进一步询问信息过程中遭遇了“钉子”。对此,小武凭借这些年跟老同志学来的本事,通过了长达半个多小时耐心细致讲解和法律法规宣讲,最终说服了该名外地返乡人员,完成信息登记工作。

“那个时候你咋这么能说呢?”

“这不工作嘛,讲法律讲道理,当了11年的基层民警,这些功力总得有。”

小武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50出头、40出头、30出头,他们之间相差近10岁,就是3代公安民警的缩影。一名警察的职业生涯,为数不多也就4个十年。没有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有的是细致入微的奉献坚守。他们都如同黄牛一般,在群众身边辛勤耕耘,努力为群众做更多的事。(章振 记者 刘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