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畢業後的差異明顯,寒門難出貴子

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畢業後的差異明顯,寒門難出貴子

相信大部分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都有一樣的成長經歷。四、五線鄉村的小學,四、五線城市的中學,四線城市的高中,二線、三線城市的大學。自然而然就在一線、二線城市,成家立業。通過堅持不懈的奮鬥,改變家庭的命運。最終跟其他城市裡長大的同學,坐在一起喝咖啡。

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畢業後的差異明顯,寒門難出貴子

一、逐步淪陷的自尊心

從小學到高中,來自家庭的貧困和社會輿論的壓力。萬邦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使我們養成了勤奮、刻苦的讀書精神。十年寒窗,只有高考分數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全家的希望與寄託,感受著全村人的關注和好評。

跨入大學校園,整個世界都變了。網絡、遊戲、音樂、舞蹈、社交,一切都是全新的,農村的孩子全面落後於城市裡的孩子。我們引以為傲的分數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強烈的自尊心傾向,嚴重阻礙了大學生活的發展。正常的溝通交往,都有可能給貧寒學子帶來心理傷害。大學生談戀愛失敗,更有可能催化這種心態變化。

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畢業後的差異明顯,寒門難出貴子

二、人生格局的差異

貧富差距大。農村貧困家庭,可能要舉全家之力,才能供一名大學生讀書。城市裡的家庭,從小在補習班,興趣班,夏利營,旅遊,文藝比賽等費用甚至超過大學學費。導致社會交際面的差異大,對整個社會認知也差異大。

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畢業後的差異明顯,寒門難出貴子

三、人生目標的差異

1、農村大學生,極有可能還有弟弟妹妹還要讀書,疾病等的困擾。家庭環境迫切希望得到改善。沉重的家庭負擔並沒有減輕,逐漸轉移到了農村大學生身上。導致農村大學生產生急功近利的心態,更急切的心態去關心當前就業的收入,而不是以後職業發展。(大學剛畢業的前幾年,工資收入不高是常態)

2、城市裡的家庭,父輩的醫療、社保、工作、收入、住房均相對有保障。不會給大學生過早的家庭負擔。更有利於大學生長期的職業規劃。

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畢業後的差異明顯,寒門難出貴子

四、家庭階層的差異

1、家庭財富、人脈進行持續循環,持續滾動疊加。我們掙的錢,有70%來源於父母家庭。財富是整個家庭的影響力、圈子、能力等各因素綜合體現。大學生畢業後的差異,70%來源於家庭,30%靠個人努力。(參考蓋茨比曲線)

2、“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多少家庭的擔憂。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沒有大的歷史變遷,階層不會改變,只會逐漸固話。想要改變階層,更是難上加難。

3、婚姻有可能改變階層只是小概率,門當戶對註定還是社會的主旋律。同階層之間的婚姻,更有助於後續發展。

當今社會是人情社會、關係社會,積極融入城市價值觀,轉變思想觀念就是最大的進步。改變家庭,需要全家人的努力。共勉!

有用就分享轉發,幫助更多求職者。關注一下,每天更新職場文章。

☆ 圖文來自網絡,喜歡的話請點個贊、收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