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曹操稱王時為什麼要叫魏王?

吃貨小V


建安二十一年,即216年這一年,曹操親率大軍攻打漢中張魯,平定後不聽司馬懿和劉曄的強烈建議進攻益州劉備,留下夏侯淵等將留守,自己急忙回到鄴郡,進行一番鋪排後,進位魏王。這是在之前魏公的基礎上更進一級封爵,但這個爵位非同尋常,按照劉邦白馬之盟,有軍功者侯,曹操雖有異議也算合格,而按照非劉氏為王天下共擊之的盟約,曹操這是赤裸裸在挑戰漢室權威,置禁令於不顧,行如此大事,一定需要做好準備預留後手,難怪不繼續進軍攻打劉備,可能感到時日無多,必須為後人打好基礎。


魏王是在魏公的基礎上晉升來的,早在董昭等人勸曹操加魏公,認為他功德巍巍當之無愧,荀彧落葉知秋,知曹操已開始背離匡扶漢朝的本心,加以諫阻,在從徵孫權的中途逝世,第二年曹操順利進位魏公,詔書說曹操父祖特別是本人,對國家對皇帝有大功,應當封為魏公,並對公國的地盤做了劃分“今以冀州之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鉅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為魏公”。(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雖是獻帝冊封,但封國一定是曹操及眾手下物色的,為什麼是魏呢?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魏地民風尚武,又佔據河北即冀州地盤,河北的富饒,曹操在打敗袁紹時就高興地說,河北可得二十萬兵,亂世兵馬就是實力。(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另外在稱魏公之前,曹操還打算恢復禹貢九州的劃分,也是被荀彧阻擋,在當上魏公時一同執行,把天下分為九州,冀州最大,這是在增加自己的實力最大限度蠶食漢家天下。而其他地方,南有孫權,西南有劉備,北有異族,關中近邊境也是異族雜居處,都非善地,只有魏地最佳。


另有一個說法,說曹姓出於姬姓,而戰國時的魏國也是,有暗含三家分晉的深意在內,而從曹操在陳群等人勸其稱帝時,回了一句饒有深意的話,說若天命在吾,吾其為周文王矣。這種意圖不能說沒有。而從字面看,魏“大名也”,“魏,喻巍巍高大也”。有好的寓意與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