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学霸的妈妈,是如何训练女儿情绪表达力的?

文|高宝宝

前段时间,有个小伙伴在群里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在爸爸和姐姐的陪伴下,跟随一个导游骑马出游。由于这是她第一次骑马,所以感到非常的雀跃和欢喜。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把这一切美好都给破坏了。最后,她是哭着回到家的。

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原来,当他们抵达山顶时,导游捉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并且用一个别针把它别在了小女孩的帽子上。

看着那只可怜的蝴蝶拼命扇动着翅膀,挣扎着想要逃脱的样子,小女孩哭了。她知道,导游这样是为了逗她开心。

她多么希望他能把那只蝴蝶拿走啊!但是,她不敢说。她认为,在那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孩子,她能做的,只有哭。

她的哭让所有人不解。

“是哪里不舒服吗?”

爸爸问。

“也许是害怕骑马。”

姐姐说。

“不是,不是!”

小女孩只是哭,不回答。

她很清楚,她把爸爸和姐姐的一天都给毁了,可是她没办法。

她多么希望爸爸和姐姐能猜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他们没有。

后来,小女孩眼睁睁地看着那只蝴蝶再也不动了,她难过到了极点,一直不停地哭,并且什么也不肯吃。

再后来,气呼呼的爸爸带着她和姐姐回了家。

“这是怎么了?”

妈妈见到她之后吃惊地问。

即便是见到了妈妈,小女孩也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一边无言地看着妈妈,一边流着眼泪。

最后,妈妈发现了小女孩帽子上那只蝴蝶,才明白了她哭个不停的原因。

学霸的妈妈,是如何训练女儿情绪表达力的?

这个小故事,来自于英国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小伙伴说,好感动,有这样一个贴心、懂小朋友的妈妈。如果最后连妈妈也没有猜出她的心思,她的心里该有多难过啊!

是的,这是一个用心的好妈妈,她及时发现了孩子伤心欲绝的原因。可是,可能出于职业习惯吧,感动之余,我马上想到了文章里的那两句话:她多么希望爸爸和姐姐能猜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他们没有。她多么希望导游能把那只蝴蝶拿走啊!但是,她不敢说。她认为,在那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孩子,她能做的,只有哭。

在那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孩子,小女孩能做的,真的只有哭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她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大胆地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学霸的妈妈,是如何训练女儿情绪表达力的?

为什么有人不敢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1. 自信心受到过打击

以前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是个男孩子。他很聪明,也爱动脑筋。但就是有一个问题,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我点到他的名字,他也只是默默地站着,一个字不说。

后来我找他妈妈谈了一次,找到了原因。

在几个学期前的一堂公开课上,他们班的父母被邀请去听堂。当老师问孩子们“梅花是开在春天还是冬天”的时候,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冬天”。可是,那个男孩却举起了手,回答说“我认为是春天”。

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让这个可怜的孩子不知所措,他的妈妈当时也面红耳赤。

回到家之后,妈妈气急败坏地对孩子说:

“以后要想好之后再举手,要不多丢人!”

那个孩子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地垂下了头。后来,他在课堂上就再也没有发过言。

当周围的人都说“上”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孩子说 “下”,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所以,即便想法是错误的,也值得好好地鼓励和表扬。因为他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果老师或者家长简单粗暴地直接否定孩子的表达,那无疑是将孩子的表达欲望扼杀在摇篮里,对孩子的自信心也是极大的打击。

2. 认为消极的感受是可耻、无能的表现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坦露心声,是因为“害怕”,他们害怕说出来之后,会引起其他人、特别是他们在乎的人的不满、嘲笑和愤怒。他们担心会因此失去别人的爱,或者是受到惩罚。

所以,作为家长,要告诉他们:你们有权利表达所有的感受,要勇敢说出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当孩子准确、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时,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赞赏和鼓励,即使他们的表达有时很可笑甚至荒唐,也绝对不能取笑和指责。

学霸的妈妈,是如何训练女儿情绪表达力的?

如何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1.教会孩子表达感受的词语

卢姗小时候,为了教会她认识各种情绪,我做了很多情绪卡,包括喜、怒、哀、乐、悲等等。这些情绪卡上除了有文字,我还画上了生动可爱的表情。

除此之外,我还会和她通过一起做游戏的方式,帮助她更好地了解这些情绪的含义。

比如,我做一个大笑的表情,让她猜。她会回答:“妈妈很开心。”然后我问她:“妈妈为什么这么开心呢?”她会回答:“可能是因为宝宝背会了一首古诗,也可能是因为宝宝帮妈妈倒了一杯水。”

再比如,她做了一个瞪大眼睛、气鼓鼓的表情。我就会说:“宝宝生气了,可能是因为杨青把宝宝的气球弄破了,也可能是因为妈妈不给宝宝吃冰淇淋。”

这样做,一是可以教会孩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二是可以培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所以从小到大,我和卢姗之间都保持着非常好的沟通,我们可以随时交换自己的情绪。

学霸的妈妈,是如何训练女儿情绪表达力的?

2.引导孩子清晰表达感受

卢姗从出生到3岁上幼儿园之前,都是我自己带的,每天24小时的耳鬓厮磨,让我对她的情绪了如指掌。

4岁上幼儿园以后,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拿出20分钟跟卢姗聊天,主要就是让她讲讲白天在幼儿园的事情。

我通常会问“宝宝今天开心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她说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然后再接着问“有什么事情是让宝宝开心的?”或者是“有什么事情是让宝宝不开心的?”这样就会引导她讲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样做的好处是,除了锻炼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培养了她的概括能力。

学霸的妈妈,是如何训练女儿情绪表达力的?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和感受?

1. 给孩子哭的权利

当孩子情绪失控大哭的时候,我们不要简单地制止“别哭了,再哭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或者是“勇敢的孩子从来不哭”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内心的安全感,从而变得胆小、敏感。

哭是表示感受、宣泄情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成年人尚且如此,更别说孩子。

2.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每个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都会非常投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去,特别是一些运动项目,最能让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快速消耗体力,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大大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很多感受,当时我们会觉得难以承受,可是过后冷静下来之后,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成年人如此,孩子也是一样。

3.协助解决和认真聆听

卢姗还没出生的时候,我读到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对我在卢姗的教育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着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不知为什么,工人们的干劲不足,工厂的生产状况很不理想。

后来,工厂请来了一些心理学专家,这些专家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用了2年的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2万余人次。在谈话过程中,心理学家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后来,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霍桑效应"。

我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人的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强行压制下去,要让它们宣泄出来。

当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困惑或者不满时,父母应该尽量去了解、开导和协助解决。即使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父母也要认真地倾听。因为认真的聆听会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心,会让孩子知道他们不孤单,他们的不快乐有父母跟他们一起承担,这对建立孩子们的安全感和自信非常重要。

学霸的妈妈,是如何训练女儿情绪表达力的?

法国教育家洛克说过:

在让孩子大声说出自己想法的过程中,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心灵得以放飞,思想得以解放,自主意识得以加强。只要给孩子大声说话的机会,就会还他们以自尊与自信。

自尊和自信,对一个孩子的一生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高宝宝

15岁写小说

38岁考取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

20年中文教育经验

一手把女儿培养成港大一级荣誉学士及伦敦大学教育硕士。

让她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你一路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微信公众号:遇见宝宝姐(ID:gaobaobao-5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