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节食-暴食循环的你,别忽视这3个重要问题

节食-暴食循环的你,别忽视这3个重要问题

大家好我是康康,ED(Eating disorder)小讲堂堂主~

写了很多干货,但我比较少提及自己的工作呢,我的核心工作主要是服务用户,帮助她们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从而接受自己吃的食物。

既然是需要和用户沟通的,那应对负面情绪就是首要环节了,今天就分享一些我的工作感悟,相信有过暴食行为的妹子一定会有共鸣。

节食-暴食循环的你,别忽视这3个重要问题

负面情绪哪里来?

因为减肥需要限制热量的摄入,一部分人对主食的限制非常狠,B族维生素的缺失和失去饮食的自由度这两点都会让人变暴躁。

对于有暴食倾向的人来说,除了失去饮食的自由度,她们都具有一定的社交隔离,就是她们主动选择回避人群,将自己划在一个小小的区域里。更严重的,暴食之后的焦虑感和孤独感尤甚,会影响到睡眠,可能在床上辗转反侧但完全睡不着。

节食-暴食循环的你,别忽视这3个重要问题

节食+孤独+失眠,可以说是通往心理问题的三条高速公路,三者全占的话,人也离崩溃不远了。

所以,如果说普通人一天情绪崩溃一次,那减肥的人可能是两次,暴食的人可能超过3次或者说全天都处于一种异常的焦虑之中。

节食-暴食循环的你,别忽视这3个重要问题

三种常见的负面情绪

上面说的可能比较抽象,我给大家分享3个案例,分别代表3种最常见的负面情绪(出于隐私保护,案例经过了加工)。

第一个是充满攻击性的小A。小A防备心很重,即使她来找我,但主观意义上并不相信我对她有什么用处。她几乎否认我的任何话,当自己产生情绪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埋怨我,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和不少其他有暴食困扰的人一样,小A有难以解决的亲密关系问题。她前男友后来找了一个优秀的女友,她很难接受,虽然后来自己也开始了新恋情,但总情不自禁要和前男友的现任比较,不停节食不停减肥。她也感觉现男友对她的关注很少,加上她在海外,处于孤独感中,总是觉得自己被忽视”。

节食-暴食循环的你,别忽视这3个重要问题

刚开始,我引导她对自己的情况做一个自评,但我发现相比于暴食,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抑郁情绪,所以我引导她在饮食调整之前,先开始情绪的观察。

但也许是我否认了暴食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点和她的预想不符合,她突然就生气了。并且不停重复——所以我不会得到什么指导了是吗?除了自说自话之外,她还絮絮叨叨说起了以往被忽视的经历,并且觉得我也忽视了她。

我问她:是不是我给你的东西,你觉得和别人不一样,或者不符合你的预想,你就觉得是被忽视,拒绝接收?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是你的预期出了问题?

突然她就安静下来了,这也变成了我们建立信任感的契机。

节食-暴食循环的你,别忽视这3个重要问题

第二个是极度害怕被抛弃的小Z。小Z极度不自信,几乎每天都活在恐慌之中,无法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要么就回避社交,不和朋友接触,要么就是放大身边的人给予她的任何反馈,有时候别人正常的行为和语言,在她的理解下,都是对她的不满意,会引起她剧烈的情绪。

小Z本人体重在正常范围,但是她一直尝试各种手段减肥,总是尝试,又反复失败,所以她用上了各种极端手段,但也不成功,反而让她饮食紊乱。她认为我是救命稻草,所以对我信任度很高,但是对自己信任度非常低,她认为自己不行,还觉得我会因此放弃她。

所以刚开始,如果她遭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她主观判断自己的训练完成的不太出色,并且我可能在做其他工作、没有给予她及时回复时。她就会陷入无法自控的恐慌之中,等我去查看消息时,几乎是消息爆炸的状态了,并且一半的信息都是拜托我不要放弃她,不要消失之类的。

其实她的担心是多虑的,首先我对她的状态评估不是采用任何一种数字或者客观指标,有时候只要她能够去执行某一件具体的事情,能够和我完整表达事情的经过,就已经够了。反复多次的正向激励,以及不停地划出我们之间的界限,最终帮助她缓慢回归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节食-暴食循环的你,别忽视这3个重要问题

第三个是一言不合就拒绝沟通的小E。小E本人非常有主见,但是有时候过于有主见会变成一种偏见。当她认为想法和别人不符时,就会产生情绪。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回避话题,或者直接回避社交。简单来说就是,惹我生气我就不理你了,哼!

有一次我们讨论到关于聚餐的处理模式和面对聚餐的恐慌感(因为这是过往导致进食失控的环境),在沟通中,她判断我说的是一般聚餐处理模式,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特殊对待,突然就开始冷处理说,你不需要对我说和别人一样的话,根本没用,然后就消失了。

其实冷处理是我觉得最难处理的状态了,因为只有沟通和语言才能够暴露信息,如果拒绝暴露信息,就很难重建信任感。所以我使用了一种很偏激的方式,尝试激怒她,引发她背后一大堆抱怨的话,再逐一做出详细的回应。

节食-暴食循环的你,别忽视这3个重要问题

我对负面情绪的认识

我觉得,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迹可循,如果去深入了解这些导致行为的蛛丝马迹,就会觉得没有什么想不通的案例。当然每个人又都是特殊的,因为导致最终表现形式的蛛丝马迹众多,且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复制另一个人的成长路途。

大概也就是因为这样,虽然面对不少负面情绪,但是这个工作确实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负面情绪,反而还给我挺多的成就感。因为在理解别人的过程中,我也会不停地更新对自己的认识,反而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完整的人。

当然,我一直在强调,生活不停在变,有时候就是会让人感觉无法应付,我也会因为一些家庭问题或者是突然的自我怀疑而导致情绪崩溃,但是这很寻常,也是身为人类的一种特权。

面对负面情绪,有几个方法和思维模式,是我一直在生活或者说工作中使用的,可以给你做一个参考:

  1. 尝试把抽象的情绪具体化。当你负面情绪爆棚,别急着发作,反复追问自己到底在气什么、悲伤什么、害怕什么;
  2. 不停变换自己的位置,用局外人的身份来看你自己;
  3. 在做时间管理的时候,安排出10-20分钟静止的时间用于冥想或者写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