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還是筆名,名中亦含“真假有無”(一)

朋友們知道:《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有“曹雪芹於悼紅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之說——說到“曹雪芹”與“金陵十二釵”,朋友們再熟悉不過,可如果要問:“曹雪芹”到底是誰?這個名字真的可以與《石頭記》作者對號入座嗎?所謂“金陵十二釵” 女兒形象的背後隱喻著哪些歷史人物?恐怕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講清的。說到這裡,朋友們可能不以為然:“曹雪芹”不就是康熙的寵臣——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嗎?他當然是《石頭記》的作者了,這可是早就被專家學者證實了的!至於“金陵十二釵”,就是一群來自南京的才貌雙全的貴族少女嘛,豈有他哉?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還是筆名,名中亦含“真假有無”(一)

可筆者以為:“曹雪芹”一名既源自於小說,小說本身又允許虛構,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那麼,除了歷史演義之外,小說中的人名無論如何也不能與現實中的人等同——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文學常識。比如《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和諸葛亮在現實中實有;可《鶯鶯傳》裡的張生和崔鶯鶯則無從查找。當然了,也許朋友們會說《石頭記》的情況特殊:它是一部將“真事隱”去的小說,“曹雪芹”之名又被作者言之鑿鑿地寫在了“紅樓夢”故事之前,當然可以是真的了!可筆者要說的是:正因如此,此名才應避實就虛!應與 “吳玉峰”和“孔梅溪”一樣真假參半、亦真亦幻,作者卻通過一個“曹”姓,有意識地將我們的視線引向康熙寵臣——江寧織造郎中曹寅的身上。朋友們若問何以見得?這裡有兩點可以論證:

首先是第一回中的“金陵城內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直接指向曹寅。因為仔細分析“體仁院”三字,當中的“仁”字明顯地指向康熙帝。系他的“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諡號的簡稱。因此,後人不但把康熙稱為“仁皇帝”,其四位皇后的諡號也均帶一個“仁”字。

比如: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胤礽母)、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這樣一來,“體仁院”三字的意思便一目瞭然,即:“體恤仁皇帝(康熙)的地方”。整句話合起來即:金陵城內欽差金陵省體恤仁皇帝(康熙)的總裁。此人為誰?非曹寅莫屬!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還是筆名,名中亦含“真假有無”(一)

說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會提出異議:曹家自曹寅之父曹璽以包衣內臣的身份於康熙二年被派往南京任第一任江寧織造郎中始,不是經歷了曹寅、曹顒、曹頫三輩四代人,前後長達近六十年的時間——為什麼說只有曹寅稱得上“體仁院總裁”呢?原因很簡單:曹璽到南京赴任時康熙才十歲(曹寅六歲),還是一個尚未親政的小皇帝,其官職不可能為康熙委派。所以,曹璽雖然稱得上“金陵城內欽差”,卻不是“體仁院總裁”!而曹寅的情況就大為不同,他不但是康熙親自派往江寧的織造郎中——先在蘇州任上幹了三年,於康熙三十一年調任江寧。而且離任之前,又推薦了時為暢春園(康熙離宮)總管的李煦(曹寅內兄)接替蘇州織造。從此兩人與杭州織造孫文成一起,不僅掌管了皇家的龍袍、誥帛(御旨)、上用綢緞及賞賜綢緞的生產製作,還兼管著為皇帝採辦、選美、刊印、迎駕、建園並蒐集情報等諸多方面的工作,並有越級向皇帝密奏的特權......說到“密奏”一事,不能不有所解釋:原來按照清廷文件傳遞的程序,地方官向皇帝傳遞奏摺時須先交通政司審閱,文章長的還須“貼黃”,也就是審閱官將閱過的奏摺概括出要點寫在黃箋上,附上原文一併交與皇帝御覽——而江南三織造的密奏則只須寫上“南書房謹封”幾字,便可直接傳遞到皇帝手中。至於“密奏”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諸如盜匪流寇、官員廉腐、世態民風、糧米市價,甚至風雨陰晴等,均在密奏之列。這也難怪,東南地區作為富甲天下的財賦重地和國家糧倉,對全國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上這裡曾爆發過轟轟烈烈的“反清復明”運動,意識形態紛繁複雜,作為一國之君的康熙當然需要隨時瞭解這裡的動態。所以,賦予自己寵信的包衣子弟以密奏的特權,讓他們憑藉江南織造的身份不動聲色地實施監控,實在是一種一舉兩得的高明之舉。所以,

織造郎中的官職雖然不高(僅屬五品),可作為手眼通天的皇帝“心腹”,即使地方督撫也不敢等閒視之——從這個意義上,曹寅難道不正是當之無愧的“金陵城內欽差”並“金陵省體仁院總裁”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還是筆名,名中亦含“真假有無”(一)

其次,書中第十六回賈璉的奶媽——趙嬤嬤對王熙鳳講起的“當年太祖皇帝仿舜巡”一事明顯地對應康熙南巡;而“江南的甄家”“接駕四次”,又與曹寅、李煦的四次接駕吻合。“ 銀子成了土泥”,“不過是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 ”——更是曹寅和李煦接駕用銀的真實寫照。特別是康熙第五次南巡,兩人為迎駕不但各自捐出兩萬兩白銀,還在兩淮鹽商中廣為集資,在揚州的高旻寺修建一座富麗堂皇的寶塔灣驛宮,之後雖因接駕有功曹寅被擢升為通政司通政使(三品),李煦為大理寺卿,曹寅的女兒也由康熙保媒,嫁給了平郡王——愛新覺羅.納爾蘇為妃,從此成為皇親國戚。可是也“物極必反”、“登高跌重”,雙雙背上了巨大的經濟虧空(挪用鹽款)。以至於曹寅因精神壓力過重而一病不起,於康熙五十一年英年早逝(54歲)……

之後的江寧織造郎中雖由其子曹顒(兩年即逝)、繼子曹頫先後接任——兩人也照例地給皇帝寫密摺,可在康熙眼裡,他們不過是閱歷不深的後輩,對其密奏的採信已大打折扣。可這並不影響他對曹、李兩家人的關照,直至十多年後康熙離世,政權更迭,曹家於雍正五年被抄後(李煦家被抄於雍正元年)舉家百餘口被押往北京,家勢才一敗塗地!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曹家三輩四代的織造生涯有了一個大致瞭解。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曹寅的子、侄輩兒人物在史料中記錄清晰。孫子輩兒有案可查的只有曹顒的遺腹子曹天佑。可當中除了有他“官州同”的零星記錄外並無其它方面的記載(比如詩文才乾等)。曹頫的子女情況不詳。這樣看來:所謂“曹雪芹”為曹寅之孫的說法根本就查無實據。由此可見:後世幾個文人筆記裡對“曹雪芹”身份的認定不過揣測而已。(未完待續)

參考書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

程高本百二十回《紅樓夢》

一家之言,有失粗陋。《紅》海無涯,或可拋磚引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