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懂一些攝影或書畫的人,
對“郎靜山”這個名字應該都不陌生,
他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
在其近百年攝影生涯中,
創下了不少“第一”的頭銜:
中國第一個拍下女性裸體的攝影師;
第一位以“集錦攝影”表現中國畫意的攝影家;
第一位擁有世界各國最高名銜的華人……
郎靜山(1892-1995),浙江蘭溪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一代攝影大師,與國畫大師張大千、齊白石都是一生的至交。
郎靜山創立的集錦攝影,仿國畫、重意境、師古法,在形式上模仿傳統國畫。題材和主題意趣,多取自古畫、古詩詞,是中國繪畫風格和攝影技法的統一。他是以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到攝影上的第一個人,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
郎靜山攝影作品 《美人胡為隔秋水》1932
他用畢生的精力捕捉
和創造中國山水意蘊的自然美,
若你看到他的攝影作品,
一定會驚歎地喊出:
“這分明是一幅中國畫呀!”
因為他的這雙眼睛,
就是一隻最精良的鏡頭!
1933年 郎靜山 《迎客松》
1892年(清光緒18年),郎靜山出生在江蘇淮安一個封建官僚家庭,由於父親喜歡收藏書畫、唱戲和照相,郎靜山從小就受到了藝術的薰陶。
《華亭入翠微》 1986年
郎靜山對照相產生興趣,是從家中掛著的這張父母親的結婚照片開始的。這張從小讓他印象深刻的玻璃溼版照片,也是他一生拍攝、收藏的許許多多的照片中,他認為最珍貴、最有保存價值的一張照片。
楓橋夜泊
郎靜山還開創了一條“集錦攝影”的新路,以相機代替畫筆,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他借鑑中國傳統水墨繪畫藝術,運用暗房技術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拍攝的影像結合在一起。我們現在知道這種技術叫“PS”,可在當時這叫“集錦攝影”,是創舉!
《晨雞催不起》1975
《曉風殘月》描繪的是一對戀人,即將別離,彼此的感受如隨風飄散的柳絲般慌亂。戀人的心,於小舟中搖擺不定。踏實的田地也沒於湖中不再可靠。渺小的遠山,居高臨下的柳枝,與幾個簡單的主體中醞釀趕上。餘音嫋嫋,盡顯含蓄之美。
或許,多數觀賞者只會被這張作品的詩意吸引,而不易察覺出它是用四張底片集錦而成。
1945年 郎靜山 《曉風殘月》
郎靜山說:“我做集錦照片,是希望以最寫實、最傳神的攝影工具,融合我國固有畫理,以一種‘善’意的理念,實用的價值,創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野渡無人舟自橫》 1988年
1963 郎靜山 《雲深不知處》
1934年,其第一幅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在英國攝影沙龍入選。從此,郎靜山創立的集錦攝影,在世界攝壇中獨樹一幟。
1934年 郎靜山 《春樹奇峰》
中國禪宗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隱喻著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之關係。郎靜山則擅長表現這種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關係,“隱逸高致的名士”與“氤氳朦朧的山水”,構建成為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1933年 郎靜山 《臨流獨坐》
除了以物來影射思想、感情,郎靜山的作品中還有許多人物景點。郎靜山喜歡張大千的鬍子,所以張大千常常是郎靜山戲作的模特兒。
雲淡風清
郎靜山的藝術之路和際遇也與張大千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
1963年 郎靜山 《松蔭高士》
只是郎靜山缺少張氏和西方頂尖藝術大師會晤這一節,但卻比張幸運得多的拿到許多國際獎牌。張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樣將中國的筆墨與世界接軌,從而達到自我人生的頂峰。而郎靜山是用照相機與感光材料,千方百計地弄出中國畫的味來。
1960年代 郎靜山 《張大千與弟子方召麐》
1946年 郎靜山《齊白石》
1958年 郎靜山 《于右任》
《著名京劇家盧燕》1956年
1939年 郎靜山 《湖濱秋色》
《一片春帆著遠天》 1936年
《寒林》
《斜風細雨不須歸》 1960年
《中國式大學》 1972年
《曉汲清江》 1934年
日暮曉分
《花好月圓》 1950年
《高山竹》 1935年
《啼鳥》 1957
《鹿苑長春》 1970年
《寒鴉》 1930年
《英雄獨立》 約1970年
《松鶴長春》
《枝間弄好音》 1953年
《蟪蛄愛草綠》
遠山環繞亭可憩
《森林之路》 1956年
仙山樓閣
這位跨越了一個世紀的百歲老人,童年及求學在滿清末年,事業和名聲隨民國展開,中年以後在臺灣孤島一待就是四十年。
1995年,郎靜山在臺北逝世,享年104歲。
攝影是靜止的,
郎靜山的一生卻是
充滿著創造與生機的,
“人活著要有生趣”,
也許這才是郎靜山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閱讀更多 之妍傳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