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認為唐太宗偉大還是唐玄宗偉大?為什麼?

特欴普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偉大這個詞的含義:它指的是品格崇高,才識卓越,氣象雄偉,規模宏大,超出尋常,令人景仰欽佩。要評價唐太宗和唐玄宗哪個皇帝偉大,我們就從他兩人的一生的重大經歷來進行解讀:

一、上位難度

(一)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出生於公元598年,當時是隋文帝開皇十七年,他的父親是時任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竇氏。公元617年,為了推翻隋煬帝荒淫無道的統治,李世民推動父親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拉開了大唐建國的序幕。同年,李世民被封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其後又為右元帥,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擊敗隋將段達,隋朝統治滅亡。

公元618年五月,李淵稱帝,建立大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李世民驍勇善戰,唐朝建立後,國家並未統一,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李世民親自組織和領導了4次大的戰役,拓展了疆土,鞏固了唐朝統治。一是破薛舉,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二是擊敗宋金剛和劉武周,收復幷州、汾州,鞏固唐朝的北方;三是殲滅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四是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公元621年,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將,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治集團。在政治集團形成以後,與太子李建成集團的矛盾日益突出,太子李建成借突厥侵犯邊境事宜,密謀奪取李世民的領軍權並加害與他。公元626年,李世民無奈之下先發制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並逼迫李淵禪位,自己登基當了皇帝。

優勢:

1、擁有軍權。設立了天策府,控制了唐初最能戰的軍隊。

2、軍功卓著。最先定計,擁護李淵反隋,隨後又平定四方諸侯,消滅隋朝,幫助李淵順利建立大唐。

3、人才眾多。擁有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

劣勢:

1、不佔大義。李世民在兄弟中排第二,上有大哥太子李建成,在大義上處於劣勢。

2、殺兄弒弟,迫使父親李淵禪位,正統門閥不支持,歷史聲名不彰。

(二)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出生於公元685年,出生時其父李旦為帝,母竇氏為德妃。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從小立有大志,李隆基兩歲時被封為楚王,李旦退位後李隆基被改封為臨淄王。

公元710年,李隆基回到京師長安,為了立身,他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武則天去世後,李顯懦弱無能,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韋皇后想學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就在韋皇后準備動手之時,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等人,於7月21日夜先發制人,在禁苑總監鍾紹京、萬騎軍果毅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等軍官的幫助下,發動政變誅殺了韋皇后及安樂公主、宗楚客、武延秀、上官婉兒等人,史稱“唐隆政變”。

隨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禪讓,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旦登基後,立李隆基為太子。太平公主恃著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並覺得太子李隆基太能幹,妨礙自己參政,想另立太子。睿宗李旦不願矛盾日深,便於公元712年7月禪位於太子李隆基,李旦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得到太平公主聯合朝中大臣謀反的消息後,率先採取行動,殺了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亂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史稱先天政變。自此以後,唐玄宗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

優勢:

1、名分正統。李隆基能力出眾,在兄弟6人中排行老三,其它五人在才能上與李隆基無法比擬,唐隆政變後被封為太子;

2、盟友實力雄厚。太平公主權傾朝野,黨羽從多,李隆基得到了太平公主集團的大力支持。

劣勢:

不掌軍權。唐隆政變前,長安城內有左、右羽林軍和萬騎軍,李隆基只得到了萬騎軍果毅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的擁護。

二、施政貢獻

(一)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農民戰爭瓦解隋朝的過程,認識到了農民階級對君主專制統治穩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他吸取隋亡教訓,糾正前朝之弊端,調整統治政策,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他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開創了貞觀之治。

1、奠定國基

唐太宗在位期間,施行了各項善政,使官吏廉能,社會安定,人民豐衣足食,解決溫飽,經濟發展迅速,形成中興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業。

2、確立制度

經唐太宗的苦心經營,延續了隋代的多種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常平倉制等,堪稱完備,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3、營造政風

太宗施政有方,選賢問廉能,克己納諫,成為一種良好的政治風氣。歷代有為的治國者,皆追慕貞觀政風而力圖仿效。

4、用人唯才

太宗用人唯才,不問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胄,科舉代門第,逐漸改變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門第的風氣,世家豪族輪流掌政的惡習,廣開平民高仕的機會,清除舊社會的觀念,緩和了社會矛盾。

唐太宗李世民以民為本的思想,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準則,鐵面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色,成為古代集權治世最好的榜樣。使唐朝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存在問題:

貞觀時期的初唐處於帝國的上升階段,貞觀之治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唐太宗本人施政的問題上。按照儒家經典教義來改造皇帝,自王莽死於亂刃之中以後,就成了儒家知識分子們退而求其次的理想。明君唐太宗,正是這種理想的產物。玄武門事變後的太宗急於獲得社會輿論的認可,自然就和懷有“內聖外王”理想的儒家知識分子們一拍即合,這種結合,從開始就有著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特徵。


(二)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登基以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姚崇、宋璟等人,改革官制,整頓吏治。在政治上,唐玄宗改革機構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重用賢臣,修訂律法。在經濟上,唐玄宗制訂經濟改革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改革實施封制度,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大力發展農業。

在軍事上,唐玄宗對兵制進行改革,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擴張疆域,唐朝在東北設置了靺鞨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國歷史上首次將東北三省全境納入中國版圖。在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輩出。在外交上,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係。

開元年間,經過唐玄宗的勵精圖治,唐朝國力達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的盛世局面。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天下大治。此間,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繁華,對外貿易十分活躍,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賈雲集。開元年間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開創了開元盛世。

存在問題: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在繁榮強盛的背面,深刻的社會及政治危機也在發展。土地兼併激烈,大量農民逃亡,均田制,府兵制和租庸調製都瀕於崩潰,特別是節度使統轄的軍事力量加強而內地軍備廢馳,導致內輕外重,成為後來安史之亂的伏因,最後唐玄宗李隆基落了個倉皇外逃、鬱郁而死的悲慘下場。

總結:

論上位難度: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經歷大小百餘戰,推翻隋朝,幫助李淵建立唐朝,後又以秦王身份,殺兄弒弟,逼迫父親退位,自己登上皇位,難度係數8顆星。

唐玄宗李隆基在韋后亂政之際,團結太平公主和部分軍隊將領,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及其黨羽,後又以帝王之身,誅殺亂政的太平公主,掌握了生殺予取的大權,難度係數7顆星。

論施政貢獻:唐太宗李世民作為開創之君,奠定了國基,拓展了疆域,確立了制度,營造了良好的政風和用人導向,推動了工商和農桑發展,開創了貞觀之治,貢獻指數8顆星。

唐玄宗李隆基作為守成之君,能夠勵精圖治,擴張疆域,任用賢能,改革官制,整頓吏治兵制,推進工商業和農業,發展文化、藝術、科技,實現萬國來朝,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開創了開元盛世,貢獻指數九顆星。

綜述:論上位難度,唐太宗李世民略勝一籌;論施政貢獻,唐玄宗李隆基青出於藍,評定不相上下。

但是:李世民施政後期雖然存在問題,政治上並沒有太大動盪,病死在了任上;李隆基施政後期,發生了安史之亂,他倉皇出逃,丟失帝位,最後鬱郁而死,唐朝由盛轉衰。

因此,就偉大而言,筆者認為唐太宗李世民略高一籌。


清悠初見


你認為唐太宗偉大還是唐玄宗偉大?為什麼?

這個問題很好。既然都是唐朝有作為的皇帝,也各自開創屬於自己的盛世王朝——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那麼誰偉大呢?我們先看看各自的政績!



一,打江山的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第二子。在歷史上享譽很高: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就是毛主席著名的詞《沁園春雪》都提到“唐宗宋祖。”這個唐宗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是典型的既可騎馬衝鋒陷陣打江山,又是刀槍入庫善於管理朝庭的皇帝!真正的文武全才。

歷史上最有名的“貞觀之治”,就是唐太宗在位時的政績。其實,唐太宗遠遠不止這些。

1.重視人才。唐太宗知人善用,不拘一格。

2,鼓勵群臣獻策,有利於社稷發展。

3,減租降賦,發展經濟,讓“絲綢之路”發展更好。

4,疆域擴張,鞏固邊防,盛世王朝!

5,與周邊國家建交,

從唐太宗登基到去世,朝庭一直穩定的發展。正如《新唐書》:

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傳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興之業。湯有天下,傳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



二,守江山的唐玄宗!

唐玄宗,能夠坐上皇位也是不易。畢竟那個時候太平公主專橫和跋扈,唐玄宗拿下她也是費盡心機。

鞏固江山後,唐玄宗重視選拔人才,尤其是宰相,緣姚崇也,宋璟,張九齡……

為了吏治清明,唐玄宗精簡機構,加強地方官員考核制度。

為了朝庭發展,唐玄宗勵精圖治,重視節儉之風……

正是這樣正確之舉,才發展成後來的“開元盛世”。

但是,有了政績之後的唐玄宗追求聲色犬馬,寵信梨園,重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殺害三個兒子,強奪兒媳楊貴妃,寵信奸相楊國忠,驕龐楊氏姐妹,大興土木……直接激發了“安史之亂”爆發!

八年的“安史之亂”,真正的是民不聊生顛沛流離!讓原本過上平靜穩定生活的老百姓,又回到了開元盛世前那樣的生活!甚至是更差。




由此可見:唐玄宗在治政其間如果不搞奢靡之風,不大興土木掏空國庫,沒有發生“安史之亂”,還算是偉大的明君。可是發生這一系列的禍國害民之後,已經大大削弱了他歷史上的地位。自然不及唐太宗的偉大!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唐太宗與唐玄宗比較,還是唐太宗偉大。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第三子。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初封楚王,後改臨淄王。唐隆元年(710年)六月,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陰謀篡位的韋后集團。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登基之後,又發動"先天政變”,賜死與其爭權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最高統治權。

唐玄宗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開創了唐朝極盛時期一一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結果導致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嫡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賦有龍風之姿,天日之表,聰明果斷,不拘小節。

李世民少年從軍,擅長騎射,善於用兵。首倡晉陽起兵。唐朝建立後,被封為秦王。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功勞。武德九年,發動玄武門事變。之後,正式即皇帝位,年號貞觀。

唐太宗在:位期間,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合相處,北方各民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總起來說,如果唐玄宗能善始善終,不發生安史之亂,他的歷史地位很可能超過唐太宗。發生了安史之亂,他就再也不能超越唐太宗了。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唐太宗,

唐太宗是民族英雄、天可汗、千古一帝。是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在選用宰相方面,能夠做到完美的只有武則天和唐太宗,而唐玄宗恐怕就略遜一籌了。

當然唐玄宗也不錯,雖然在晚年犯了點錯誤,不夠他是個有才有為有情的皇帝,不僅向李煜和陳叔寶一樣鍾情於妃子,對貧民百姓還是有情的。唐玄宗還非常遵從孔子。

但要是綜合來說,唐太宗更偉大一點點。



8090經典影音


其實,他們各有各的偉大,一個是開創了唐朝,一個是使唐朝走向巔峰。

唐太宗在歷史上是為數不多的比較出名的皇帝,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唐宗宋祖,略遜風騷”。這裡的唐宗就是唐太宗,唐太宗是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他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他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

而唐玄宗其實是一個歷史爭議比較多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儘管在上位後期,他逐漸怠慢朝政,寵幸奸臣,但是依然不能否認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在唐玄宗上任之初,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宰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若要從政局穩定的角度,唐太宗顯然更勝一籌。

若要從推動唐朝的發展高度而言,唐玄宗更勝一籌。

因此,他們各有各的偉大。




資治通鑑學習讀書會


隋未。

李淵開大唐。帝號唐高祖,其實他的建國的全部功績應該歸功由二子世民和四子元霸,其長子和三子,在建國的全過程中是二個搗蛋的混蛋。李淵為父不公,元霸被三子害死,還與長子同謀在父王前離間世明入獄,想用毒酒謀殺,巧遇尉遲恭探監被捉,迫其供出陰謀。告到李淵處也只放了世民,對建成,元吉(一,三子)並無一點處份。因此,世民手下的眾將不服,激起了玄武門事件。李世民殺了建成,元吉。向父親李淵請罪,李淵由於特如其來的的喪子之痛而急死。時此以後李世民稱帝為唐太宗。

。其實,唐高祖李淵,在隋未也只是一鎮諸侯,武功了了,文才低下,他的發積是全靠次子李世民結識了瓦崗寨一批英雄好漢,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唐。他內心是看不起李世民。建國後想立李建成為太子。將李世民手下的一批戰將全部解職歸田,李吉進饞,李淵將世民關押。當時西域起兵進犯,朝廷無大將,派李建成,元吉去雁門關禦敵,二亇飯桶落敗,邊關告急,京中無大將,聽說瓦崗羅成還沒走。羅成確實想來朝回家,聽說邊關緊急,他不走了,匹馬單槍救邊關。羅入關,對戰事運動雙方言語不合。西域軍兵臨城下二子命令羅成出戰。羅成擊敗敵軍回關而二子城門不開,羅成又餓又累。敵軍見城內不讓羅成進關,已知道內部矛盾。借次機會設伏兵引羅成深入敵重地,跌入了陷馬坑,羅成被亂箭而死。所以玄武門事對此二子決不可留,瓦崗兄弟聽說羅成被害,恨不得吃其之內。前後種種看李淵,確實是昏庸無道,有眼無珠,他堅持所謂的廢長立幼的取亂之道。對政局政權沒有一點靈活性,胸無決斷,被老奸具滑的三子李元吉,牽著鼻子走,所造成的兄弟殘殺。

。後世有傳言:李世民殺兄殺弟,殺父而稱帝。我在此給他說幾句公平話。造成這樣局面主犯是李淵,從犯是元吉(元吉害了二條人命),一是元霸,二是羅成,三陷害世民未成。


老龔166916589


唐朝有一大半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他不是後方指揮的統帥,而是帶兵打仗的將軍! 所以他是位深得將心的皇帝, 魏徵是隱太子的人,卻在貞觀年間成為唐朝舉足輕重的人物,足以說明李世民任人為賢! 開國皇上不殺功臣,確實難得,但像劉武周、王世充這樣開國的大丈都是李世民打的,不存在功高蓋主這一說! 而且李世民制訂的許多條例都沿用的好久! 而李世民選了一位賢明的接班人。而李隆基在位的輝煌是在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堅實基礎上繼承的! 而且唐朝是在李隆基時期開始走下坡路的! 所以麼, 李世民的開明是艮古絕今的! 非李隆基能比也! 李隆基在今天能耳熟 能響多半是因為楊玉環


寧靜致遠liu


不管唐宗宋祖都是統治階級。地主階級的代理人偉大二字不要被

褻瀆。帝王將相都不應該是無產階級歌頌的對象!


勱然


這麼說吧,一個種下因,一個吃到果。

唐朝初期,李世民把投降的草原部落十多萬人,安置在幽冀等地。謀臣魏徵上書諫阻,指出“降者十萬,不令數年,孳息略倍”,並聲稱“陛下必欲引突厥居中原,所謂養虎自遺患者也”,但中書令溫彥博認為:“聖人之道普適眾生…教以禮法…何患之恤?”唐太宗乃用溫言,置草原部落於河北諸州。


置草原部落於河北諸州。數十年之後,幽、並、冀等地諸多郡縣,已經形成“降胡散諸處”,“無所役使”的失控狀態,而百年之後的安祿山則得以“驅之為寇,逐擾中原”。

“突厥世為中國仇,今其來降,不即誅滅,何以遣就河北?彼鳥獸野心,非我族類,弱則伏,強則叛,其天性也。昔漢武以銳師猛將擊取其地為郡縣者,以不欲使近中國也,乃久安之道。陛下奈何以內地居之?且降者十萬,不令數年,孳息略倍,而近在畿甸,心腹大患也…
魏時有胡人分處近郡,晉已平吳,郭欽、江統勸晉武逐出之,不能用。五胡之亂,卒傾中夏。陛下必欲引突厥居中原,所謂養虎自遺患者也。”

——魏徵上書唐太宗諫阻

“自燕以下十七州,皆東北藩降胡散諸處幽州、營州界內,以州名羈縻之,無所役屬,安祿山之亂,一切驅之為寇,逐擾中原。”

《舊唐書》卷三十九《地理二》


唐太宗試圖大規模遷徙草原部落於河北之地,面對魏徵以西晉“五胡之亂,卒傾中夏”的教訓質疑時,當時的大知識分子、進士出身的溫彥博則提出看似頗有說服力的支持意見,他說“聖人之道無不通,故曰有教無類”,可以“教以禮法”感化對方。

同時認為胡人不過是“創殘之餘,以窮歸我”,絕對沒有力量造成禍患,他的理論有力地駁斥了魏徵因歷史而產生的憂慮,完美地支持了唐太宗遷胡於河北的政策,最終卻種下了安史之亂及中原王朝衰弱的種子。


那些被唐朝政府從草原遷徙而來的胡人部落,風俗迥異中原,習慣群聚群居“逐以水草,居處無常”,而中原朝廷在很多實際事務中亦對其“無所役使“,不得不順應遊牧部落的生活習慣,使之在遷徙之地保留原有的生活習慣。

“突厥人徒稀少,不及唐家百分之一,所以能與為敵者,正以逐水草,居處無常,射獵為業,人皆習武。強則進兵抄掠,弱則竄伏山林,唐兵雖多,無所施用。若築城而居,變更舊俗,一朝失利,必為所滅。”

—毗伽可汗欲建城,大將敦欲谷勸諫(《資治通鑑》) 。


而唐代名臣魏徵亦認為,唐廷應該警惕內遷胡部“不令數年,孳息略倍”的潛在危機。唐玄宗時期,李林甫出任宰相時,為鞏固權位,杜絕邊將入相之路,稱胡人忠勇無異心,建議玄宗用胡人為鎮守邊界的節度使,而且又放任他們擁兵自重。


因此安祿山身為胡人等得以取得權力,東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祿山部隊中最驍勇勁捷。而安祿山也因兼三大兵鎮獨掌十八萬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實力及野心。

一個歷史事件可以反映出唐代河北地區人口結構變異及其政治後果。由於幽冀諸地的人口胡化嚴重,當地軍民極其尊奉安祿山、史思明,日夕奉祀,唐穆宗期間的幽州節度使張弘靖認為此乃亂臣,乃“發(安)祿山墓,毀其棺柩”,結果竟激起了大規模叛亂。


就這樣,由於當時的統治者,只看到胡人諸部“以窮歸我”、“創殘之餘”的眼前場景,卻忽略了遊牧民族的固有習性和實際管理的困難,再加上不理解人口趨勢隨時間變化的潛在危險,最終造成了遺恨千年的毀滅性災難。


鄜延路節度使李


“唐太宗、唐玄宗誰偉大?”。國家必定要有帶頭人,如皇帝。說他誰“偉大”,不也就是在那崗位行使職責,對作出的好成就,當然值得肯定和頌揚。有很多勞動項目都需要特別負責,需要相當大的智慧能力去作奉獻。如果用勢利的眼光去看,舉例有人幫某人使勁將一麻袋貨物扛上了山,可能並無多大印象;而另有人說,你可要規矩點,不要給我惹麻煩,可能崇拜得五體投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