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都听说过孔融四岁让梨,可长大后的孔融却因讥讽曹操而死

历史的长河中,有过太多的文人墨客留下足迹。甚至有些人是少年成名,本文要讲述的这位便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神童,孔融。说起孔融,这位是儒家思想开创者孔子的后代,并因此而闻名于世。并且孔融也是少年成名,是一位"少年神童"。这位神童的童年出现了一个文明千古的故事,那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由来

《三字经》当中出现的"融四岁,能让梨"这个历史典故,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哥哥们一起吃水果。然而聪明的孔融却只吃小个的。大人便问他,问什么只吃小的。孔融却回答说,我年龄最小,吃的少,所以应该拿最小的。

都听说过孔融四岁让梨,可长大后的孔融却因讥讽曹操而死

在我们现在人看来,四岁的小孩,说出来的话语,却是比得上大人的语气。或者正是因为他的聪慧,小小年纪便懂得了很多道理,所以世人都认为,小小的孔融是个少年奇才。如果现在四岁的小孩,懂道理的还真是屈指可数。

都听说过孔融四岁让梨,可长大后的孔融却因讥讽曹操而死

不过话说回来,孔融的确是一位有才能的人。被称为建安七子的他,诗词歌赋,可以说十分的拿手。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性格,而且一旦认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孔融当然也是如此。

都听说过孔融四岁让梨,可长大后的孔融却因讥讽曹操而死

在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由于才学出众,博古通今,对于文学上的事情,十分勤奋好学。等到了孔融十六岁的时候,孔融的哥哥有一个朋友名字叫张俭。当时张俭确是州郡要捉拿的犯人,逃到了孔融的家里,孔融见其可怜,便收留了此人,只不过没有人想到,最终还是被人告发。张俭逃脱之后,孔融一家人便逃不了干系。而且在认罪伏法方面,一家人争相认罪。这场面,竟然让在场的州郡也开始难以断决,最终定罪于孔融的哥哥。

或许此件事情的发生,也就彻底的改变了孔融的人生价值观,对于那些不好的官,总是无情的对待。

《后汉书郑孔荀列传》:……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州郡礼命,皆不就。这当中编辑在了当时孔融对于州郡的长官并不给面子,一来是因为当年事情的怀恨,另外一件事便是文人特有的桀骜不驯的气质。

都听说过孔融四岁让梨,可长大后的孔融却因讥讽曹操而死

刚正不阿的孔融

话说孔融那刚正不阿和桀骜不驯的性格的确是十分强悍的,尤其痛恨那么贪官污吏。而且以孔融的性格,那是绝对不惧怕权贵之人。尤其是东汉末年,宦官专政之后,宦官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于是孔融的检举报告中,很多都是这些宦官的子弟们。后来被何进逐步接管朝政,因为性格原因,在一次和上司不合的过程中,借口辞官回乡。

直到后来,孔融被重新任用,因为和董卓有些意见不合。董卓这个人也挺有意思的。便将孔融安排到北海之地。那里的黄巾军人数众多。有一次玄德公刘备就曾带领自己的部队前来支援孔融。

都听说过孔融四岁让梨,可长大后的孔融却因讥讽曹操而死

《后汉书》:时,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

在接任北海的之后,孔融也没有闲着,招兵买马,发传单。和州郡他们商量对策。同时作为儒家的后代,儒家文化的宣传自然是少不了的。设置城邑,建立学校等等。孔融在北海的所作所为,绝对做到身为一个儒家人的典范。被当时的人称为"孔北海"

身居朝廷,傲慢被杀

等到了汉献帝迁都许昌的时候,孔融也被提拔到了朝廷里面担任各种官职,总之就是来朝廷里面给汉献帝帮忙。但是在朝廷为官的孔融,反而变得越来越骄横了起来。对于当时的权臣曹操来说,没有一丝的尊重。对曹操进行侮辱,讥讽。可是此时的曹操早已不复当年。不管是权利还是实力都十分强悍。

都听说过孔融四岁让梨,可长大后的孔融却因讥讽曹操而死

可此时的孔融貌似并没有察觉出来什么。并不知道收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反而愈加的猖狂。即使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曹操的性格多疑,个人认为,敢于对曹操进行这种侮辱的人,真的不多。但是曹操的"小宇宙"早晚也有爆发的时候,再后来,终于让曹操抓到了机会。因为一个言论似乎有些违背儒家思想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是孔融却不这么想。于是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成功的将孔融杀害了,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总结

虽然说孔融是当时的一代名儒大家,但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做得并不是十分到位,甚至有些欠缺,少了几分谦虚和谨慎的态度,放眼望去,曹操阵营当中,有几个可以敢和曹操吹胡子瞪眼的,很少有。那么傲慢的孔融,被曹操所杀也就情有可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