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為什麼那麼多人吐槽餘秋雨?

客觀地說,餘秋雨開拓了一個新的散文時代。

為什麼那麼多人吐槽餘秋雨?

如果覺得這樣說有點誇大的話,他起碼開創了一個散文文體。

即便是有些後來看不上他的人,也有不少當初程度不同的受到過他的影響,或者是啟發。

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現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曾經風靡一時。

那種加入想象,加入敘事,篇幅巨大長,縱橫捭闔,上天入地的散文,之前,還真沒有過。不管餘秋雨後來怎麼樣,他的開山之功,是不可磨滅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吐槽餘秋雨?

實際上,在這之前,他就有一本文藝評論集,好像是叫《藝術創造工程》,在當時的青年學子中間,影響不菲。

記得書中有一篇寫日本電影《幸福的黃手帕》的,寫得真好,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那時候,我還在讀研究生,很多同學都讀過那本書。

那時候,餘秋雨還在上海戲劇學院當院長。後來,他辭了職。當時覺得這個人還挺牛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吐槽餘秋雨?

再後來不久,就讀到了《文化苦旅》,然後是《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等,等等。

可是,餘秋雨為什麼就爭議那麼大呢?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他,而且常常吐槽他?

原因大概如下:

一、隨著名氣的增長,人漸漸有了變化,心態也就變了。記得好像是在《行者無疆》中一篇文章,有個細節是這麼寫的,他遇到一個印度小孩子,拿出個小禮物給了那個小孩兒,小孩兒走了。他望著他的背影,感慨道:這個小孩子,絕對不會知道,剛才,是兩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在對話!

看到這裡,你的身上難免不出雞皮疙瘩。

為什麼那麼多人吐槽餘秋雨?

因為到此為止,餘秋雨儼然已經將自己等同於中國文化的代言人,甚至是中國的代言人。

這種心態,在別處也時有流露,時間長了,難免招人反感。

二、餘秋雨在過去那個特殊的瘋狂年代裡,曾經有過劣跡,但他不像當年的姜昆那樣,能夠痛定思痛,勇敢地站出來承認錯誤,檢討過往。放反過來,他卻百般文過飾非,為一個錯誤犯下一連串相關的錯誤。

為什麼那麼多人吐槽餘秋雨?

最關鍵的是,不承認錯誤本身可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以此類推,擔心他不是不承認自己犯的錯誤,而是他根本就沒有認識到自己犯了錯誤。那樣的話,一旦條件具備,那個有劣跡的人會不會再次涉劣?

三、還有一個和這個事情想類似的是,有人對餘秋雨提出了他的文章和書中的一些錯字和錯誤,有的甚至是常識性的錯誤,而他不但不認錯,還惱羞成怒,見批必懟,完有失一個敢於承認錯誤、勇於追求真理的知識分子的風度與修養。

也許,這一點,是後來給他帶來巨大爭議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那麼多人吐槽餘秋雨?

四、有了名氣之後,餘秋雨開始成了名聲大噪的巨星,各種場合,各種出版,都有他的影子,電視臺,千禧年慶典,青歌賽,電視晚會,而且,涉獵的範圍之廣,似乎這大地上發生的一切事情,他都無所不曉,都是專家。

實際上,自我感覺過於好了,難免會犯另外的錯誤。

難免會犯糊塗,說錯話,說外行話。大家都知道的,對他吐槽最多的,青歌賽上的情況,就是如此。

這裡面,我們不敢說,一點沒有別人對他名氣的嫉妒,但大部分都是出於對一個不純粹的知識分子的嫌棄所致。

我能想到的也就是這些。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年,很有才氣的餘秋雨,仍然在比較刻苦的為文,比如他致力於書寫的《中國文脈》等,也是他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一些辛苦思索,有的文章有重現他當年風采的意思。

但是,時代已經變遷,寫作已經升級,人才已經輩出,他那種後來變得有點千篇一律的寫法,慢慢地退出了知識分子和文化人的閱讀視野。

這也許是他本人所不知道的。

還有一件事,今天有朋友問我,為什麼那麼多人在罵餘秋雨?我很納悶。朋友告訴我,是因為網上傳出餘秋雨喜歡上了一個更年輕的女性,在和馬蘭鬧離婚。

對於餘秋雨來說,這種傳聞,已經發生了很多年很多次了。

如果這事一旦真有,那對他的罵聲一定會甚囂塵上。因為,不管怎麼說,這麼多年,對於馬蘭來說,還從來沒有過負面的新聞和評價。

即使沒有這些事,前面說到的那些原因,已經夠餘秋雨受的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吐槽餘秋雨?

更多教育資訊關注索科教育

(本文圖片文章摘抄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