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米芾研山銘書法:讓人久看不厭,只要寫得好,高價是必然

米芾研山銘書法:讓人久看不厭,只要寫得好,高價是必然

米芾研山銘書法:讓人久看不厭,值錢是必然,當時拍出的價格已經近三千萬元。只要寫得好,高價是必然。因為藝術價值很高而值錢,所以讓人無話可說。米芾的書法,因為名聲很大,功力很深,在書法史上佔據比較重要的地位,並且流傳下來的真跡作品比較少,所以價值很高。當然,米芾作品價值高,並不只是稀少的原因,究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寫書法,很有特色,藝術價值高,藝術價值是其貨幣價值的底質和資本。也就是說,主要是因為寫得好,所以才值錢。比如他寫的研山銘書法,就是此例,正是因為寫得好,所以價值高,很值錢。

米芾研山銘書法:讓人久看不厭,只要寫得好,高價是必然

米芾書法會讓人久看不厭。書法這門藝術,要論優劣,一是第一印象要悅目,二是久觀而不生厭,要達到久看不厭的境界,可謂是精品好書法。人們對書法的第一印象的悅目好感,主要源於書法的“法度”。講究書法法度的書法作品,肯定會讓人看著舒服,有規章,第一印象一般是不錯的。因此,人們觀書法,得悅目之感的通常先是楷書,楷書法度最直觀,可謂是老少無欺。隸書、篆書也是常能引發悅目之感的書法形體,因為這兩種書體,也是法度瞭然,可以直觀視之。

米芾研山銘書法:讓人久看不厭,只要寫得好,高價是必然

行書和草書,一般來說第一印象不會很悅目,需要久看悟其韻味。因為行書和草書的法度不是直觀可顯的,多是隱於筆墨之間,所以人們看行書或草書,不會有非常直觀的法度對照,所以有時候還真有看不懂的情況。看不懂的行書和草書,有的是醜書,當然也有精品。米芾研山銘書法,行書筆法,稍帶草意,所以法度的觀感,不如楷書直觀,但是舉筆落墨恣意不失規章,雖然屢屢有破舊習之法,整體不失法度,並且他的書法才能近乎天工,就算是有破傳統,也可以視之為新造的自創法度。大師之功,就在於此,常人突破傳統,常常是被視為筆行軌外,走的是醜書路子。米芾寫書法破傳統,就是軌外成新法,可以成為新書譜。這是人們觀賞研山銘越看越愛,久觀不厭的重要原因:這筆法,太自由,但是儘可以用來揣摩加研習,以研山銘為師為帖。

米芾研山銘書法:讓人久看不厭,只要寫得好,高價是必然

研山銘突破傳統的書法意向,是比較明顯的。比如字體的筆畫構造,突破舊有規章的地方太多了。只看首字“研”左傍“石”就寫得不成舊跡,如果按照舊有規矩,這個字是錯的。許多筆畫都是以點代之,在研山銘中,不但不是錯字筆畫,反而是創新動能,新鮮出奇,積弊成真,這就是米芾書法的引領效應。這種書法才華和才能,恰如王羲之寫蘭亭序,正確是美,錯誤也是美,縱然塗改一下,也是天機妙成。

米芾研山銘書法:讓人久看不厭,只要寫得好,高價是必然

研山銘的創作背景,與王羲之書蘭亭序有著近似的情形。王羲之寫蘭亭序,是聚友大悅而寫,抒發成美,研山銘是米芾喜物大悅而寫,也是抒發成美。功比書聖,所以米芾的研山銘價值連城就不難理解了。再者,還有一個問題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至今所見為臨摹本,並未見真跡,而米芾的研山銘則是考證為真跡,這也是價值高端的的原因吧,價值三千萬元,這是真正的藝術價值,只要寫得好,高價是必然,這樣的價值所得讓人無話可說,是書法名人的價值,不是名人書法的水分。不知愛好書法的朋友們,見米芾寫研山銘有何感想?是不是有久觀不厭的藝術享受呢?敬請留言分享吧。

米芾研山銘書法:讓人久看不厭,只要寫得好,高價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