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歷來被人稱道?

江湖夜雨92


我們知道,豪放派詞風,開創於蘇軾。蘇軾從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開始,逐漸發展出豪放派的詞風,南宋的辛棄疾,又將這種詞風發揚光大。

不過,在蘇軾開創豪放派的詞風之前,已經有人幫他探路,這個人就是范仲淹。范仲淹一生只留下了五首詞,但他對宋詞的影響卻很大,其中《漁家傲》一首,更是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風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一、全詞解讀

這首詞寫於范仲淹作邊帥任上時。宋寶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公然叛宋。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經略陝西,擔任西北邊境的防禦工作。這首詩寫的就是邊境的風景和軍人的生活。

詞的上闕寫塞下邊境的風光。

秋天到來,塞下的風景與南方完全不一樣,大雁南飛,毫無留意。寫大雁南飛,便已經暗含著雁能南飛,而軍人卻不能南歸之意。雁無雁無留意,人豈有留意,但軍人有守土之責,所以不能南歸。

邊境四處的各種聲音,跟軍營的鼓角一同響起,綿延而峻峭的山峰中,長煙緲緲,落日煌煌,孤城緊閉。

詞的下片寫軍人的思鄉之情。

一杯濁酒下肚,燒上來的是對萬里之外的家鄉的思念,然而身為軍人,戰事未平,功名未立,何以歸家?羌管悠悠吹起,秋霜鋪上大地,這一夜,註定是難以入眠的夜晚,夜幕的軍營中,將軍跟士兵都流下了思念家鄉的淚水。

二、范仲淹這首《漁家傲》的影響

1、詞風影響

詞是誕生於酒筵歌席之間的文學體裁,所以風格難免穠豔綺麗。

而范仲淹的這首詞,一洗小詞穠豔綺麗的詞風,意境開闊沉雄,氣概蒼涼悲壯,氣象直追初初盛唐邊塞詩。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與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片孤城萬仞山”意境相近,“羌管悠悠霜滿地”則與“羌笛何須怨楊柳”情感相似。

范仲淹顯然不是刻意模仿唐詩的,但他的這種寫法,很有可能啟發了後來的蘇軾,蘇軾正式自覺地用寫詩的方法來寫詞。

當然,這首詞中闊大蒼涼的詞風,對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風的影響更為明顯。

2、題材開拓

詞從晚唐誕生起,經五代至北宋,一直沒有誕生經典的邊塞詞。雖然敦煌詞中有《邊塞苦》、《龍沙塞》,以及韋應物、戴叔倫《調笑令》等少數邊塞詞,但這些詞的影響有限,也稱不上經典。

直到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出現,邊塞詞才開始在詞壇上佔有一席之地,並綿延成一個新的詞派。


謝小樓


我是梅鶴讀書,現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漁家傲·秋思》是一首成功的邊塞詞,它的出現,開拓了宋詞的內容和意境,影響了後世豪放詞的出現,所以這首詞歷來被人稱道。

1、《漁家傲·秋思》全詞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2、這是一首成功的邊塞詞

這首詞上片寫景,描繪孤城的荒涼、邊地的苦寒,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下片抒情,刻畫邊關將士的報國情懷和思鄉之情。公元1040年至1043年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他整頓軍備、修築城堡,對西夏採取積極防禦政策,為西夏所折服。正是這樣特殊的經歷,范仲淹寫出了這樣的邊塞詞。

3、這首詞開拓了宋詞的內容和意境

從晚唐五代開始一直到北宋初年,詞一直是歌筵酒席之間歌女演唱的歌詞。詞的內容也都是描寫美女和愛情。從溫庭筠、韋莊、南唐二主、馮延巳、晏殊、歐陽修直到柳永,莫不如此。這其中有兩個特例,一個是李煜,在破國亡家後,詞風為之一變,變為“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奔放;另一個特例是范仲淹,由於鎮守邊關的親身經歷,產生了“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蒼涼。這是宋詞發展史上內容和意境的開拓,影響了後世豪放詞的出現。

綜上所述,《漁家傲·秋思》歷來被人稱道。


梅鶴讀書


范仲淹,北宋一代名臣,少時刻苦求學,立下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志向,考中進士後,曾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他也做過陝西經略副使,即邊關軍隊的副元帥,兼延安知州。范仲淹鎮守邊關時,西夏不敢來犯,稱他胸中有數萬甲兵。這首《漁家傲》就是他在延州時創作的。

為什麼這首《漁家傲》歷來被人稱道呢?



首先,范仲淹創作了《漁家傲》這一譜式,創造了一個新的詞牌,全詞以仄韻收尾,風格獨特。

張志和作《漁歌子》,唐宋詞人多有《漁家樂》之作,主要是描寫漁人生活的。後有人記載,范仲淹守衛邊疆時,做《漁家傲》樂歌數曲,以描述邊疆生活之苦。歐陽修曾稱之為窮塞主之詞,意為,范仲淹居住在苦寒之地,有切身體驗,才寫出了這樣雄渾的邊塞詞作。原詞為: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其次,描繪了塞外荒涼,悲壯的秋景,這圖景與內地景物迥異,與平時景物迥異,是描寫塞外的千古壯觀之句。

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篇,大雁返回衡陽,毫不留戀,黃昏的塞外,牧馬悲鳴,號角嗚咽,邊聲四起。層層山巒環抱的一座小城,城門緊閉,一道烽煙,直上雲霄。秋天的傍晚正是出遊的好時節,可此地,卻因戰事吃緊,城門早早關閉。上片,用一幅蕭條的畫面,暗示了邊地生活的艱苦。

這首詞把殺敵報國的一腔熱忱,與無法排遣的思鄉之苦巧妙的交織在一起,字裡行間滲透著詞人的真摯情歌。

一杯濁酒,怎麼能派遣不盡的思鄉之情呢?可是,有家,卻不能回。因為還沒有象東漢的竇固,竇憲兄弟兩人一樣,能擊潰敵軍,在燕然山刻石記功。歸無計,含蓄表達了詞人不破西夏終不還的英雄氣概。然而,時光易逝,將軍已兩鬢斑白,仍功業未立,雙眼噙淚,慨嘆不已,久久難以入睡。



結束語:范仲淹以軍旅生活入詞,大大拓寬了詞的領域,突破了詞寫男女感情的藩籬,開蘇軾詞作之先風。范仲淹也因《漁家傲》等寥寥幾首而飲譽詞壇,看來,創作不在多,而在精。


江湖夜雨92


詞同書法。書有神彩,詞貴魂魄!


李世安水墨軒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全文如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也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這首詞反映的是邊寒戍客的艱苦生活及思歸無期人不寐的慢慢長夜,只能借酒澆愁。可白髮已生戰事何時休,只有無言而淚流。


一葉孤帆行萬舟


我天涯浪人的這首《唐多令》,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稱叨稱叨?[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唐多令:春三月》

2020..3..2..於海南澄邁

[耶][耶][耶][耶][耶][耶]

春暖柳色新,水漾荷香甜。

這江南,一派歡欣。

吸口清風好送酒,花也豔,草也青。

年年勤三月,戶戶閒庭春。

姑嫂鬧,叟煩孺歡。

最妙一夜沾花雨,剪櫞燕,啼新天。


用戶51182697922李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可能在有些人的印象裡,范文正公只是一個大文學家,或者是一個有作為的名相,但實際上他還是一個有著英雄氣概、能鎮守一方的戍邊將才,這首詩就是最好的證明。

他絕不是一個文弱書生的形象,而是一個文能當朝主政,武能定國安邦的全才,所以蘇軾讚美范文正公有經天緯地之才。

就像王安石說的那樣,從始至終,范仲淹都是一個毫無瑕疵的人,很難相信這個世上會有完人,但在范仲淹身上,真的挑不出毛病。


北宋書生耶律蕭


《漁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一首邊塞豪放詞,而蘇軾和辛棄疾也有多篇膾炙人口的豪放詞,其詞格調不遜於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什麼這首詞一直被人們稱道和傳頌呢?


先從三人寫豪放詞的時間來說 。范仲淹(989年-1052年)和蘇軾(1037年-1101年)同為北宋人,《漁家傲·秋思》作於1040年-1043年,而蘇軾的第一首豪放詞---《江城子·密州出獵》作於1075年;辛棄疾(1140年-1207年)為南宋人,比范仲淹遲了一百多年。正是范仲淹繼唐代豪放詩之後,一掃花間派詩風,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創寫邊塞豪放詞,開啟豪放詞的先河,/實為蘇軾、辛棄疾豪放詞之導師先鋒。


再來欣賞這首詞的格調。閱讀全詞,深領其意,它不僅包含了沉雄開闊的意境,也抒發了蒼涼悲壯的氣概。范仲淹作為一階文人,親任陝西經路副使兼延州(今延安)知州,鎮守西北邊地,耳聞目睹,親身經歷了邊塞生活。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景抒懷,通過傍晚時分的戰地景象: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充滿蕭殺之氣 ,勾勒出一幅壯闊而蒼涼的戰地畫面,委婉的表達了邊塞的艱苦生活和戍邊將士的英雄氣概,透漏出將士思鄉情切又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複雜心情。其中一句“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頗具王維的“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神韻,既寫出了邊塞的壯闊,又寫出邊塞的淒涼。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雄壯,被奉為最早的豪放詞之典範。



一梅君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是寫: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迴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髮,淚滿衣襟。

漁家傲·秋思

宋代: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了邊塞地區的蕭條寂寥。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