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感觉校园社交产品都是默认以大学生为切入点,为什么不以高中生为切入点呢?

科技服务那些事儿


看了很多答案,说一下我的拙见。

设备使用频率

社交产品大多数都是建立在电子产品的基础上。现阶段的高中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常事了,但是他们使用的频率较低,仅限于周末和有限的休息时间,如果以高中生为切入点,日活量也不大,软件流量没法得到保证。

变现问题

社交产品也要吃饭,但依靠高中生变现很难。

1、高中生相对来说还很年轻,甚至说很小。他们没办法辨别事物真假,在没百分百把握或者老师、家长推荐时,他们不会轻易尝试,尤其是涉及到金钱方面的事物。

2、即使高中生会点击广告,但他们进一步观看和消费的能力也不够。

3、流量变现是成年人的玩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显然,高中生不属于这个群体。

需求问题

社交产品绝不是只供聊天使用的,太多的社交产品还涉及很多内容和需求。而大多数高中生的需求,仅仅是聊天。


社交方式问题

社交产品的出现,为的是打破空间的界限,使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人能够建立连接。

而高中生的社交方式还基本建立在线下,建立在一个有信任基础的前提条件下。例如,我在某个活动认识了几个朋友,这个活动就是基础,一个能让他们信任的基础。

我们不能认为网络社交在高中生群体中为零,只能说很少,而这个数量不足以支撑一个社交产品的运营。


教书匠木石


谁说现在高中生不需要社交软件?微信是不是?QQ算不算?现在全国都在直播上课的钉钉是不是?微博也算是社交平台。

现在高中生市场也是社交软件的主要市场,因为高中生毕业后就会进入大学,提前的培养客户粘性,有助于软件的持续性使用。

但是,为什么还有好多社交产品不会以高中生作为切入点?主要原因是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使用手机的限制,平时念书学习都已经非常忙了,那还有时间玩手机?另一方面,过多的玩手机,必然会影响学习成绩。没听过哪个学霸是玩手机玩出来的。

大部分高中学校都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安安心心的学习,而不是通过手机聊天交友打游戏。更害怕的是学生通过社交产品结交一些同学关系意外的朋友关系。

个别学生思想意识还不成熟,分不清哪些是友情?哪些是爱情?哪些是喜欢?所以校园社交产品可能会由于某个同学发布的一张自拍照,引来其他同学的疯狂追求。发生早恋,影响学习。

从产品运维角度来讲,大学生较高中生相比,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自由。在大学生发布社交产品。能够刺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花点钱开个会员什么的,也不需要家长的管制。

所以很多社交软件都会以大学作为切入点!


长财爽老师


您觉得高中生有手机去使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