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王永利:互聯網基礎上的科技將深刻改變金融業態

王永利:互聯網基礎上的科技將深刻改變金融業態

11月2日,2018年中關村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全球化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在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未來論壇承辦的“創新引領供給側改革”分論壇上,前中國銀行副行長、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王永利發表了題為《基礎科研與科技創新》的主旨演講。

王永利在論壇上表示,金融是社會資源配置的樞紐,是現代經濟運行的核心,互聯網發展給金融,特別是中國金融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深刻的挑戰。我覺得對金融的影響主要會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是金融發展的軌跡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有了貨幣開始,金融不斷向著專業化、獨立化的方向在邁進,逐步形成了一個虛擬經濟的體系跟我們實體經濟在對應的格局。但是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互聯互通跨界融合,使越來越多的金融功能開始迴歸到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一體化、流程化、自助式的在開展。

第二是組織形式變化。從按結構分業經營越來越轉向圍繞客戶需求突出功能的優勢開展混業的經營;從各個機構獨立的運行轉向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社會化分工合作。

第三是運行模式變化。互聯網會推動金融從依靠機構網點和人員來操作一些實物性的憑據,越來越多的轉向網上的運行,由當事人自己操作,系統自動控制、智能化、數字化運行。

以下為文字實錄:

王永利:大家好,結合今天論壇的主題想就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的話題給大家做一點交流。

金融科技這幾年越來越熱,但是為什麼這幾年熱起來了?其實金融科技不是簡單的用一點科技提高了金融的運行效率,創造了更多的效益就能叫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將對整個金融業態產生深刻的根本上變革的若干科技的集成。所以,要了解金融科技的發展,必須首先要了解和把握互聯網及相關技術的發展潮流、發展方向。

一、互聯網新時代正在走來

互聯網早就有了,但是隨著寬帶傳輸、移動互聯、影像識別或者生物識別,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等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廣泛應用,互聯網的覆蓋面和滲透率大幅度提升,正在進入一個隨時隨地互聯,萬事萬物互聯的新時代。所以,信息產業正在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

信息的高速傳播拉近了供需雙方的距離,打破了原來形成的行業分工,以及我們產業鏈裡的各種中介組織各個環節的一些邊界,推動著產業垂直整合、橫向開放、一體化開始發展。這裡面它正在推動我們整個經濟運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環節,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促進整個社會組織的形態運行的模式、思維的方式等等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在這裡需要跟大家強調的是,互聯網的發展正在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更廣範圍,更高層次的分工合作,開放共享、合作共贏成為主題,共享經濟在加快發展。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現在很多人在說去中心、去中介,我想跟大家強調的是,互聯網的發展會在原有的範圍裡越來越多的去中心、去中介,但是互聯網會使我們整個交易交往的範圍大大的拓展,從更廣的範圍去看,中心和中介其實是很難消除的,這一條是我想特別給大家強調的。以前我們每家機構自己獨立的運營,未來更多的是需要在一些平臺基礎上更廣泛的分工合作,未來任何一個大企業想把所有相關業務完全包在自己身上,通吃天下,恐怕最後的結果都不會很好。一定是社會要更加的開放,合作包容。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社會信息的歸集要越來越轉向社會行為的發起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個人)為主體,要全面完整的歸集其所有的信息,形成其在實物資產、貨幣資產之外更加重要的信息資產或者叫數字資產。

今天我們都在講大數據,在大數據上又開始出來更多的應用,包括人工智能。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今天我們的大數據更多的不是從業務發起人這個角度來歸集,而是由這個業務的承辦方他來歸集和擁有。所以,從業務發起人不管是法人還是個人來看,我們很多信息是分散的碎片化的不完整的, 今天我們都在講大數據,在大數據上又開始出來更多的應用,包括人工智能。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今天我們的大數據更多的不是從業務發起人這個角度來歸集,而是由這個業務的承辦方他來歸集和擁有。所以,從業務發起人不管是法人還是個人來看,我們很多信息是分散的碎片化的不完整的,比如很多人在很多銀行裡有存款,有很多個銀行的銀行卡,你可能在這家銀行辦了支付業務,在那家銀行辦了信貸業務等。除了在銀行以外,你可能還在保險、基金等等很多金融機構都在發生經濟活動。但是你的信息完全是由承辦的那一方把他自己範圍的東西在歸集,嚴重缺乏一個從行為發起人角度來看的全面的歸集,我認為未來會帶來問題,第一是產權關係的問題,人們會越來越關注到這個信息很多是我的信息,怎麼會成了別人的資產呢?我能不能拿到我這兒來,而且要經過我的同意別人才能用,而且要有對價,要給我足夠的回報。法律上可能會帶來這個問題。 更重要的,如果我們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話,大數據一定是重複的,它的質量是不夠的,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更多的應用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類似這些問題可能都需要我們來關注互聯網它會帶來很多的變化,互聯網對我們人類社會的影響可能才剛剛開始。

二、互聯網的發展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一個非常難得的歷史性的機遇

互聯網是互聯互通跨界融合的,互聯網的作用要發揮好需要有非常好的基礎設施和應用空間和流量支持。全世界看,單一國家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最好的應用場景。中國地域大,人口多,基礎設施發展快,特別我們的交通通訊的基礎設施發展非常快,我自己認為有可能5G會優先在中國實現,現在其實已經在研究6G的問題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一定要知道,互聯網當它互聯互通跨界融合的時候,它會促進你的資源重新的配置。比如說原來一個城市發展得非常好,但是可能在互聯網時代它大量的人才在外流,資源在外流,可能過個五年、十年它已經退化得很厲害了。也有可能有的你原來不怎麼看好,但是快速起來了,變化很大。尤其在中國,這個空間是非常大的,因為原來我們是計劃經濟,是計劃在配置,今天你打開了,交通通信發達了,信息在快速交互,人員流動比較自由以後,資源就會快速的重新配置。這個是我們現在很多城市,很多大企業要做戰略規劃的時候一定要知道的基本條件,如果你把這個大的環境都把握不清楚,還是以為歷史上的東西不會變的話,那你會犯一個戰略性錯誤。

同時,上升到全球也是如此。未來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社會,我認為小國家再想成為全球領袖型的國家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這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今天改革開放40年,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面臨很多新的挑戰,中國急需推出更深刻,更廣泛的改革開放。我堅定地相信,中國改革開放的餘地,宏觀上可調的餘地,比發達國家要大得多得多,儘管我們改革開放了40年,改革的潛力,改革的紅利依然是非常大的。所以,這個方面,可能就需要運用各種因素,其中包括技術的因素先要突破,因為今天所有的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面臨現有的利益格局,沒有巨大的內外的衝擊,沒有很多底層技術的突破,重大改革其實也很難推得動。所以,現在中國從國際國內的形勢變化,技術的進步來看,我們迎來了加快推進改革開放非常重要的條件了。在這裡特別希望中國能夠抓住這些機遇,換道超車,迎接和抓住我們引領世界的歷史性機遇。

三、互聯網相關科技將深刻改變金融

金融是社會資源配置的樞紐,是現代經濟運行的核心,互聯網發展給金融,特別是中國金融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深刻的挑戰。我覺得對金融的影響主要會體現在幾個方面:

在座的各位很多用手機做過網購,你在下完單的同時你把金融的好多功能也都選完了,不需要像以前把單子再送到銀行,銀行再給你做清結算。源頭統一了以後,後面通過系統的方法,一體化、流程化、自助式的開展。這些功能會越來越多的回過來,使金融發展的軌跡發生一個根本性變化,就是由原來的脫實向虛變成越來越多的脫虛向實。它會推動一個重要變化,產融結合。未來很多的金融處理的信息是從實體經濟的地方同步來開展的。

這裡會帶來一個很大的變化,對金融機構來講,它的獲客能力,業務場景的競爭會成為未來競爭的重點。你要不是從源頭上抓住業務的場景,從源頭上抓住信息的話,你基本上就很難生存了。

這是我們要高度關注的一些金融的變化。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金融科技將深刻改變金融的業態。

四、金融科技主要的應用領域

金融科技在金融上很重要的應用的領域有幾個:

一個是網絡支付。因為支付是將業務和金融連在一塊的一個通道,它受到很多技術的影響,所以,是最容易被科技改造的一個金融領域。通過互聯網的方法,它會形成移動化、場景化、數字化、自動化的互聯網支付的體系。其中支付也是我們產融結合金融延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未來可能很多互聯網大型的底層的平臺化的機構他們都會發展它自己的網絡支付業務,一旦打通了這個,後面好多金融的業務就很容易開展了。如果你支付沒有,單獨弄一些金融的牌照來發展金融的話,其實都會很困難。

第二,網絡交易。要打造開放共享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銷售與交易平臺。說白了就是打造金融的“電商”平臺。今天我們中國的金融,改革開放後發展非常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們在金融交易這個方面比發達國家有巨大的差距。我們大量的金融產品只有一級市場,缺乏二級市場。很多產品賣完以後沒有到期之前,既不能抵質押,也不能提前贖回,也不能轉讓,就停在這個地方了。最簡單的就是銀行的理財產品,門檻很高,金額很大,一買了,就只能持有到期,買了之後發現有更好的投資機會,對不起,額外找資金來源吧。能不能把我手上的產品抵質押、轉讓出去收回資金呢?金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社會閒置資源激活,充分發揮它的效能。金融要充分發揮這個作用,交易交換一定要加快發展。我認為中國的金融在貨幣金融這個層面,圍繞著貨幣的印製、流通、監管、支付等開展的金融已經很先進了。在融資金融這個角度,大量的間接融資我們現在也可以了,但是交易金融這個層次我們還差得很遠。所以,這方面我認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完全可以打造一個全國統一的一兩個或兩三個金融交易平臺,這個交易平臺不是說它什麼產品都是賣自己的,是說我打造一個互聯網底層的服務平臺,大量的讓金融機構在這個平臺上分銷你的產品,促進它後期的交易,進行各種金融的服務等等。所以,這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或者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

第三個是網絡資管。在有了前面一個交易大平臺的基礎上,第一是網絡上的資信管理,收集大家信息的水平會大大提高,特別是未來我們推出來以業務發起來人,包括法人或者個人,以它為主體全面歸集他的信息,這時候資信管理才會真正到位。 第二是大資管,因為有一個交易平臺,各種金融產品都在上面做交易,你就會突破現有的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的分工,放眼全部的金融市場來看,未來的金融理財的方案怎麼來設計。

這幾個方面要發展起來,它一定是整個金融業態深刻的變革性的影響,需要的是我們金融監管也得跟上來。金融監管需要從機構監管儘快的轉向業務和行為監管,從線下儘快推到線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互聯網的發展會在相當長時間裡形成既以現實世界為基礎緊密相連,但是又可能相對獨立運行的一個網絡世界。兩者緊密相連,很長一段時間它又相互獨立。這樣,如果我們嚴格的按照線下的規則制度推上去監管我們線上的運行是不現實的,會把它卡死掉了,因為裡面有很多創新。但是反過來,如果線上的創新想一夜之間替代顛覆我們線下的管理也是不現實的。這裡面需要我們準確的把握這個度,監管必須要加快的跟上。

五、金融科技應用要堅持“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的應用必須準確把握金融的本質和發展邏輯,金融+科技使它發揮好的作用,避免產生壞的影響。

金融科技必須注重提高金融的運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嚴密風險防控,必須符合金融的本質和發展邏輯,必須得到應有的監管。我一再強調發展金融科技不能盲目地追求創新,追求顛覆,追求一夜暴富,更不能用科技做割韭菜詐騙的事情。 大家要反思,前些年互聯網金融發展非常火的時候,我們的P2P,我們的網絡眾籌也曾一度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期待,很多人認為在互聯網發展好了以後,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已經完全可以直接交互,為什麼還需要你們金融機構呢?中間還要剝一層皮,效率成本都大大受到影響,一定要拿掉。一度網絡的借貸,網絡的眾籌給大家很大的希望。但是今天大家發現並沒有像我們想象得那麼好。因為金融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信息的中介,金融很大的一個功能是要去識別和控制風險。如果你在做資源配置時不能非常好地識別和控制風險,你就有可能把資源配錯了。本來是要把閒置的資源配置到需要的地方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金融從新增的價值例分得一杯羹才是金融的價值所在。如果你不能準確地識別風險和控制風險的話,完全可能配置錯了,把這個資源送到不該去的地方,不僅沒有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反而把人家現有的價值都損害了,那怎麼行?其結果大家會看到,網絡上的P2P,網絡平臺很難做到真正的信息中介,做著做著就做成資金池,做成信用中介了,但是又沒有按照一個真正的金融機構來監管,最後的結果出現嚴重的問題。我認為這就是對貨幣和金融的本質和發展邏輯沒有很好的把握。

今天我們更熱的一個問題出來了,即所謂的區塊鏈、數字幣。區塊鏈本身沒有問題,一旦有了幣的時候就會帶來很多金融的運行。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定位,合理的監管,它同樣會產生巨大的問題。因為區塊鏈數字幣是個很大的課題,我把幾個結論性的東西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一個是像比特幣這樣一類的網絡內生的加密貨幣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貨幣。真正的貨幣必須保持幣值的基本穩定,要保持幣值的基本穩定它一定要做到一個國家的貨幣總量要跟這個國家財富的規模相對應,要有對應物的,而且要得到主權的保護,法律的支持,使它有可調的空間,保證它能夠相互對應。

像比特幣這一類的數字加密貨幣是高度模仿黃金的,總量給你限定,而且每十分鐘的產量都給你界定,新增量每4年砍一半,所以,它的貨幣供應量是完全鎖定的,沒有任何可調的餘地。聽起來好像很有利於控制這個貨幣超發,但是有個問題,你控制了貨幣的供應量,有沒有控制財富的量呢? 這其中, 第一,你對應的財富是什麼不知道。第二,財富量的變動能不能控制住沒把握。如果這兩個都控制不住的話,就會使你貨幣幣值劇烈波動。比特幣剛剛幾年工夫價格就已經在劇烈波動,正因為劇烈波動,很多人發現可能這類幣真不能顛覆法定貨幣體系。所以,又推出來穩定幣。穩定幣現在也很熱,但是原理上它依然不可以成為真正的貨幣。

這是什麼幣呢?我的定位就是它只能成為網絡上的社區幣或者商圈幣。大家要知道,在我們法定貨幣體系下不代表就沒有商圈幣或者社區幣。比如在中國我們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不代表沒有很多單位自己食堂的飯菜票或者飯菜卡,或者商場裡有購物券購物卡,或者電商平臺有積分。一旦定位你是商圈幣,就只能在這個圈裡運行,可以用法定貨幣兌換,但是必須是原名原幣原賬戶進出,不可以當做一箇中介,這邊人民幣上去了,那邊買成比特幣,比特幣又換成美元入到美元賬戶上,如果這樣你在逃避外匯管制。更不允許你這邊用人民幣買了比特幣,那邊又巴比特幣賣出去把這個錢入到別人賬戶上,那就更有問題,因為我們需要有反洗錢,反恐怖輸送,反偷稅漏稅的規定,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給你放行。可能你很小沒有影響的時候它忽略不計,只要你稍微做大了,你要突破監管都是不現實的。即使網絡世界上你可以運行得很好,但是你要迅速顛覆和逃避線下的監管都是不可能的。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由此進一步推出,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或者法定數字貨幣同樣不可能像比特幣、以太幣這樣的全新的貨幣體系,一個網絡數字幣的體系,它只能是現有法定貨幣的數字化、智能化。我從2016年一直在講這個問題,如果你講不清楚,一說要儘快推出央行主導數字貨幣的時候,社會上馬上認為你為什麼急了?因為可能人家網絡數字幣對你已經構成嚴重威脅了,說明人家是很有價值的,趕緊去投。今天很多國家的央行,原來特別急著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都放慢速度了,有的甚至暫停,因為這裡面好多邏輯關係沒有講清楚。

所以,這裡面我認為這些東西不是不可以做,今天也有人堅決地反對區塊鏈發幣,主張發展無幣區塊鏈,我覺得也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在人家的商圈裡是可以有的。比如未來互聯網的發展完全有可能突破你一個國家的管轄範圍,做一個全球網絡社區,這個時候它一定會面臨一個問題,在上面的交易如果每一筆都要核對它的原始國家規定的真實身份的話,成本效率會大受影響。第二,每一筆都涉及到一個貨幣的問題,用誰的主權貨幣?這兩個再疊加起來,它的成本效率就更受影響。所以,完全可以說我線下按照規定把你的身份信息留下來以後,我再重新賦予你在我這個網絡社區的唯一的身份,我不管你是哪個國家的人。第二,法定貨幣換上來以後,我再給你統一在我這個平臺上使用的社區幣,日常只運行我的代幣,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可以。要監管的是他跟法定貨幣兌換的環節,因為他不兌換法定貨幣,都在他的圈裡運行加密幣不會對社會產生太大影響,一旦跟法定貨幣兌換就延伸出來了。兌換環節一定要嚴格監管。個人私下裡兌換也不要費太大的心,因為那個很難監管。凡是所有的公開的交易平臺,這個平臺必須滿足金融監管的要求。很多國家可能有的說要發照,但是監管必然要跟上來。這是我想跟大家做一個交流的。包括區塊鏈的應用,它有非常好的未來,但是一定要找到它的落地的應用場景。如果沒有落地的應用場景的話,它的生命力都會受到影響。這是我要跟大家做一個交流的。

時間關係,傳統金融機構怎麼利用金融科技進行改造就不提了。創新是一個主題,對金融來講,金融科技的發展一定會深刻的影響到我們金融的創新,需要大家積極擁抱,同時要理性對待。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