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淮安:從“運河之都”到“生態魅力之城”

昔日“鹽帆飄展漕運盛,客賈往來出聖賢”,今為“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重要城市”。淮安,一座因水而生、依水而興的城市。

流淌了2000多年的大運河,是淮安的母親河,她孕育了淮安共享普惠、兼容幷蓄、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性格,也見證了淮安的成長與變遷。漕運總督府、河下古鎮、裡運河文化長廊.....2014年大運河成功申遺後,勇創實幹的淮安人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國家戰略機遇,堅持以水為脈、以綠為韻、以文為魂,賦予“大運河+”更多時代內涵,做好水文章、走活生態棋,書寫了從“運河之都”到“生態魅力之城”的壯美新篇章。

以水為脈 打造運河港口經濟新樣本

“運河之都融南北,四水穿城通湖海。”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境內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

古時,一舟舟船擺渡出運河古道邊的漕運盛景,因水而運的淮安成為運輸漕糧、食鹽等物資的重要動脈,造就千年淮安一片繁華。

昔日碼頭不再,河流與倉庫依然。淮安新港借勢發展,運河港口經濟蓬勃崛起。

淮安:从“运河之都”到“生态魅力之城”

淮安市港口物流碼頭

2009年淮安新港正式開通集裝箱航班以來,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迅速。2016年8月,為有效地整合港口物流資源,推動淮安港口物流運輸發展,實現“港、航、流、服”四位一體化經營戰略,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團新港作業區位於京杭大運河淮安市區段與裡運河交匯處,淮陰船閘下游800米。淮安新港集裝箱港區分為一港三區:新港一期、新港二期、蘇淮通用碼頭。2018年,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14.3萬TEU,佔全市總量的70%,全省內河總量的42%,開展了玉米、建陶、煤炭、大米等多式聯運業務。

“淮安新港區位優勢明顯,是各航道的交匯點,從淮安至入江口航道條件優越,能夠為淮安實現‘江河經濟’向更開放的‘江河聯運’‘海河聯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起到了運河集裝箱樞紐港主導地位的作用。”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魏琳介紹說,淮安市港口物流將圍繞港口、航運、公路、鐵路和第三方淮安市港口物流物流,全力打造以港口為核心平臺的綜合物流體系。

淮安市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劍針透露,下一步,淮安將充分發揮水運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帶動宿遷、徐州、蚌埠等周邊港口集裝箱的業務開展。同時推動內河港口口岸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隨著新港二期碼頭的正式運行,港口智能化辦公大樓工程的持續推進,港口物流集團發展的軟環境正逐漸趨向完善,未來將著力構建以港口為重要節點的物流服務網絡,建立港口、碼頭為節點的多式聯運全程信息跟蹤追溯服務,推進可視化、智能化、一站式管理。”沈劍針表示,集團將進一步提升港口綜合服務水平,增強港口碼頭對臨港工業和腹地經濟發展的帶動支撐作用,改變過去內河碼頭規模小、分佈散、服務水平及操作能力低下的現狀,全面推進綠色港口建設。

“大運河+”為淮安運河經濟帶來了無限發展空間。當前,長三角一體化、“一區兩帶一樞紐”等重大戰略在淮安疊加交匯,淮安市依託“黃金水道”,主動融入推進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帶航空貨運樞紐,紮實推進重點項目,統籌推進客貨運發展,建好樞紐平臺,吸引產業集聚,推動樞紐經濟差異化、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區域性高鐵樞紐,構建完善聯繫南北、東西向的鐵路交通大通道,實現與上海、南京等沿江城市、地區的便利對接。加快建設內河航運樞紐,優化港口布局,打造標誌性的淮安港主港區,強化與長江航道聯繫,讓淮安更加順暢通江達海。

淮安古運河,這條跳動了幾千年的運輸動脈,在靜水流深與奔騰澎湃中從更高層次發揮“乘法效應”,推動淮河流域全面崛起,彰顯著時代的生命力。

以綠為韻 構建生態宜居之城

千年古運河,逢春展新姿。隨著淮安有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古老的運河正在展現喜人的新姿。

打開淮安城市地圖,你會發現,有一條由西向東如玉帶般穿城而過的河流,若干大小湖泊散佈沿線,猶如一串珍珠項鍊。這就是裡運河,作為京杭大運河最早修鑿的河段,曾是“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的交匯之地。在這裡感受著微風拂面,不時有一艘艘的遊船從千年運河上緩緩地飄過,真的是一幅“人在岸上走,舫在畫中游”的美麗畫卷。

1958年,京杭大運河淮安段實施裁彎取直工程,大運河實現改道,新河道稱為大運河,老河道稱為裡運河,裡運河也自此成為城市內河。此後,在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大背景下,裡運河作為供水河道,先後實施了截汙導流等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實現水清岸綠,加之沿線人文景觀薈萃,裡運河煥發出勃勃生機。進入新紀元,為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城市水環境,淮安市啟動“運河之都”和“宜居城市”品牌打造計劃,裡運河文化長廊秀美畫卷漸次展開。

淮安:从“运河之都”到“生态魅力之城”

古城淮安鎮淮樓

早在2013年初,江蘇省淮安市就先行一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設裡運河文化長廊的戰略決策,一期啟動大閘口至堂子巷、全長15.6公里、面積10.8平方公里範圍的規劃建設。經過四年多的規劃建設,目前,裡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已建成開放,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A級景區,躋身2016江蘇省十大新景區、2017最美中國-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景區。

如今淮安裡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已經成為淮安市民和外地遊客“網紅打卡地”。在外多年的王女士驚羨於淮安的變化:“這裡山青水秀的,環境都特別好,每年我們都會帶孩子過來,體會里運河的變化,增進孩子對家鄉的感情,讓孩子瞭解大運河有多麼美。”

淮安裡運河文化長廊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蔣維林說,裡運河全長32公里,沿岸風景優美、人文景點眾多,國家級、省級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百餘處,承載著淮安千年的運河文化,見證了昔日淮安漕運文化的興盛。景區分為"起"、"承"、"轉"、"和"四大板塊,集高端論壇、文化旅遊、生態養生、商務休閒以及特色主題樂園多功能於一體。裡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屬於整個景區“起”的部分,其他板塊正在持續建設中,大型生態公園、濱水綠地、古典園林等,不僅為市民打造了親水親綠的開放式休閒空間,也形成了裡運河沿岸大規模生態景觀帶。經過重點改造的蕭湖景區位於河下古鎮,自古便憑藉水山園林、樓閣亭榭引人入勝。通過近年的生態再造、環境修復和遺址重建,蕭湖生態景區晴照時是楊柳千尋、桃李滿苑的人間天地。夜幕下是火樹銀花、水舞燈明的醉裡痴迷。如今的蕭湖光彩重煥,遊人如織,並且與勺湖、月湖景區共同營造出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夢境。蜿蜒在裡運河兩岸的人文景觀與慢行系統,為淮安市民遊客提供了漫步、騎行、休閒的舒適空間,成為舉辦全民健步走、微型馬拉松等民間活動的首選之地。文廟片區步行街、花街人文景觀也讓市民和遊客充滿期待。

“我們要優化提升運河沿線基礎設施,加快實施裡運河(河下大橋--友誼橋段)文化長廊慢行系統、人文自然景觀工程,加強濱河綠化帶建設,進一步提升運河兩岸交通微循環以及公共服務配套能力。”淮安市淮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建闖表示,要將大運河文化帶與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有機結合,實行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進運河生態保護與修復,建設綠色發展廊道。推進運河沿線水生態修復,推進大運河水環境綜合執法工作,深入實施“263”行動計劃,推進京杭大運河等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和削減入河水汙染物總量行動,開展大運河三堡水源地達標建設,著力解決好大運河沿線影響環境質量的突出問題。

據統計,近年來淮安市已累計投入逾20億元,著力打造水清、岸綠、生態、靚麗的秀美水環境,提升沿岸綠化景觀,增加驛站、健身等服務設施,用一條水上綠道,串聯起了淮安人的幸福生活。

古老運河重煥生機,文旅融合激發運河活力。淮安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區2處、遺產河道1段、遺產點5處。淮安始終堅持以保護為先、開發為次的發展之路,從高起點規劃入手,把挖掘傳承運河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以及生態保護和修復作為重點,結合旅遊開發和產業佈局,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座宜居生態的魅力之城正以令人驚豔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以文為魂 讓每一個大運河遺存成為會“說話”的傳奇

末口遺址、總督漕運總置遺址、運河石工堤和磚工堤、板閘稅關遺址、磯心閘等22處物質文化遺產;十番鑼鼓、淮劇、淮揚菜、南閘民歌、平橋豆腐、欽工肉圓等1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口水利樞紐、總督漕運公署遺址2處遺產片區,包含1條河段、5處遺產點,遺產區和緩衝區的面積超過1萬公頃……串聯起淮安段大運河邊熠熠生輝的淮安運河文脈。

淮安:从“运河之都”到“生态魅力之城”

淮安府署

“我們致力於發展淮安文創產業,結合淮安本地特色文化,尤其大運河文化,開發具有淮安元素內涵的文創產品,全力打造淮安大運河文化新名片。”淮安市青蓮崗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傑說,以“南船北馬”等運河印記為內核的文創產品很受遊客歡迎,他們將繼續深挖淮安大運河遺存的文化內涵,賦予其時尚表現手法,爭取讓每一個大運河遺存成為會“說話”的產品,通過每一個產品,表達社會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的文化精髓。

淮安地域面積有10072平方公里,以地域面積換算,淮安=4×東京=6×倫敦=8×紐約=102×巴黎。淮安正以運河為基礎建立一個協作發展帶,對標世界運河城市,加強經濟、文化、旅遊多方面的國際融合交流。

運河璀璨,繪就淮安好風光。不一樣的運河,孕育著淮安不一樣的新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