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战疫战贫两不误,不负春光耕作忙

[导语]一手抓疫情,一手抓脱贫。我县紧抓设施大棚生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落实好产业培育、设施配套、政策支持、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有效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让更多的群众在产业链上稳定脱贫。

[现场导语]记者乔洁:我现在是在榆黄蔬菜产业园区马坊采摘园,疫情发生以来,对这里也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地的合作社能推出线上销售模式,到目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解说]马坊村通过采摘观光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提升了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带动了当地的贫困户,村民雷应香就是其中的一名,当她在农闲的时候就会来采摘园进行务工。

[同期声]记者乔洁:阿姨,您是从什么时候来到园子里工作的?

茶坊街道办事处马坊村贫困户雷应香:我从去年栽草莓、上肥、掐老叶。一直在这里面干,因为我们是搞养殖业的只要有闲时间,就到这里面来打工。

记者乔洁:那像这一季的草莓,成熟到现在,您干了多久了?

茶坊街道办事处马坊村贫困户雷应香:我干了有两个月了。那工资是怎么算的?按天计算,一天100。那这一季草莓,您的收入是多少?共收入6000元。按天算,总共是6000。过年的时候就都给我结算了,在棚里干活比较轻松。离家里面比较近,钱也挣了,家里面也照顾了。挣钱也有保障,到时间它就把工资给我结算了。

茶坊街道办事处马坊村党支部书记吉志超:我们依托采摘园,主要是建成以观光采摘来带动乡村旅游,带动我们马坊村未来经济能快速发展。我们采摘园里主要有樱桃、草莓和火龙果,能让一年四季游客们到这里采摘。

[解说]短平快产业增收致富,固定产业巩固脱贫,脱贫致富还是要靠我们的稳定长期产业来支撑。在榆黄蔬菜产业园区不仅有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当地的群众还依靠种植西红柿、黄瓜等长效产业来脱贫致富。

[同期声]记者乔洁:我看到我们西红柿苗上接了我们的西红柿了,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嫁接的?

富县茶坊街道办事处榆林桥村贫困户雷长学:从去年七月份,十月份栽的。到今年过了年,三四月份就能上市了。今年价格也比较好,一棚下来也就两万七八。两棚往年的话是种两茬,下来就是四万多。这几年的朋友说设施赶以前的,以前的棚是老棚,都是人手工拉的帘子,相比较误了时间。帘子拉起来,人干活的时间就缩短了。这两年,国家县上政策、蔬菜局政策都好。我们弄的卷帘机,钢架都是自动化,下面的滴灌浇水就更加方便

富县茶坊街道办事处榆林桥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斌:主导产业是蔬菜,是全镇的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全村60%的产业。村民的收入就依靠这个大棚。大棚主导产业就是西红柿、黄瓜,再就是引进浙江人种的草莓。今年来说,蔬菜销售这一块儿,稍微有点影响,但是,蔬菜价格今年一直居高不下,在村里每一个大棚今年人均大棚收入在三万到五万之间。

富县茶坊街道办事处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石霞:咱们全镇现在蔬菜面积是7100亩。其中日光灯式设施蔬菜是3000亩,集中在210国道榆黄蔬菜产业园区,涉及到从马坊村到东红村四个行政村,原先川道是以种玉米为主,农民基本收入就是一亩地1000块钱左右。通过转换成设施蔬菜,标准棚的收入可以达到2万到3万元,从收入上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叶忠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