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腾冲国殇墓园:见证抗日史上悲壮一战,日军56师团“玉碎”

为世界,卫正义,为祖国,争自由,腾冲一战,碧血千秋。——于右任

腾冲高黎贡山连绵起伏,山道蜿蜒交错,如一幅展开的战略地图。这座“极地之城”承载着一段苍凉的历史,日军将那场战役称为“玉碎”之战。

腾冲国殇墓园:见证抗日史上悲壮一战,日军56师团“玉碎”

1942年5月,日军第56师团以机械化部队突入中国滇西,边境重镇腾冲沦陷。

1944年4月,何应钦签发反攻滇西的命令,5月,霍揆彰率第20集团军横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进击腾冲城。战史专家说:云南的腾冲、龙陵和缅甸的密支那,是日本军人最不愿意提及的三个城市,他们在这里遭到惨烈的失败,其中腾冲是中国收复的第一个县城。这三个城市都是中国远征军打的(联合美军、英军),都胜了,却也是惨胜。

腾冲国殇墓园:见证抗日史上悲壮一战,日军56师团“玉碎”

腾冲之战的很多硬仗都是团长、营长带队冲锋,100多天的时间,阵亡军官1234名。忠烈祠的右侧,有一块不起眼的墓碑,就是纪念他们的将校碑。少将覃子斌、少将李颐……对我们而言是陌生的名字,他们却是喋血沙场的英魂。

很少人知道,在滇西抗日战场上还有一支4000多人的美国顾问团,史迪威将军的副手多恩任总司令。按照协议,顾问团负责战术指导、教授兵器使用和地空联络这些工作,不必上一线战场。可21岁的夏伯尔被死亡和鲜血激起了斗志,随592团的士兵一起冲锋,在高黎贡山灰坡阵地阵亡。

腾冲国殇墓园:见证抗日史上悲壮一战,日军56师团“玉碎”

日军在高黎贡山两个山头修筑了坚固的碉堡,周围以战壕工事层层环绕,对隘口通道形成交叉俯控之势。远征军冲上阵地,日军以机枪扫射,火炮采用瞬间引信,出膛十几米就爆炸,冲锋士兵的尸体像小山一样堆积起来,后来者把机枪架在尸堆上还击,鲜血和雨水汇在山沟里飞溅奔流。

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克复腾冲。李根源倡议在来凤山麓修建阵亡将士墓园,引屈原《九歌?国殇》的篇名作为墓园的名字。几名地主让出了拟作墓园的那片土地,国外华侨汇来捐款,很多腾冲人把自己准备重建家园的一点钱、几截木料都捐了出来。

墓园最高处小团坡呈圆锥形,由其顶向下、四面的斜坡上,呈放射状安放着3346个一尺多高的小墓碑,“一碑、一罐、一把骨灰”,每个墓碑上都镌刻着名字和军衔。这些名字并不与下面的骨灰完全对应,当年阵亡将士的躯体大多支离破碎,难以辨认区分,只好集体焚化,再分装到骨灰罐里。

2010年,政府又依着墓园修建了滇西抗战纪念馆。馆中收藏了2万多件抗战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