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北宋灭亡后,当地百姓在金朝的统治下生活得如何?

MLAL涛


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总是会把钦徽二帝的悲惨遭遇写出来,然后就开始叙述金军攻城之后对百姓的屠杀、对妇女奸淫等。

但问题问的是金朝统治下的汉人生活,也就说金朝代替宋朝后,已经离宋朝政权有一段时间了。并且金朝统治下的汉人生活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

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并没有很悲惨

事实上金国是一个比清朝汉化更严重的王朝,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吸收汉文化,这就导致金朝更在意维护上层统治的稳定。因此,他们对于汉人并未采取非常残酷的行为,当然不能说没有,只是远没有到肆意杀汉人、奸淫妇女的场景。

根据史料记载,金国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其人口一直在逐步上升,从原来的四千多万上升到五千多,而其中女真人口不到百分之十。

金朝统治中原期间对汉人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改革,其大致的管理手法也是继承了宋朝时期的方法。

在某些农村地区的生活与宋朝统治时期更是没有差别,唯一不同的就是战争过后,宋朝的高层官员都已消失,而平民百姓照样过着自己的生活,所以不能说金朝统治下的汉人过着水生火热的生活。

奴隶制

对于宋朝相比,金朝统治期间唯一多了一个特点就是奴隶制,但这是封建社会制度影响下的产物,奴隶的存在本身就是金朝社会的一个特征。

作为奴隶一直是金朝社会中的最底层,中国历史上也一直有奴隶的存在,包括满清的奴才也是一个性质,而奴隶的存在是社会问题,并非民族问题。

有时候发生战争,百姓沦为奴隶,或遇到饥荒、贫穷等也会卖掉子女为奴的,比比皆是。这种性质的存在并非某个国家某个朝代产生,而是世界共有的特性。因此,金朝统治中原时期出现的奴隶,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对汉人的暴政。

剃发易服

在我们熟知的剃发易服除了清朝有过外,金朝初期也有过这种政策,但到了海陵王和金世宗时期便废掉了这个政策。

(金废帝海陵王)

在汉人看来这种行为是非常不能接受的,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尊严,但作为弱肉强食的封建社会,从民族自尊角度出发,金国提倡女真民族对传统习俗的保留也是无可厚非的,谁让我们汉人被侵略了呢?

北宋灭亡时,金朝刚刚崛起时,汉人或契丹人对金朝的统治确实极度仇视,武力控制下的汉人生活极为痛苦。

但在海陵王时期,金朝开始重儒学、兴文教,此后的文人到百姓生活都有所好转。到金世宗执政开始慢慢开始出现盛世。对于剃发易服这个政策也被废除,因此汉人的生活状态也逐渐恢复到了北宋统治时期的轨道。

短暂的盛世

海陵王与金世宗时期对中原文化非常敬仰,生活在汉地的金人也以中华正统自居而自豪,最夸张的是,他们把汉人称为“南夷”,自己却称汉人。当时的统治者已经把金朝视为正统王朝的一环,而各族在金朝的统治下生活越来越稳定。

然而,这样的平静的生活也就持续了五十年,蒙古开始入侵中原,但各组在蒙古面前却表现出了更强的气节。

待元朝建立后,各族在蒙古的统治下生活才是噩梦的开始,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对异族的仇恨。元朝灭亡后,朱氏王朝对金朝没有任何的文化任何和古国情怀,因此在金朝百年后又被打上了异族政权的标签。

但事实上如果没有蒙古的入侵,没有明朝的仇视,金朝的文化认同感可能会比现在更为强烈。


大国布衣


这要分地方。

  • 河南和幽云地区的汉人,生活得相当不错,有些汉人甚至成为金朝的汉人世侯。但河北等地的汉人,就如同坠入地狱一般。

金朝境内一直都有大量的汉人。根据泰和七年(1207)的人口统计:

  • 金朝人口有870万户、5600万人,囊括女真、渤海、契丹(含奚人)、 汉人(含南人)四大族群。汉人是人口占比最多的。


由于汉人多,女真人少,所以在最开始时,金朝采取了很多歧视性政策。

例如,括地、括田,就是说清理汉人的土地,将其重新分配给女真人,有点像后来清朝的圈地。

因此,在金朝初年,汉人和女真人的关系不睦,汉人的生活待遇很一般。

然而,等到金朝中后期,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 先是汉人的组成变得更为复杂。随着金朝攻取了很多北宋的土地,汉人被区分为旧辽故地之辽地汉人,还有宋朝北部之宋地汉人。


由于宋地汉人的文化水平很高,所以得到金朝统治者的赞赏。

自海陵王、世宗时期开始,就不断提拔来自北宋的汉民,成为政治地位仅次于女真官员的群体。

正是因为吸收了宋朝的汉人士大夫,金朝才学习了华夷之辨这些知识,以中国正统而自居。

因此,在世宗朝以后,大部分汉人士大夫都对金朝有了认同感。


HuiNanHistory


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感觉金朝统治下的中原百姓一个个都心怀故国,对女真人恨之入骨,天天盼着“王师”来光复,长大了才发觉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

金朝统治初期,一方面与南宋的战事频仍,另一方面对中原百姓的压迫也很重,因此那时的中原百姓生活是很悲惨的。随着金宋和议的签订,金朝在中原的统治逐步稳固,情势开始慢慢改变。

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颜亮酷爱中原文化,在位期间大力推进中原化,把首都迁到了北京,并努力塑造自己中华正统的地位,大量起用契丹人和汉人,这些为政举措拉近了女真人和中原百姓的距离,使中原百姓逐渐对金朝产生了认同感。继位的金世宗更是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经济,开创了大定之治的繁荣局面,被誉为小尧舜。中原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过得比宋朝治下的百姓还要好了。宋朝,被陈寅恪推崇为中华文化的登峰造极之世,实是靠搜刮民脂民膏养出来的,老百姓的生活可谓穷苦不堪,两宋三百余年,大大小小农民起义竟有四百余起,平均每年都有农民起义爆发,逼上梁山就是出自这个宋朝。

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带来的就是老百姓的拥护。自古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老百姓才不管是谁来当皇帝,只要你有德,行王道,施仁政,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就认同你,拥护你,保卫你。《射雕英雄传》的时代背景已经是金世宗之后的事情了,此时金朝统治下的中原百姓对金朝的认同度已经非常高了,而曾经的故国——南宋已经被他们视为敌国了。当南宋宰相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的时候,中原百姓非但没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反而积极报名加入金军,和他们的女真同胞并肩战斗,共同抵御南宋蛮子的“入侵”,所谓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完全是陆游同志一厢情愿的臆想。


唐辽金元明清


谈金朝下汉族人生存状况,首先要说金朝的统治特点,粗糙,粗糙不代表不好,也不代表好。讲几个栗子。

第一个,盐。北宋盐政大概背景是,官方采盐,卖给商人,40多文/斤。商人买盐,需要兑换各地铜钱/铁钱/纸钞;运盐,需要纳捐各地关税,相当于多交了几笔流通税,然后卖盐。北宋市面上每斤50文以上,南宋由于通货膨胀,要更高,绍兴年间能达到2贯(1200-2000文),平常年月本钱15文上下,卖150-200文,这里面可谓惊天利润。盐税占宋收入60%-80%,至关重要,由于课税太高,私盐屡禁不止,有巡盐官和巡盐弓手来查私盐。金朝基本沿袭。

大定29年,金朝盐价是38文/斤(卖商人价)。朝廷发现,巡盐兵丁会带着私盐去诬陷人,借以敲诈钱财。就下令,巡盐兵不准入室搜索,但这进一步加深了巡查私盐的难度。山西等地百姓都用私盐。朝廷讨论这件事,很多大臣都就认为,巡盐官不仅会诬陷良民,还难以发挥作用,干脆咱和私盐卖一个价,20文/斤,巡盐人员就能全撤。于是次年就裁撤了巡盐人员,市面上的官盐,不说20文/斤,少于30文/斤是肯定的。

南宋同时怎样对待私盐屡禁不止的呢,1. 刺配私盐贩 2. 私盐的中介连坐3.水军投入私盐检查4.各县官员私盐查禁有连带责任5.巡盐官奖励查封的一半货物。盐的成本是金10文宋15文,但卖盐价格是金20-25文,宋150-200文。所以金宋边境卖盐,能获利十倍,淮南宋人多吃金盐。

说茶,由于从宋进口大量的茶,金章宗决定种茶,官价收购每斤600文,由于利润丰富,可以上下其手,部分地方官便强迫农民种茶,部分农民也搞起了私茶,为抑制这些,官价很快改为每斤300文,随后甚至取消了种茶。

金银矿,金银矿在宋也是国营,王安石变法后官私二八抽分。北方农民冬天很闲。金朝农民冬天去开采金银矿,屡禁不止。大定三年,世宗认为,反正禁不过来,不如开放给民,收5%的税。市面流通税收1%,后来有人建议流通加到3%,但宰执觉得那样就会有很多人隐匿金银交易,反而不如1%。

宋的统治是很官僚的,以盐为例,隐蔽地征税,一斤官盐其实90%都是税,造成市面上盐价很高,也豢养了大量打击私盐的人员和机构。金朝统治粗糙,官僚势力弱小,在这些方面它没能力靠监管人民来获取暴利,基本采取弱势政府的方式,裁撤机构、降低官方获利。剥削少,这是好的方面。

铜钱,宋缺铁金缺铜,铜钱实际价值大于纸钞,各户人家藏钱用钞,于是金朝法律规定,藏钱不得多于2万贯。

茶,在和宋的贸易中,茶是主要是进口产品,且茶多被认为是无用之物,于是有泰和禁茶,七品以上官员才能饮茶,所有人不得存储买卖馈赠茶叶。

高利贷,宋元高利贷获利极高,年利50%-70%司空见惯。王安石青苗法用官方年利40%的来抑制民间高利贷。金朝则是,强制规定30%以上高利贷违法,当然中期学习了宋的经验,放14%的官贷来抑制高利贷。

这几项规定全是一刀切,执行效率可想而知。青苗法的水平明显比这几项高得多,这是不好但也没很大危害的方面。

括地。可以说这是导致金朝灭亡的一个关键的罪魁祸首。金朝生死关键在河北山东。迁都和封建九公失了河北,括地失了山东,纵使河南陕西还算忠诚,也回天无术。

背景是金朝发展到中期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女真人贫困化。普通女真人耕地不足,比汉人还穷。当然不是女真人善良,而是金灭宋太突然,根本没有统治汉地的计划,伪齐成立后就收敛了抢掠行为。结果女真大量移民时,发现汉人邻居已经占据了大量土地,缺乏生产资料,又不能圈地,(因为社会稳定,汉人一样是子民),只能去开荒…

金朝法律,开荒前七年,可以向朝廷借贷,可以不纳税,就这样也没人愿意开荒,你就知道难度了。加上女真人自身农业素质不高,就穷了…

作为金朝,不可能面临统治民族经济的崩溃,金朝采用括地。就是国家强制收购,再租给女真人耕种。国家规定是强制收购,到了下面,就是明抢。战争期间女真人明抢,也没人管,但和平时期国家明抢,这可是完全足以激起民变的。括地直接激起了红袄军起义。

括地这个规定,可以说非常非常粗糙,完全对官吏的贪腐程度没有估计。这种强制收购的负面效应足够颠覆金朝,却被官僚机构忽视了。

海陵王南征,除七品以上官员留马一匹,强征所有民马。

这个粗糙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以事任官以事征税,战争时间会摊派大量战争税,强征大量物资,征募大量兵员。

总体而言,考虑税,地,盐等方面,金朝治下的农民比宋压力要小,但金朝统治很粗糙,有些决策是直接剥夺财产,特殊时期会一次性征敛大量财物。比如你要是海陵王时期的河南农民,章宗后期的山东农民,会有概率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凤竹年少


所谓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古代百姓关心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追求的是活下去以及更好的生活,他们不会关注又是谁坐了天下,反正都是一样纳赋交粮。战乱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金朝作为北方部落发迹而占据大半个北方的王朝,战乱地区百姓遭受的痛苦和灾难应该不会少。

首先来看金朝在巅峰状态下先灭辽朝,后灭北宋,疯狂的背后是大量百姓的被迫付出。

完颜阿骨打作为开国之君,的确像所有开疆拓土的帝王一样,高瞻远瞩,善于谋略,苦心孤诣将压迫自己民族的辽朝摧枯拉朽一般推翻,经历战火动乱前辽朝百姓归于金朝所有。金朝后继者又再接再厉,伐北宋,果然厉害,一举打下了北宋的都城开封,俘虏网罗了宋徽宗、宋钦宗以下等皇亲贵族成千上万人,只有一条鱼漏网-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临时被派到南方得以幸免,史称靖康之变,南宋叫靖康耻。

打仗凭的是硬实力,不管哪一方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朝作为战胜者,更是要付出更大的成本,这些不可能只让本国人民出,关键此时金朝的制度、生产力是要落后于辽朝和北宋的,巨大的战争开支怎么弥补,那只能从战败国想办法,于是先搜刮辽朝、北宋的皇亲贵族、达官贵人、地主老财,搜完了接着就是普通百姓了,玩过命的金兵哪会手软,管你是谁,看到好的事物通通据为己有。

如此一来,大批的民众在惊恐中破产失地,甚至丢了性命,简直是度日如年,水深火热!南宋初期,南方的人口激增,南来的北方人口甚多就是明证,大家要活命,只能逃离是非之地啊。

其次是北方稳定后,金朝的百姓又在统治制度上遭受了压迫。

金朝统治者站稳脚跟后,发现纵兵劫掠是不能统治长久的,把人抢光、杀光那光有地盘有什么用呢?于是开始实行稳定人心的政策,但怎么统治这么多的汉人又是一个问题,金朝统治者以前没干过啊!刚开始也没有什么方法,但有人头脑灵光,建议先建立一个傀儡政权,让金朝上下看一看汉人治理国家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傀儡国伪楚和伪齐国粉墨登场了,投降了金朝的宋朝大臣们专业能力还是有的,很快就恢复了社会持续,但他们又增加了一条罪行,那就是要帮助金朝去搜刮民脂民膏了。百姓们本来高兴啊,社会秩序终于恢复了,金兵们不再乱来了,可是新政府也没让他们悬着的心放下来,赋税少不了让他们多缴纳,这日子能过好吗?

同时,一批新的贵族吸血鬼又诞生了,这就是金朝的王公大臣们,他们来了,还有金朝的老老少少们,带着高人一等的骄傲闯进了金朝统治范围的边边角角,他们慌着抢占良田,使唤亡国的百姓,当地百姓更是有苦难言……

金朝的中后期,统治者们被强大的中原文化给同化,百姓也就适应了金朝的统治。

金朝的中后期,接班统治者的皇子皇孙们已经在北方的大地上从小到大的生活了几十年,享受了原北宋等国家遗留和南宋流入的先进制度和生产力,早已经忘却了祖先们在苦寒之地茹毛饮血的滋味。金朝上下被汉文化高度同化,已经彻底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比如金熙宗从小都对汉文化高度喜欢,文化的熏陶让他认识到祖先的野蛮是要摈弃的,他在位时,重用汉臣,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当然女真人中也出现了不少喜欢汉文化,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学者,比如耶律楚材。这一时期,老百姓的日子应该好过一点,毕竟事情都有章可循了,按照自己以前熟悉的路子在走。

最后,讴歌赞扬一下那些不畏强暴,起身英勇反抗的人们,他们是那个时代耀眼的明星。

金朝灭北宋后,北方宋朝军队基本散的散,逃的逃,正规军在北方地面上不复存在。面对金兵的残暴屠杀,不屈的人们勇敢的站了出来,他们纷纷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与金兵进行殊死搏斗,一时反金义军蓬勃发展,河北、山东等地遍布几十支义军队伍,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家园,其中出名的一支就是“八字军”,他们个个脸上刺着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因此得名,他们的首领王彦更是一代明将。

还有一个在金朝统治下后来去了南宋的人-辛弃疾,这也是小编最为喜爱的历史人物,他也是北方不屈百姓中的杰出代表,他创造出来的作品至今读来脍炙人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看看这豪迈的词句,生在那个时代是不幸的,亦是万幸的,可以见证这么多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传说……


巷陌观史


这种耻辱是任何一个有血性的华夏儿女难以承受的。

仇恨:小则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大则亡国之仇,灭族之恨!北宋靖康年间亡国就属于这一类。

汉家女子被掳走,遭到禽兽般的金兵小番的蹂躏。耻辱至此,任何有一点血性的民族都会为此应感到受辱、愤怒之极!重提此事,简直是在往曾经的华夏民族伤口上撒盐。这是国之耻!

连被掳走的皇宫嫔妃、公主、宫女都成了金兵玩弄的性奴隶,北宋沦陷区的广大女子的遭遇可想而知。要不然岳飞也不会发出:臣子恨,何时灭的怒吼!

亡国奴三字是一个民族最大的屈辱!真想象不到近百年淮河以北的大宋遗民是如何渡过的。

金做为一个游牧民族,不可能在中原长呆下去,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张邦昌,此人干不多久,为免遭痛骂,也掛官而去。此时太行还有十五万宋朝遗民组成的义军。实际上这一地区早已成为金兵不能控制的游击区。

善恶终有报,只是早与迟。不久新兴起元帝国把金驱赶至黄河一带,金乞求与南宋联手抗元,遭南宋拒绝。金亡后不久,南宋也亡。这其中的历史教训还是值得后人总结的。


晚亭与落霞同晖




从1127年北宋灭亡至1234年金国灭亡,金国直接或间接控制淮河以北百年,没有办法用问答的形式就问题作详细描述,还是从南宋初年北方遗民的遭遇谈起吧



浅谈金初期北宋遗民的生存状况




1.换衣.理发


(建炎三年.1129年)元帅府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法者死

刘陶知代州,执一军人于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韩常知庆源,耿守忠知解、梁,见小民有依旧犊鼻者,亦责以汉服,斩之。生灵无辜被害,不可胜纪

时复布帛大贵,细民无力易之,坐困于家,无敢出焉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三十二


没有把发型留成图中右下角那位洗马帅哥的潇洒模样,出门就是送人头。只留了那种发型仍然出不了门,衣服还得按骑着马的那位帅哥的款式来,不能有盘扣,衽也得反着来





2.奴婢与坑爹







建炎四年(1130年)十二月辛未,是日,大索南人,及拘之于路,至癸酉罢,籍客户拘之入宫。至次年春,尽以铁索锁之云中,于耳上刺官字以志之,散养民间。既而立价卖之,余者驱之达靼、夏国以易马,亦有卖于蒙国、室韦、高丽之域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

建炎四年十二月,金军统帅粘罕搞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大狩猎,猎物就是“南人”。第二年春天,金人把猎物们用铁链锁着押往云中,耳朵上刺着“官”字标志的猎物们被牵上市场明码标价出售,没卖完的被拿去与西夏换马,还有一些猎物被卖到蒙古、韩国等地方

据《青宫译语》介绍,金人做人贩子十很诚信,十个“南人”换一匹马,一个“南人”仅值二金。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中原士大夫为宗维所掠,聚之云中,至者无以自活,往往乞食于路。宗维见之,畏其众也,驱三千余人坑之城外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

粘罕的猎物中有一大批肩不能挑背不能扛的士大夫,这批人被视为残次品,大量滞销,士大夫们在云中只能以乞讨为生

粘罕觉得大批乞丐极大地影响到了云中的市容市貌,下令在城外挖了个大坑,一次性收容了三千多人





3.标准地域黑


绍兴二年(1132年)金国开科举,粘罕下令不许录取中原读书人

宗维谕主司,勿取中原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五

考前,粘罕立马考场,羞辱并赶走了年龄大的举子。因为磁州人胡砺与另一位金国大臣知制诰韩昉关系好,考前把籍贯由磁州改为燕山,荣登榜首





4.逼良为奴


绍兴八年(1138年),是夏,元帅府下令,诸公私债负无可偿者,没身,及妻女为奴婢以偿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

1138年金熙宗完颜亶改元(由天会改天眷)大赦,下令“凡负债皆释去”。此举影响到了在辖区广泛开展PTP业务的各军队高层利益,为了不使自己的血肉钱化为乌有,金元帅府公然抗旨,下令凡不能一次性偿还所有债务的人全家为奴抵债





在刘豫的大齐境内,大伙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呢?




5.壮丁与田赋


绍兴五年(1135年)八月,己酉,赵鼎进呈探报,刘豫将山东百姓六十以下、二十以上皆签发为兵,每亩科钱五百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

南宋经吕颐浩、朱胜非、赵鼎、张浚等几任宰执的治理下已经摆脱了初期的困境,进入了“小元祐”时期。刘豫在征发大量丁壮后,仍对农民课以重税




6.刘豫的商税


刘豫的历史使命是“南拒宋军,替金敛财”,征发丁壮后,妇孺老弱残根本没有承担高额田赋的能力,面对拿着砍刀催收田赋的伪齐官吏,卖身人家都嫌吃得多的老百姓只有一个办法------卖儿子

只要有买卖,就会产生税收。刘豫在这股卖儿子大潮中敏锐地发现了商机

绍兴五年十月,伪齐刘豫令,民鬻子,依商税法,计贯百而收其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四





两宋税制繁复沉重,南宋盐税在商税中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两宋盐价高企,劣质宋盐的价格是周边政权盐价的数十倍,但总的来说宋朝着眼的就是“钱”;我大金不但要钱,小命也可以笑纳,两手都很硬,两手都要抓




为国钓鱼


北宋灭亡后,当地百姓的生活,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除了北宋灭亡初期,金朝实行残暴统治。一切稳定之后,普通汉人一如既往地生活,改朝换代就如同新年挂历一般,撕了一页之后,新的一页重新开始。

借用《剑桥中国史·辽金西夏史》的说法,就是:

“在中国农村地区,生活与在宋朝统治时期肯定没有太多的不同,而像开封那样的城市生活,我们也不难想象,当攻城的激战过去以后,生活很可能就一切如故,惟一不同的就是宋朝宫廷和它那帮高官显宦已不存在。”

在这里,并不是借助外国人冒充权威,强化“金朝统治下的百姓无太大变化”这一观点,而是这一观点:一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二来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是什么?为维护和强化少数统治者的利益。

换句话说,金人统治的地方,不论是汉人、还是契丹人、女真人,只要他们服从统治者的安排就行了。金朝所在的历史时期,又是纯粹的封建王朝,朝廷靠土地来获取收益,而收益的高低,则是靠人。

人的基数越大,统治者的利益就越大。

事实上,金国灭掉北宋之后,金国的人口总数是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由最初的4000多万一直增长到5000多万,而女真人的比例,没有超过10%。

从人口增长数据来看,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同胞,并没有持续受到“残酷”的压迫。

不过,金人毕竟是少数派,在统治汉人时,必定有与北宋不同的方面。

北宋灭亡初期,金国施行剃发易服

宋人所著书籍《三朝北盟会编》多处记载,北宋灭亡之后,金国在原北宋境内强制推行剃发易服:

“金人欲剃南民顶发,人人怨愤日思南归。”

在这本书里,金人称宋人为南民、南人等。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金人想要把宋的土著居民全部剃掉头发,因此,宋人土著纷纷抱怨,且十分想跟着南宋高宗去南方。

金人所著的《大金国志》也有记载:

“元帅府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法者死。刘陶知代州,执一军人於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

元帅府,即金人皇宫。这句话的大意是,皇帝禁止老百姓穿汉族的衣服和发样,如果有人敢违抗,则处死。代州知府刘陶,就抓到一个没有严格遵循剃发易服命令的人,他虽然也剃了发,却不和样式,故而将其斩首。

然而,金国的剃发易服政策执行的相当不咋滴,仅仅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就不了了之收场。后来,干脆实行一国两制的雏形——分制制度,即汉人按照汉人的生活方式生活,金人按照金人的生活方式生活。

到了金海陵王完颜亮弑君继位,干脆废除了“剃发易服”的命令。此时,北宋已经国灭20余年。可见,女真人的老祖先也并非一味地顽固,还是有变通之理的。

金人在汉地强行括地

括地,指的是金人统治者强行收走汉人的耕地,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卖给金人耕种。

随着金国国土面积的增加,金国的统治民族——女真人,不断地迁徙到新占领的地方。到了这些地方之后,女真人很快就发现,生活上他们水土不服,生产上他们不适应汉人的耕作方式。更坑的是:女真人缺少耕地。

从女真人第一次(靖康二年,北宋尚未灭亡)大规模南迁开始,金朝就对新的占领区推行括地正常,即强占汉人耕地。《燕云录》记载:

“每州汉人、契丹、奚家、渤海、金人,多寡不同,大州不过留一千户,县镇百户,多阙额数。”

翻译过来就是,金军在占领新的地盘之后,就会有汉人、契丹人、金人迁徙到这里,并派兵留守。他们的土地,自然就是抢夺自汉人。

许多被括了地的汉人,失去土地之后,就成了贫民。他们生活上无所依靠,只好贱卖自己,给金人等民族当奴隶,出卖自己的劳动苟活。史书记载:

“猛安谋克户之民…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近已禁卖奴婢,约其凶吉之礼,更当委官阅实户数,计口授地,必令自耕……”

这段话里的猛安谋克户,即女真人(金人)。说这段话的人,乃是海陵王完颜亮。

完颜亮的意思很明显:女真人不事生产,整天就知道饮酒作乐;农田里的活,全都租给汉人来耕种,他们只收地租过日子,还养了很多奴婢……长此以往,女真人就废啦,因此要想办法让他们自己去干农活。

金人虽然一直在括地,不过是括了地主家的地,对于广大普通农民而言,只是换了个“地主”继续生活罢了。

后话

金国最后灭亡,也不是被汉人起义推翻,而是被蒙古铁骑降维打击灭掉。

北宋灭亡之后,金国境内虽然常有农民起义,却不是针对女真人的统治,而是括地括的太狠,激起民怨。

总而言之,在生活方面,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挺好的,至少没北宋皇帝剥削的那么狠。


祗树


金灭宋之战过于顺利,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看似太平万年的大宋首都,还抓走了两位天子,那么,北宋灭亡后,当地百姓在金朝的统治下生活得如何?

由于大宋败得太快,金人又捣毁的太彻底——把京城的皇族宗室几乎一网打尽,整个北方成了金人的地盘后,面对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发达的社会,以及如此惊人的财富,只是部落制度只知道打打杀杀的金人明显不太适应如何管理。

于是金人当中的聪明人绞尽脑汁,终于做出来一项决定,找一个傀儡政权,伪政权设立之后,对金人那当然不敢怎么样,但是对待百姓,可以说是穷凶极恶,丝毫不把百姓当人看,为了完成金人临走前交代的敛财任务,居然派衙役拿着大刀长矛去挨个下乡征钱粮、抓壮丁,这还没完,百姓已经被逼到易子而食卖儿卖女这种人间惨剧了,伪政权居然灵光一闪要增一种新税收——易子而食卖儿卖女税,这不是丧心病狂是什么,伪政权的倒行逆施让原来的大宋子民过着无比痛苦的日子。

后来金人又带着大量的金人回来了,拖家带口的金人们回来了,伪政权马上跑过去献宝,金人自己都大吃一惊,伪政权搜刮的金银珠宝居然比得上大宋还在的时候的那种太平日子一整年的全国收入。

之后金人把原来属于当地居民的成熟土地都占了,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至于原来的居民怎么办,好办,这么多荒地随便选。在这样的强取豪夺下,原来人烟稠密经济繁华的中国北方,迅速衰落下去,甚至出现千里无人烟的恐怖场景。


关河南望


金国对北方汉人最恶劣的一个政策是括地,基本上是无偿占有汉人老百姓的肥沃田地(或者把汉人老百姓的地置换到荒地去)。到金宣宗时,北方差不多有一半的最好田地是被女真人括地了。而女真人仅占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1,金国猛安谋克南迁

猛安谋克是金国军政民合一的制度,猛安是千户,谋克是百夫长,战时出征,平时管民。

金国初年为了巩固在中原侵占的土地,多次将东北的女真猛安谋克南迁中原地区。

靖康年间、绍兴初年、废伪齐的时候,都有金国猛安谋克南迁,但数量不多。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四,记载金朝天会十五年(南宋绍兴七年)的中原猛安谋克数量:

今日屯田之处,大名府路、山东东西路、河北东西路、南京路、关西路,四路即有之,约一百三十余千户。每千户止三四百人,多不过五百,所居止处,皆不在州县,筑寨处村落间,千户百户虽设,官府亦在其内。

这时的中原女真人不过才5万户左右。

到了海陵王完颜亮,他把首都从东北迁到中都(今北京),通过四次大规模的南迁,将主要的猛安谋克全部迁到中原地区。

《金史》卷四四记载:

贞元迁都,遂徙上京路太祖、辽王宗干、秦王宗翰之猛安,并为合扎猛安,及右谏议乌里补猛安、太师勖、宗正宗敬之族,处之中都;斡论、和尚、胡剌三国公,太保昂、詹事乌里野、辅国勃鲁骨、定远许烈、故杲国公勃迭八猛安,处之山东;阿鲁之族,处之北京;按达族属,处之河间。按达族属处之河间。正隆二年,命兵部尚书萧恭等,与旧军皆分隶诸总管府、节度使,授田牛使之耕食,以蕃卫京国。

完颜亮南迁的女真人有数十万户。

这数十万户女真人到了两代君主之后的金章宗时期,就繁衍成了上百万户,总人数达500万以上。

2,金国女真人的括地

金国初期因为中原的战乱,抛荒地很多,再加上金人南迁数量不多,史籍中没有括地的记载。金国把荒地都收为官田,分配给南迁的猛安谋克户,多余的荒地租给流亡的汉人。

完颜亮时期,因为数十万猛安谋克户南迁,需要大量括地。

《金史》记载完颜亮:

正隆元年二月,遣刑部尚书纥石烈娄室等十一人,分行大兴府、山东,真定府,拘括系官或荒闲牧地,及官民占射逃绝户地,戍兵占佃宫籍监、外路官本业外增置土田,及大兴府,平州路僧尼道士女冠等地,盖以授所迁之猛安谋克户,且令民请射,而官得其租也。

完颜亮将官地、荒地等分配给南迁的猛安谋克户。但因为女真人的强势统治地位,也有很多汉人的肥沃土地被强制圈占,替换成荒地给汉人。

有一家女真贵族竟然圈占土地800顷(古代一顷=100古亩),相当于8万亩。

完颜亮篡位当金国皇帝时,离宋金战争刚刚过去不到10年,还是有大量因战乱抛荒的土地可以括地。

但到了金国全盛的金世宗、金章宗时期,女真人的括地却变本加厉,逐渐括占了全国一半的田地。

一方面是女真人口的大量繁殖,数量翻了几番。为了维持女真人的统治地位,金国不断进行新的括地。

另一方面,女真人原来是渔猎、游牧为主,农耕多交给奴仆处理。来到中原,女真人生活开始骄纵腐化,将括地来的田地交奴仆耕种,或出租给汉人,或因耕种经营不善而荒芜。

金世宗等人继续给女真人不断括地,直至占有了全国一半左右的田地。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