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騰衝國殤墓園:見證抗日史上悲壯一戰,日軍56師團“玉碎”

為世界,衛正義,為祖國,爭自由,騰衝一戰,碧血千秋。——于右任

騰衝高黎貢山連綿起伏,山道蜿蜒交錯,如一幅展開的戰略地圖。這座“極地之城”承載著一段蒼涼的歷史,日軍將那場戰役稱為“玉碎”之戰。

騰衝國殤墓園:見證抗日史上悲壯一戰,日軍56師團“玉碎”

1942年5月,日軍第56師團以機械化部隊突入中國滇西,邊境重鎮騰衝淪陷。

1944年4月,何應欽簽發反攻滇西的命令,5月,霍揆彰率第20集團軍橫渡怒江,仰攻高黎貢山,進擊騰衝城。戰史專家說:雲南的騰衝、龍陵和緬甸的密支那,是日本軍人最不願意提及的三個城市,他們在這裡遭到慘烈的失敗,其中騰衝是中國收復的第一個縣城。這三個城市都是中國遠征軍打的(聯合美軍、英軍),都勝了,卻也是慘勝。

騰衝國殤墓園:見證抗日史上悲壯一戰,日軍56師團“玉碎”

騰衝之戰的很多硬仗都是團長、營長帶隊衝鋒,100多天的時間,陣亡軍官1234名。忠烈祠的右側,有一塊不起眼的墓碑,就是紀念他們的將校碑。少將覃子斌、少將李頤……對我們而言是陌生的名字,他們卻是喋血沙場的英魂。

很少人知道,在滇西抗日戰場上還有一支4000多人的美國顧問團,史迪威將軍的副手多恩任總司令。按照協議,顧問團負責戰術指導、教授兵器使用和地空聯絡這些工作,不必上一線戰場。可21歲的夏伯爾被死亡和鮮血激起了鬥志,隨592團的士兵一起衝鋒,在高黎貢山灰坡陣地陣亡。

騰衝國殤墓園:見證抗日史上悲壯一戰,日軍56師團“玉碎”

日軍在高黎貢山兩個山頭修築了堅固的碉堡,周圍以戰壕工事層層環繞,對隘口通道形成交叉俯控之勢。遠征軍衝上陣地,日軍以機槍掃射,火炮採用瞬間引信,出膛十幾米就爆炸,衝鋒士兵的屍體像小山一樣堆積起來,後來者把機槍架在屍堆上還擊,鮮血和雨水匯在山溝裡飛濺奔流。

1944年9月14日,中國遠征軍克復騰衝。李根源倡議在來鳳山麓修建陣亡將士墓園,引屈原《九歌?國殤》的篇名作為墓園的名字。幾名地主讓出了擬作墓園的那片土地,國外華僑匯來捐款,很多騰衝人把自己準備重建家園的一點錢、幾截木料都捐了出來。

墓園最高處小團坡呈圓錐形,由其頂向下、四面的斜坡上,呈放射狀安放著3346個一尺多高的小墓碑,“一碑、一罐、一把骨灰”,每個墓碑上都鐫刻著名字和軍銜。這些名字並不與下面的骨灰完全對應,當年陣亡將士的軀體大多支離破碎,難以辨認區分,只好集體焚化,再分裝到骨灰罐裡。

2010年,政府又依著墓園修建了滇西抗戰紀念館。館中收藏了2萬多件抗戰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