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唐朝時期的西伯利亞政權大漢國,是不是劉邦後裔?

vvhjhv


不可能是!原因有二;第一,作為皇室貴胄,無論當時也好,失國也罷,都把立足中原為根本,如劉備,未發跡之前以織蓆販履為生也要在中原。儘管漢室宗親人丁興旺,不可能跑到在當時屬天涯之地謀生,況起當時中原把此視為北冥之地。第二,包括當時曹魏,司馬氏與及後來各朝都未對漢室子弟趕盡殺絕,劉姓子弟遍佈中原,更不可能大老遠跑去極寒之地去的道理,既便使節官員,從人等也要千方百計回中原,而且遠離絲綢之路,更排除匈奴戰俘。所以你所問的此國姓要麼是冒名,要麼是別的劉姓人!要知到,劉姓不是從劉邦時才有,他只是劉姓之中一支,所以不會是劉漢之後。


學無止境Mxc


唐朝時期的西伯利亞政權大漢國,是不是劉邦後裔?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就好像中國史籍裡記載的“大秦國”不是嬴政或者嬴氏祖先的後代一樣,大漢國其實也跟漢朝沒有什麼關係。不過它的這個名字也確實獨特,雖然也可以算是從外語翻譯出來的名字,但卻也遵循了一個獨特的規則,今天咱們就來講講“大漢國”究竟說的是什麼人,他們又為何會被稱為“大漢”。


萬里之外有個大漢國

雖然“大漢國”這個名字在漢語裡很容易讓人誤會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但它在中國古籍裡卻真的是一個只在邊邊角的記載裡零星出現過的國家。關於大漢國,中國古籍裡的記載其實只有幾處,其中差不多最早的一個記載出自記載南朝歷史的《梁書·東夷傳》,在其中對這個大漢國有下面這句記載:

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餘里。無兵戈,不攻戰。風俗並與文身國同而言語異。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也很簡單明瞭,就是說這個大漢國在一個叫文身國的國家東面5000餘里的地方,那裡的人不喜歡武力和戰爭,他們的風俗與文身國類似,但卻說著一種不同的語言。不過光看這句記載恐怕是沒人能搞清楚這個大漢國究竟在哪,最多隻能知道它是離中原很遠,不然不會用離它5000多里的文身國來當地理座標。

中國古地圖裡畫的倭國位置

而關於這個文身國的方位,在《梁書》裡也提到了一點,說它位於“倭國東北七千餘里”。那麼“倭國”這個名稱一出來,恐怕很多朋友就知道了,因為倭國在古代基本就是指今天日本境內的古政權。所以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也就很有可能是位於今天日本東北方千島群島乃至庫頁島等地區的土著部落了。而大漢國又位於文身國的東方,那它也就很有可能是位於西伯利亞極東區域的一個政權了。

所以如果這樣分析,這個大漢國的地理位置似乎也比較確定。但問題是,在中國古籍裡,大漢國不是隻出現了這一次,而是還出現過幾次。其中在幾百年之後的《新唐書·回鶻傳》裡,對大漢國的記載還比《梁書》裡的記載更詳細了一些。《新唐書》裡說:

大漢者,處鞠之北,饒羊馬,人物頎大,故以自名。與鞠俱鄰於黠戛斯劍海之瀕。

這句記載裡倒是說明白了大漢國為什麼被稱為大漢,是因為他們那裡的人都特別高大,所以自稱大漢。但這個“大漢”和《梁書》裡的“大漢國”在地理位置上卻似乎完全對不上。因為這個大漢是位於“鞠國”的北方,和一個在唐朝非常有名的族群黠戛斯一樣,都位於一個名叫“劍海”的水域旁邊。

貝加爾湖和葉尼塞河流域

而黠戛斯在唐朝曾長期遊牧於漠北地區,劍海則很有可能是指貝加爾湖及其以北的葉尼塞河(曾被稱為劍河)流域,因此《新唐書》裡的這個大漢國雖然也是位於西伯利亞地區,卻和《梁書》裡的大漢國大致方位相距接近萬里,所以雖然都叫“大漢”,卻很明顯並不是同一個族群。

“大漢”這個名稱成為了鑰匙

不過雖然《新唐書》裡的大漢和《梁書》裡的大漢國並不是一個族群,但《新唐書》裡的大漢的命名方式其實卻是非常有啟發意義的,也就是說那個族群被稱為大漢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和漢朝有什麼關係,而是因為這個族群的人身材高大,所以這裡的“大漢”其實跟“彪形大漢”裡的“大漢”意思相近,也就是“大人”的意思。那麼《梁書》裡的大漢會不會也是因為這個方式被命名的呢?別說,經過近代一些學者的研究,還真的通過一些蛛絲馬跡發現了類似的線索。

美洲極地的因紐特人

而這個線索也非常有意思,因為它實際上甚至涉及到了美洲大陸。大家知道,西伯利亞就在咱們中國的北面。而說起美洲大陸,恐怕多數人會認為它是在地球的另一端。但西伯利亞和美洲大陸卻是鄰居,中間只是隔了個並不算寬的白令海峽。而現代主流觀點認為,美洲大陸的土著居民是在遠古從亞洲大陸通過還沒有成為海峽的白令海峽地區遷徙到美洲的,時間大約是1萬多年前。而他們到了美洲之後,因為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大致分成了兩個族群,即溫帶和熱帶地區的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寒帶地區生活的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

而“因紐特”這個名字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大漢國”關聯起來。因為因紐特(Inuit)是這個族群的自稱,而它的意思就是“人”,也就是說它的意思和“大漢”其實是非常接近的。而按照《新唐書》裡“大漢”的命名方式,那麼《梁書》裡的“大漢國”的詞源也確實很有可能是指自稱為“人”的某個民族。但如果這個假說成立,難道是說在南北朝時期,中國人就知道位於美洲大陸的文明存在了嗎?其實嚴格地說倒還不至於。因為在離因紐特人聚居地不遠的亞洲大陸上,其實還生活著一個與他們非常類似的族群,名叫尤皮克人。

楚科奇半島的位置

尤皮克人其實就生活在歐亞大陸的最東端,緊鄰白令海峽的楚科奇半島。而他們的語言和因紐特人同屬一個語系,也就是說是非常接近的。因此有些時候,尤皮克人也會和因紐特人一樣被稱為愛斯基摩人。但“尤皮克”這個名稱則是他們的自稱,意思是“真正的人”,而這個名稱在古代和“大漢”的意思就更接近了,而且他們所生活的位置也和《梁書》裡“大漢國”的位置非常接近。而這些極地民族因為生活在人煙極其稀少的苦寒之地,所以很少會與其它族群爆發戰爭,因此這一點也比較符合“無後戎,不攻佔”的“大漢國”。所以這個族群確實有可能是“大漢國”所指的族群了。

可能是中國古籍裡“大漢國”後裔的尤皮克人


所以其實《梁書》和《新唐書》裡所提到了兩個大漢國其實都跟漢朝沒有什麼關係,而很有可能都是因為他們的自稱在古漢語裡可以被翻譯成“大漢”,所以就這樣叫了。但這也說明,雖然古代不同文明之間相互隔離,但通過一些間接的聯繫,古人的眼界其實也遠遠超越了中原及周邊地帶,以至於遠到歐亞大陸盡頭的一個小族群,可能也曾在中國古籍裡留下過一些印記。


桃花石雜談


不大瞭解。


齊聲喚賢


對這句話不能只看表面文字

大漢,有三種意思:

1、身材高大強壯的男子,典型的就是山東大漢;

2、劉邦建立的漢朝,已經之後追尊的以漢為國號的政權,如侯景、劉志遠、劉巖、陳友諒等都自稱大漢皇帝;

3、古代通用口語中對傭工的稱呼。

《新唐書》認為大漢是其人因為人物碩大的特徵而自稱。但這個說法不大可能,因為大漢(即身材高大強大之意)是漢文化中的稱呼,在西伯利亞的部落,不大可能知道漢文化中的大漢之意。

除非大漢這個詞語在唐朝時期非常流行,和英雄有著一樣的崇敬之意。大漢這個詞語經過回鶻汗國、黠戛斯汗國的傳播而被這個西伯利亞部落所瞭解,因為自己的身材高大而用這個漢文自稱。

但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後世文書中並沒有記錄大漢這個詞語在唐朝的流行。因此《新唐書》的“人物頎大,故以自名”應該是宋人的自我猜測。

大漢,應該是唐人對其人自稱,或回鶻、黠戛斯對其人稱呼的音譯。

在中國歷史上,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名稱,基本上都是其自稱的音譯,不大可能存在少數民族用漢語詞語作為民族自稱的。

和劉邦後裔更是扯不上關係

不管是西漢的劉邦後裔,東漢的劉邦後裔,蜀漢的劉邦後裔,都不可能跑去西伯利亞。唯一的可能是西漢和親匈奴公主所剩餘的後代。但西漢和親公主後代都是匈奴貴族,如果有意以劉邦為招牌,都會像劉淵一樣自稱西漢後裔,南下奪取政權。

在西伯利亞自稱劉邦後裔,說給鬼聽咩?

所謂大漢國,其實就是一個部落而已,依附黠戛斯汗國和回鶻汗國。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看來,九年義務教育開展的“文言文”教育還是不夠深入呀!

文言文教育還需再加強,不然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個問題了。

請仔細看看清楚了:

  • “人物碩大,故以自名”!

翻譯一下:

  • 人長的高大魁梧,所以用自身形象為名。

另外:

  • 大漢者,處鞠之北,饒羊馬,人物頎大,故以自名。與鞠俱鄰於黠戛斯

全句翻譯一下:

  • 大漢國,在鞠之北,多產牛和馬,其國人生來高大魁梧異常,所以就用了他們自身的形象做了國家名字,與鞠都在黠戛斯劍海之濱。

這個所謂的"大漢國“和劉邦沒有一毛錢關係。此處所謂”大漢“乃是”山東大漢“之”大漢“也。

這些回鶻人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文明落後,雖然也自己創制了回鶻文字,一則不夠用,二則為了和大唐打交道,也常常使用漢文,所以才有漢文意義上的“大漢國“之國名出現。

並且在大唐時期,這個“大漢國”也不是唐朝的賓服之國。

在當時,黠戛斯是漠北地區的“地區性大國”,很多漠北小國依附於他生存,這個“大漢國”是其中之一。

唐朝對漠北和西域實行的是“羈縻統治術”,大唐地方政府都護府只和少數民族的首領們打交道,那些少數民族的首領被委任為刺史和都督職務。

為了經濟利益和貿易特權,那些首領對被唐朝“羈縻”甘之如蜜,非常願意和大唐打交道和開展貿易往來,開展貿易必須用漢文呀!為了便於交易,不少回鶻人都起有漢文姓名的。所以漢文在漠北出現一點也不奇怪。

這個大漢國雖然因為離地區大國黠戛斯太近,不得其便和大唐友好,不過他們還是“上過貢”於大唐的,當然了,其實是貿易。

至於,他們是知道中國有個大漢朝,故意套近乎起個”大漢“名字;還是無意為之。

葭明通就不知道了,請明白人在評論區賜予答案!

也許是我們給他們起的這個名字呢?

不知道。



葭明通半瓶歷史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唐朝時期西伯利亞政權的大漢國並不是劉邦的後裔,準確的來說它們與劉邦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國家建立開始所執行的理念以及一些形式作風來看,根本不屬於華夏漢人的血統和傳統。

事件回顧

其實唐朝時期西馬利亞政權的大漢國並不單單是在唐朝的時候就有過記錄,甚至在隋朝的時候也有過記錄,隋朝與唐朝中間的那一段亂世時間段裡仍然有過與西伯利亞大漢國相關的記錄,只不過這樣的記錄往往寥寥幾筆,單純的一筆帶過,對於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詳細記載。

但是當我們去回顧歷史,尤其是回顧一些外國的史記資料就不難發現,西伯利亞的大漢國之所以命名為大漢國,只有一點原因,那就是他們長的人高馬大,而且看起來非常的壯實,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的國家才決定要用這樣的稱號來稱呼自己的國家,更寓意著一種積極向上、永遠也打不垮的模樣和狀態。

沒錯,這就是事實

好了,其實搞清楚這一點就可以了,唐朝時期西伯利亞政權的大韓國,儘管從某些時間節點以及從人口的遷移起到角度來看,的確有可能與劉邦有過牽連或者有過關係,但是從當時的政治發展以及軍事發展背景和他們國家的命名方向來看的話,和劉邦所建立的大漢王朝沒有任何的聯繫。

但是有一點,劉邦終究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儘管與他相關的民間野史數不勝數,而且劉邦給大家的印象永遠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表面君子。

可有一點,劉邦建立的大漢王朝,從某種程度來說的確改變了華夏的歷史進程,而且從劉邦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執政期間,這一段時間裡面的確揚了華夏的國威,對於整個華夏文明的傳承以及整個華夏地位的提升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劉邦不一定是偉大的,也不一定是崇高的,但是劉邦對於整個華夏曆史來說,起到的作用卻是不可磨滅的。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