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感覺校園社交產品都是默認以大學生為切入點,為什麼不以高中生為切入點呢?

科技服務那些事兒


看了很多答案,說一下我的拙見。

設備使用頻率

社交產品大多數都是建立在電子產品的基礎上。現階段的高中生使用手機已經成為常事了,但是他們使用的頻率較低,僅限於週末和有限的休息時間,如果以高中生為切入點,日活量也不大,軟件流量沒法得到保證。

變現問題

社交產品也要吃飯,但依靠高中生變現很難。

1、高中生相對來說還很年輕,甚至說很小。他們沒辦法辨別事物真假,在沒百分百把握或者老師、家長推薦時,他們不會輕易嘗試,尤其是涉及到金錢方面的事物。

2、即使高中生會點擊廣告,但他們進一步觀看和消費的能力也不夠。

3、流量變現是成年人的玩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顯然,高中生不屬於這個群體。

需求問題

社交產品絕不是隻供聊天使用的,太多的社交產品還涉及很多內容和需求。而大多數高中生的需求,僅僅是聊天。


社交方式問題

社交產品的出現,為的是打破空間的界限,使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人能夠建立連接。

而高中生的社交方式還基本建立在線下,建立在一個有信任基礎的前提條件下。例如,我在某個活動認識了幾個朋友,這個活動就是基礎,一個能讓他們信任的基礎。

我們不能認為網絡社交在高中生群體中為零,只能說很少,而這個數量不足以支撐一個社交產品的運營。


教書匠木石


誰說現在高中生不需要社交軟件?微信是不是?QQ算不算?現在全國都在直播上課的釘釘是不是?微博也算是社交平臺。

現在高中生市場也是社交軟件的主要市場,因為高中生畢業後就會進入大學,提前的培養客戶粘性,有助於軟件的持續性使用。

但是,為什麼還有好多社交產品不會以高中生作為切入點?主要原因是學校和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的限制,平時念書學習都已經非常忙了,那還有時間玩手機?另一方面,過多的玩手機,必然會影響學習成績。沒聽過哪個學霸是玩手機玩出來的。

大部分高中學校都禁止學生帶手機上學,主要是希望學生能夠安安心心的學習,而不是通過手機聊天交友打遊戲。更害怕的是學生通過社交產品結交一些同學關係意外的朋友關係。

個別學生思想意識還不成熟,分不清哪些是友情?哪些是愛情?哪些是喜歡?所以校園社交產品可能會由於某個同學發佈的一張自拍照,引來其他同學的瘋狂追求。發生早戀,影響學習。

從產品運維角度來講,大學生較高中生相比,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消費自由。在大學生髮布社交產品。能夠刺激大學生的消費慾望,花點錢開個會員什麼的,也不需要家長的管制。

所以很多社交軟件都會以大學作為切入點!


長財爽老師


您覺得高中生有手機去使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