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唠唠清朝时候的“大北小北市人委”

【每天扯篇儿老沈阳】


唠唠清朝时候的“大北小北市人委”

八十年代的沈阳“市人委”广场


唠唠清朝时候的“大北小北市人委”

这卡就是当年八十年代的小北门里,也就是现在皇城恒隆那两溜 儿。清朝叫“地载门内大街”,这名帝都不?


昨儿跟大家扯了篇关于“怀远门”的闲篇儿,不少人都说,怀远门儿大西门儿都听过,但啥名儿没研究过。有能耐你扯一扯“大北小北市人委,大南小南风雨坛”,好,今天小旮就给你扯一扯。

老沈阳人嘴里说的“大北小北市人委,大南小南风雨坛”,其实是说的沈阳北顺城、南顺城两条街串起的地名,当然还有“大东小东天后宫,大西小西回回营儿”,内个咱以后再慢慢扯。说清朝时候的大南门叫德盛门,小南门叫天佑门。这个可有说道,德盛门其实是古代出兵打仗的时候军队出城的门,谐音“得胜”,哎,有好兆头。那天佑门呢,其实,这个门,是皇上去祭天求神走的门,就跟北京南城门有个“天桥儿”似的,本来没有桥,也没有河,只是北京南城污水巴巴尿儿太多,皇上去祭天总不能踩屎过尿儿的吧,所以建了座桥,天子走的,所以叫天桥。沈阳小南门哎也是这回事儿。祭天?沈阳有祭天的地方么?有!你没见过天坛还没去过天坛一街吗?你没见过地坛还没去过地坛街吗?你没见过风雨坛,但地名一直都在那块儿啊。

清朝刚建时候,沈阳可是京城,天坛地坛风雨坛文庙啥的一应俱全,所以,你现在也会发现,沈阳南城,好像到现在也全是各种庙宇,就连天主教堂也是在南城的,这都不是偶然的。所以,这是南顺城这撇儿的“大南小南风雨坛”就这么来的。

清朝时候的大北门呢,叫福盛门。哎,这个就是个寓意了,皇上面南背北,总是要背靠福门的,跟大南德盛门是一个意思,也是取个好兆头。小北门呢,叫地载门,你那边小南“老天保佑”了都,我小北这边还不地载沃土啊,这都是取自好的寓意。跟东西两边的四个门名字相比,南北的四个门名字都是寓意吉祥的。

至于“市人委”,其实就是沈阳解放之后当时对政府管理机构的称呼,其实就是指的现在的市府广场。但市府广场这旮其实有个东西很重要,但是年头太长了没法恢复了。就是“龙柱”,因为1644年清朝入关,迁都北京之后,沈阳就成陪都了。所以在这块儿有一个龙柱(如下图),上写四个大字“陪都重镇”。所以,要知道,之前小西门里西中街那儿原来曾经立了个龙柱后来给拆了,这都不是没来处的。就像现在市府广场上很多有圈屏的大红柱子上好像有盘龙的感觉,这都可以看作当年龙柱的异形化。当年龙柱的位置就在现在市府广场南半拉恒隆大厦楼下那条东西向的路往北二十米左右的地方,不知道我说清楚没。

今天就扯这些,明天咱接茬扯。(内个,谁要是想知道沈阳哪块地方以前咋回事儿之类的,可以在评论里留言问我,我直道的肯定,当场告乎你,不知道的你等着……我早晚能直道,盐后告乎你!)


唠唠清朝时候的“大北小北市人委”

清朝时候小西边门的“龙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