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关乐:“四大效应”酿书蜜 居家学习品书趣|战“疫”有我 同心前行

宝鸡高新第三小学 关乐

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关乐:“四大效应”酿书蜜 居家学习品书趣|战“疫”有我 同心前行

关乐,中共党员。陕西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陕西省教学新秀,宝鸡市教学能手,宝鸡高新第三小学教师。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犹太民族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

“在犹太人种族里,当他们的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想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知识像蜜一样甜……” 不仅是犹太民族,在任何一个国度人们的心中,“读书”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就像我们知道“重视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举足轻重一样。“阅读就像呼吸,应该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能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愿景”。

而现实中,“心理上深知重要”和“行动上呈现其重要”却是两回事。我们对于孩子阅读的期待像马逊热带雨林一样丰满,而孩子的实际阅读状况有时却如撒哈拉沙漠一般荒凉。

是父母不重视阅读吗?很多家庭为了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创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汗牛充栋、亲子阅读……可谓是绞尽脑汁,却收效甚微。细细品思,不管是书籍的充盈,还是父母的倾情陪伴都仅注重了“阅读环境”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阅读主体——孩子”的内在兴趣激发。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主动说出:“我要读书!”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完成:“爸爸妈妈让我读书”的任务。试着从以下“效应”着手,给孩子制作爱上阅读的“蜂蜜”吧!

一、作家效应。

“杨红樱”是当下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级作家。身边有一位孩子就痴迷她的“所有”书籍,不管是知名的《笑猫日记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还是其它“刚出炉”的书籍,只要封面上冠有“杨红樱”字样,大芮都会迫不及待地“扑”向它,如痴如醉沉迷其中欲罢不能。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最初无意间看到过的一段有关“杨红樱的个人介绍”。里面提到“她曾经做过7年的小学老师”“当老师时和学生相处的故事”“在她不当老师后的几年,又再次回到了她当年从教的小学”。一提到“小学老师”,对于孩子来说,那可是她们最关心的“群体”了。老师和学生之间还发生了这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一定是一位“懂孩子,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了”。有了如此的遐想、猜测,杨红樱这位作家本身的故事就已经成功俘获了孩子的心。

介绍中又提到了“她养了一只叫崽崽的小狗”。提起“小狗”,机灵可爱,不也正是孩子们的最爱宠物了吗?诸多的“作家信息链接”,每一条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好奇的“热点”问题。

有了以上因为作者信息而引发的心理期待,孩子喜欢上她的书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个孩子爱屋及乌。因为对北大曹文轩教授的倾慕而喜欢上了《草房子》《青铜葵花》等儿童文学;因为对“沈石溪同动物生活”的好奇,她又读完了《第七条猎狗》《狼王梦》等数本动物类文学作品。

作家本身的魅力对孩子而言就是一项激发阅读兴趣的法宝。

二、电影效应。

很多文学作品因为威名远播,而被拍成电影同样备受追捧。我们不得不称赞“经典永流传,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万众瞩目”。那么,在孩子阅读兴趣激发的道路上也可以逆向行之。

一位家长就是这样成功地“钓”起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她和孩子一起观看了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师》。在电影声、色、光及各种特效的装点下,使原本就情节迷奇的故事更加扣人心弦,酣畅淋漓。

观影后,孩子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引发了兴趣。妈妈顺势“诱导”:“其实,这个电影只是演了《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一小部分,书中作者J.K.罗琳还写了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发生的更多新奇有趣的故事,后来哈利的命运也有很多次跌宕起伏……”

有了电影的前期情感铺垫,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命运“利诱”,再加上妈妈适时的“故事推介中的悬念设置”。这个孩子在后来的日子里,一口气,乐此不疲地读完了《哈利·波特》的全套系列书籍。

有了如此抛砖引玉,父母若如法炮制,想必对于电影《哪吒》喜欢的孩子,也会萌生对《西游记》的期待了吧!

三、文化效应。

孩子总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他们梦想着环游世界,也幻想着能坐上时空穿梭器跨越历史、穿越未来。这是孩子们对世界文化,历史文化和未来文化梦的构筑。

内心有了对“文化”的渴盼,便有了向阅读王国继续出发的“目标和动力”。父母可以借助自己丰富的阅读储备,或借助“度娘”,来一场给孩子如数家珍的书目推荐。可以这样娓娓道来: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就介绍了主人公尼尔斯在瑞典各地发生的奇妙、惊险的故事。在这里面你可以看到瑞典的大山河流,了解了瑞典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就知道如果你去了那里能不能适应了。”

“《窗边的小豆豆》会带你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那里有备受孩子们喜爱的,做事特别的小林校长,还有像汽车一样的学校——巴学园,那里的孩子在学校里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最主要的是,巴学园里有神秘的“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食物,想去看看吗……”

“100多年的英国底层孩子们,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状态呢?那里的孩子们每天上学吗?他们吃的、穿的和我们现在一样吗?哦,最有意思的是那时的男人,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只要出门都会戴上一顶帽子,这就是那时的社会风俗……这一切都在《雾都孤儿》中。”

有了这样的线索引诱,孩子们几乎都会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去走近另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的读书旅程就又开启啦!

四、故事效应。

经典故事总是时代大浪淘沙后弥足珍贵的钻石。它们会打破时空的隔离,跨越年龄界限广受欢迎。好书亦然。

不妨给孩子讲讲《杨氏之子》的故事,以其中那句千古绝唱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为话题,和孩子纵情游戏“杨氏之子的‘聪慧’之道”。

场景转换,“如果今天来咱家里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性人也,又改如何应答?”自编答曰:“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以此类推,文字游戏无穷尽也!

如此反复,待孩子尚觉“文字悬妙”后,进而引入“未若柳絮因风起”“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和“战战栗栗,汗不敢出”等妙句背后的故事,细细品味均有余音绕梁之妙,意犹未尽。

此刻,父母话锋一转,“这些均出自《世说新语》,若想一一尽晓,请移步这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佳书中搜寻”。于是乎《世说新语》的推介便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

若提到三国中的经典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三英战吕布、空城计、草船借箭、望梅止渴、刮骨疗毒……”当父母将系列英雄故事给孩子以茶余饭后消遣的方式呈现之时,配之以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的评书范儿讲解,想必孩子想不被吸引都难。而当孩子进入“微醉”、沉迷程度时,突然在那么一刻,转而告知“欲听更多故事,且请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这位老师来一一讲给你听”。

至此,在聊天中父母再次吸引孩子,欣然坐上了经典名著的“大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生活条件日益优渥的今天,我们不需要孩子凿壁偷光,更不需要囊萤映雪。但孩子需要在父母的无穷阅读兴趣激发中,时刻饱有对阅读的翘首企足,对书籍的望眼欲穿,对书中人物故事的悬悬而望。

愿在流逝的光阴中,在全民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每一本捧起的书籍,都能化作一串串欢快的音符,让孩子在居家学习中与书香为伴,踏歌而行!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