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曹操称王时为什么要叫魏王?

吃货小V


建安二十一年,即216年这一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汉中张鲁,平定后不听司马懿和刘晔的强烈建议进攻益州刘备,留下夏侯渊等将留守,自己急忙回到邺郡,进行一番铺排后,进位魏王。这是在之前魏公的基础上更进一级封爵,但这个爵位非同寻常,按照刘邦白马之盟,有军功者侯,曹操虽有异议也算合格,而按照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的盟约,曹操这是赤裸裸在挑战汉室权威,置禁令于不顾,行如此大事,一定需要做好准备预留后手,难怪不继续进军攻打刘备,可能感到时日无多,必须为后人打好基础。


魏王是在魏公的基础上晋升来的,早在董昭等人劝曹操加魏公,认为他功德巍巍当之无愧,荀彧落叶知秋,知曹操已开始背离匡扶汉朝的本心,加以谏阻,在从征孙权的中途逝世,第二年曹操顺利进位魏公,诏书说曹操父祖特别是本人,对国家对皇帝有大功,应当封为魏公,并对公国的地盘做了划分“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虽是献帝册封,但封国一定是曹操及众手下物色的,为什么是魏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魏地民风尚武,又占据河北即冀州地盘,河北的富饶,曹操在打败袁绍时就高兴地说,河北可得二十万兵,乱世兵马就是实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另外在称魏公之前,曹操还打算恢复禹贡九州的划分,也是被荀彧阻挡,在当上魏公时一同执行,把天下分为九州,冀州最大,这是在增加自己的实力最大限度蚕食汉家天下。而其他地方,南有孙权,西南有刘备,北有异族,关中近边境也是异族杂居处,都非善地,只有魏地最佳。


另有一个说法,说曹姓出于姬姓,而战国时的魏国也是,有暗含三家分晋的深意在内,而从曹操在陈群等人劝其称帝时,回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说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种意图不能说没有。而从字面看,魏“大名也”,“魏,喻巍巍高大也”。有好的寓意与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