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和他这二十多年“消极怠政”脱离不了关系。

公元十七世纪左右前夕,当时,西方国家正经历一系列资本主义变革,最终彻底迈向资本主义的富国强军之路。在这翻天覆地的世界历史大变革中,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体系也已走向末路。

十七世纪,当被视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分水岭阶段。可以说,随之灭亡明朝而继承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清王朝,虽然在康熙至乾隆期间,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盛世。但清朝末期,华夏民族遭遇的百年屈辱史,都和这一重要时期一位重要人物脱离不了关系。

自此之后,东西方文明便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当差距到达一定程度,坚船利炮便撬开国门,百年屈辱史开始。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和他这二十多年“消极怠政”脱离不了关系。

明神宗朱翊钧,生于1563年9月4日,卒于1620年8月18日,享年57岁。十岁继承大统,年号万历。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他死后28年,明朝覆灭。

在这世界历史大动荡时期,明末资本主义处于关键性的萌芽状态。如果明神宗朱翊钧能抓住这一重要契机,不消极怠政,对这颗萌芽小心培护。尽管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凭借神宗天赋异禀的超常智慧,完全可以将当时之中国引向新的高度。很有可能通过创造出明朝中后期又一个盛世,而延长国祚几百年。

明神宗有这个能力,却没有这种格局观。他统治帝国48年,终其一生共划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和他这二十多年“消极怠政”脱离不了关系。

1572——1582年,明神宗十岁继位,授予内阁首辅张居正绝对实权,在其协助下,励精图治,推出“万历新政”,对帝国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使帝国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史称“万历中兴”。

政治方面:

针对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提高朝廷机构的办事效率,推出“考成法”。其目的“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经济方面:

先是清丈全国田亩;二是推广“一条鞭法”。其中有趣的是,为了验证该条政策是否有效,先行在福建行省进行试点,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在深圳广州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一条鞭法”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通过统计帝国新增良田一百四十余万顷。直到万历九年,也就是1581年,“一条鞭法”已在全国全面推广。

军事方面:

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分别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了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巩固了帝国疆土。

经过这十年,张居正在明神宗的大力支撑下,大明朝廷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和他这二十多年“消极怠政”脱离不了关系。

万历皇帝第二个执政阶段:1582年至1592年。

这十年期间,自从张居正于1582年去世,明神宗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下挣脱这糟老头子的限制。前几年明神宗还能勉强做到对政务亲力亲为,后面逐渐沉湎于酒色之中。

因宠爱郑氏,几度欲废除太子朱常洛,立宠妃郑氏之子朱常洵为太子,和群僚大臣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废立太子之战。

但明朝特殊的行政机构模式,加上朝廷之上有很多,以敢于死谏为荣的一大批酸腐文臣。高高在上,权柄独揽的皇帝,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更不用说在这关乎动摇国本的废立太子之事上。

最终,明神宗败下阵来,不得不妥协,郑氏之子到底没有被立为太子。

既然朕的家事都做不了主,我还做这皇帝干嘛。直接罢工,你们爱咋样就咋样。

于是,在中国五千年封建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件异事。这件异事也被看作是万历皇帝所独有的标签。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和他这二十多年“消极怠政”脱离不了关系。

万历皇帝第三个执政阶段:1592年至1620年。

为了报复群臣要挟,直到万历二十八年他干脆退居朝堂。这一隐蔽,众大臣谁都没想到,竟然长达二十多年。

也正是这明神宗二十多年的消极怠政,和他的不作为,后金得此机会发展壮大,并于明神宗死去28年后,消灭大明王朝,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出现在中国明末后期的,最为关键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培育。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车轨,便自此分道扬镳。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和他这二十多年“消极怠政”脱离不了关系。

东方文明资本主义萌芽的湮灭,和大明朝的灭亡,与明神宗的消极怠政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联。明神宗的消极怠政又脱离不了他对郑氏的宠爱。

或许,当他生前知道太祖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因为他的消极怠政只剩下28年国祚时,会有那么一丝悔悟。

至于东方文明失去了这一宝贵契机,想必凭他狭隘自私的时代格局观。是万万不可能料想到的。

谁说女子不如男,夜夜龙泉榻上酣。

休言女子非英物,挑动乾坤换旧颜。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和他这二十多年“消极怠政”脱离不了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