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擅長“哭窮”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了“負二代”

文 | 東方

最近電視劇《安家》火了,女主房似錦,讓人心疼。

二十七八歲的女孩,本應光彩照人,但房似錦的人生底色,卻是一片灰暗。

她像機器人一樣,不擇手段,拼命賺錢。

她極端吝嗇,雖是銷售冠軍,收入遠超同事,卻穿最便宜的大陸貨,連一條漂亮的絲巾都不捨得買。

她為了省錢,租凶宅去住。

她不懂生活情趣,沒有任何娛樂,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邊啃饅頭邊加班。

擅長“哭窮”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了“負二代”

圖/《安家》劇照

隨著劇情的一步步展開,觀眾瞭解到了房似錦的過往:原來又是一個從小被窮養的女孩。

她的母親一天到晚責罵她:家裡太窮,沒錢給你讀書。你是女孩,也不配讀書。更過分的是,長大以後,母親把她當成了人肉“提款機”,不斷壓榨她。

如此長大的房似錦,內心嚴重匱乏,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錢。快樂對她而言,是奢侈品,是自己不配擁有的東西。

擅長“哭窮”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了“負二代”

擅長“哭窮”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了“負二代”

擅長“哭窮”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了“負二代”

這是一個極端案例。現實生活中,鮮有父母會像房似錦母親這樣,無限地壓榨女兒,但向孩子“哭窮”的情景,卻比比皆是:

“這個太貴,所以不買”……

“家裡很窮,爸爸媽媽買不起”……

“家裡連買菜的錢都沒有了”……

“爸媽掙錢很難,你要節約”……

原本是懷著善意,希望能培養孩子勤儉節約、體諒父母的品質,但這些語言,無異於一座座大山,把沉重壓在孩子稚嫩的心頭,讓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蕩然無存。

從小被父母“哭窮”的孩子,長大後,或多或少,都被摧殘成了“房似錦”——內心缺失的“負二代”。

01

被“哭窮”的孩子,心底烙上一生的傷痕

我有個閨蜜,最大的愛好,就是買買買。高興的時候,買。不高興的時候,也買。三十來歲了,沒有一分錢積蓄。

看她朋友圈各種曬,大家都很羨慕她。可她卻告訴我:自己總是半夜偷偷地哭。感覺內心有個空洞,怎麼也填不滿。

她去看心理醫生,原來她的不快樂,跟原生家庭有關。

小時候,她家條件不算差,媽媽卻總以“家裡很窮”的理由,拒絕她的合理要求。

長大後,她自己賺了錢,就拼命想補回來,但再也難以體會到金錢帶來的愉悅感。就算買了喜歡的東西,記憶中那種委屈、壓抑,依然在——小時候得不到的一個書包,一條裙子,居然成了她心頭的一道傷疤,永難消除。

我想起了張愛玲。她的少女時代也是艱難的:

“有一個時期在繼母治下生活著,撿她穿剩的衣服穿,永遠不能忘記一件黯紅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顏色,穿不完地穿著,就像渾身都生了凍瘡,冬天已經過去了,還留著凍瘡的疤——是那樣的憎惡與羞恥。”

她哪裡是嫌棄那件衣服?她是嫌棄物質上被忽視的恥辱和自卑。

她曾向生母尋求經濟援助。可是,生母也斤斤計較:

“在她的窘境中,三天兩天伸手問她拿錢,為她的脾氣磨難著,為自己的忘恩負義磨難著,那些瑣屑的難堪,一點點的毀了我的愛。”

張愛玲缺的不僅是錢,更是愛。當她的合理要求不斷被養母侮辱,被生母奚落,她得到的反饋是:你不配得到好東西。我吝嗇的不僅是錢,也是對你的愛。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張愛玲,不但極度愛錢,對親情也很涼薄。

她和姑姑住在一起多年,卻把經濟賬算得一清二楚,就算姑姑打碎了一個東西也要賠錢。親弟弟落魄的時候向她尋求經濟援助,她明明有錢,卻一口回絕。

擅長“哭窮”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了“負二代”

所以,在物質上被極度壓抑的孩子,總是容易走各種極端:

要麼極度自卑怯懦,沒有勇氣追求美好事物;

要麼報復性消費,拼命用物質來武裝自己;

要麼變得和父母一樣吝嗇,把消費當罪惡。

02

小時候越匱乏,長大後越放縱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終其一生都在修復自己的童年,童年缺失什麼,長大後就拼命尋找什麼。

網絡上曾經有一篇熱文,分析那些腐敗貪官的童年經歷,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他們的青少年時期大多吃過苦。有些是長輩有意設計安排的“鍛鍊”,有些是時代與家庭際遇造成的,給當年的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創傷。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觀念,表面上勵志,其實是副作用極大的毒雞湯。

那些被“哭窮”的孩子,如果成功了,會怎樣?會迷失自己,拼命用權力、金錢來放縱自己。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貪官趙德漢就是農民的孩子,從小被窮養。因為小時候沒有體驗過金錢,所以窮怕了。這導致他成人之後,對金錢無比渴望,不擇手段貪了兩個億。

擅長“哭窮”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了“負二代”

圖/《人民的名義》劇照

趙德漢早已習慣節儉的生活,住的是七十平米左右的老機關房,傢俱土得掉渣,拖鞋是破的,晚餐吃的是最便宜的炸醬麵。他貪財,是真的生活上很缺錢嗎?

未必,他只是童年時代的缺失,導致心理上“缺錢”。所以,貪來的錢,卻不花。只把錢藏滿了一屋子,每天夜深人靜的時候,就來看一看,數一數,像農民看豐收的莊稼地,心理得到了滿足。

這樣的畸形心理,可悲,可嘆。

而被“哭窮”的孩子,長大後不成功,意志力和能力都很弱,會怎麼樣?

有可能會為了一個蘋果手機,去賣腎;為了一個名牌包包,去捐卵;為了跟同學攀比,去裸貸;因為一個男人的一句甜言蜜語,一點物質上的小恩小惠,去被人包養……

虛榮,價值觀扭曲,慾壑難填……其實都是走不出童年時代的執迷。在童年時代遭遇到的匱乏,總是在成年後被加倍的反彈。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運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03

“哭窮”的父母,缺的不是錢,而是……

讓孩子的人生變得艱難的,不是家庭貧窮本身,而是父母對待貧窮的方式。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曾分享了一則女兒成長的小故事:

有一次,尹老師和愛人帶圓圓回老家。途中要找酒店住一晚。

他們路過一家裝修豪華的五星級酒店,圓圓的眼裡露出了羨慕的神情。但尹老師決定,只住更便宜的普通旅館,這時圓圓顯得很沮喪。

尹老師注意到了圓圓的表情,就對她說:“等你長大了賺好多錢,天天住五星級酒店好不好?”圓圓一聽,立刻神往不已。她好奇的問爸爸媽媽:“五星級酒店是什麼樣的?”

尹老師既沒有過分誇大五星級酒店的奢華,也沒有跟圓圓“哭窮”,而是很平和的描述:五星級酒店裡有很乾淨的床和衛生間,有二十四小時熱水,有冰箱,隨時可以喝飲料等等。

尹老師每說一句,圓圓就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這和我們家一樣呀!原來我們家就是五星級賓館!”

圓圓很快變得釋然,她說:“我不住五星級賓館,就天天住家裡,家裡還有爸爸媽媽呢!”

尹老師對孩子的回應,真是教科書式的:有肯定,有共情,有展望,有愛。

擅長“哭窮”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了“負二代”

她向孩子傳遞了正能量:就算現在沒錢住五星級酒店,但通過努力,將來一定住得起。其實,住五星級酒店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有什麼樣的豪華,能比得上全家人幸福在一起呢?

內心被愛澆灌的孩子,就算物質上匱乏一點,也是富足的。

而那些整天唉聲嘆氣跟孩子“哭窮”的父母,帶來的是壓抑,是對現狀無力改變的消極,是告訴孩子要認命。

“哭窮”的父母,是孩子頭頂澆下來的一盆冷水。給孩子富足感的父母,則是孩子頭頂的一道光。

“身窮窮一代,心窮窮三代”。父母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維和眼界的窮。是用“哭窮”的方式,把侷限性繼續傳給自己的孩子。

下一次,請停止再對孩子“哭窮”。


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原創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部分圖/攝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