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阿里巴巴2018年向國家納稅516億元,穩居互聯網行業納稅第一名,大家怎麼看?

東震木


我覺得阿里巴巴和馬雲的格局以及胸懷是其他互聯網企業違法相比的,這點不論是從阿里巴巴的日常行為,還是從阿里巴巴的納稅都可以看出來。

2018年阿里巴巴累計向國家納稅516億。

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公佈了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同比增長40%,相當於整個2018年阿里巴巴平均每天向國家納稅達到1.4億元,光一天納稅的金額就超過了很多互聯網企業一年的納稅額度。



而且從阿里巴巴公佈的數據來看,最近幾年阿里巴巴納稅一直都以很快的速度在增長,2013年的時候,阿里巴巴的納稅額度只有70億元,但短短5年時間過去之後,這一納稅額度就達到了516億,相當於5年時間增長了7.3倍。

阿里巴巴的鉅額稅收不僅體現企業的規模,更體現的是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

可能說馬雲偉大,有人會說在拍馬屁,但從阿里巴巴以及馬雲的種種表現來看,馬雲確實是很牛逼的人,馬雲和阿里巴巴在發展當中確實以高度的責任承擔起了企業應該有的社會責任,這一點從阿里巴巴的納稅以及一些社會活動可以看出。

2018年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估計只有3500億左右,相比來說,阿里巴巴的老對手京東的營業收入就超過了4600億,但京東2018年到底交了多少稅我們暫時不知道,但前幾年京東的納稅額是非常少的,就連一箇中小企業都比不了。

還有最近跟阿里巴巴槓上的美團,其2018年的營業收入是652.3億元,但虧損就達到了85.2億元,至於2018年美團交了多少稅,他也沒說,但我估計應該很少。

為什麼要拿京東和美團跟阿里巴巴相對比呢?因為京東美團最近幾年營業收入發展都很快,按理來說,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的納稅應該與營業收入同步增長才對,但遺憾的是,我們看到有些企業營業規模不斷的增長,獲得的利潤卻不斷拿去投資別的領域,以達到避稅的目的。

按照某些企業的做法,其實阿里巴巴也可以參考他們的做法,每年從鉅額利潤當中拿大部分的錢去投資,然後造成造成財務報表上的虧損,從而達到少交稅的目的。

但阿里巴巴沒有這麼做,我們看到的是阿里巴巴每年的納稅更大,營業收入的增長是成正比的,甚至納稅的速度比營業額的增長速度還快,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在成長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承擔企業相應的社會責任,我覺得這才是一家偉大的企業值得大家尊重的地方。

所以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以阿里巴巴為榜樣,不要單單的想著自己盈利,自己賺的錢多,把錢用來擴大自己的規模。而是要勇敢的積極的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在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應該交更多的稅,做更多的慈善,以回饋廣大用戶對他們的支持,這樣的企業才會得到用戶的長久支持,企業才能夠獲得長遠健康發展。


貸款教授


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公佈了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同比增長40%,相當於整個2018年阿里巴巴平均每天向國家納稅達到1.4億元,光一天納稅的金額就超過了很多互聯網企業一年的納稅額度。


馬雲是高調的,因為他有高調的底氣,阿里巴巴是低調,因為他默默作出了巨大貢獻。阿里巴巴公佈的納稅報告,讓互聯網企業中天天有表演的強哥、美團的王小汗顏。實力作證,阿里巴巴就是好樣的!阿里還有兩項指標正在為國家作貢獻: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披露,2018年阿里巴巴零售生態創造就業總量達4082萬個,其中包括直接創造的1558萬個交易型就業機會、2524萬個帶動型就業機會。短短十年阿里的成績單驚人!為多少家庭帶來成就和幸福!



阿里巴巴除了移動支付、電商平臺、互聯網金融開創中國新局面,他的高科技正在趕超中國任何科研機構,阿里巴巴的中天微、平頭哥半導體公司、阿里雲、高德地圖、達摩研究院等成果不斷,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成為一家科技公司。


馬雲的大氣、大格局、大戰略,成就了阿里,使之成為國際化、全球化的跨國大公司,成為中國新時代的一張鮮亮的名片。願阿里來年一切順利,各方面更上一層樓,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作出新的成績。


始寧郡主


最近經常看到銀行有多賺錢,工商日賺8億,建行日賺7億,大家感慨萬千。

今天,阿里巴巴公佈,2018全年,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按天計算的話,平均每天納稅超1.4億元。

這個消息簡直是滿滿的正能量,讓那些說阿里是外資企業,只給外國納稅的人,說馬雲剝離蟻金服不誠信的人,驚得無法合攏嘴巴。

據公開資料顯示,阿里納稅額連年上升,今年更是創出歷史新高。這一方面說明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經營情況逐年向好,另一方面說明我國整體市場環境不錯,再一方面說明國家稅收進一步充實。

但是,我記得去年三季度螞蟻金服還是虧損的,而其競爭對手卻大幅度盈利。當時有人不解,認為螞蟻金服怎麼會虧損呢?原因主要是營銷費用和紅包等因素導致略虧,但是,螞蟻金服的納稅卻扳回了一局,這正是馬雲的過人之處。

螞蟻金服還未上市,目前要的不是利潤,而是發展空間,所以螞蟻金服大力推廣花唄、餘額寶等業務,把所有的利潤“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裝到自己腰包裡,這體現了馬雲對客戶、對人民、對社會的情懷。

在稅收問題上,馬雲更是不含糊,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2018年納稅516億,相當於給86萬公務人員人均發放6萬元的工資,相當於建造一艘小型航空母艦,希望這些資金也將“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為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

也祝福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2019年取得更大成績,早日實現納稅過千億。


互金直通車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回饋於祖國,沒毛病!!

阿里巴巴公佈,2018全年,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這意味著2018年阿里巴巴平均每天納稅超1.4億元。阿里巴巴成立之初曾提出每天要納稅一百萬,現在不僅百倍實現當年願望,而且還在逐年高速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阿里巴巴納稅超70億元,是國內納稅最多的互聯網公司;2014年阿里巴巴納稅109億元,成為國內首家納稅超百億的互聯網公司。到2018年,阿里巴巴的納稅額達5年前的7.3倍。


只能說當一個企業和一個領單人的能力越大,他給與社會和國家的貢獻也就越多,那麼自然而然在社會上的低位也就越來越高,甚至國家給予的輔助,綠色通道也會越來越通暢,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更是一種互利互惠的良好模式!

就好比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曾經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認為自己納稅還是太少,並表示自己不配擁有目前的財富。據報道,現年63歲的比爾·蓋茨身家約730億英鎊。但他仍表示,“我已經納稅超過100億美元,但是我應該繳納地更多。”


所以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甚至現在接手的張勇來說,他們確實希望自己能夠給國家納更多的稅,這樣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收入越來越高,在國內的地位也越來越無法撼動!

要知道,當一個企業一年給國家納1000萬的時候,可能看不到你的存在;但是當一個企業給國家納1個億的時候,國家可能會感激你這個企業做出的貢獻;而當一個企業給國家一年納稅516億的時候,國家則會離開不你,非常需要你,甚至更多地扶持於你,華為就是一個好例子!只能說阿里巴巴確實厲害,一年納的稅足夠養活數億人!


琅琊榜首張大仙


怎麼看阿里巴巴2018年納稅516億穩居互聯網公司第一名,首先要好好學習馬雲老師的創新創業故事!其次,能夠創造出如此偉大的經濟成就,用產業英雄來評價馬老師應該不過分吧?



對於阿里巴巴電商經濟這個問題,各行各業各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傳統產商殺手論,有促進經濟升級轉型的推手論,…是貶是褒還須由權威專家判斷。

良木公嘗試從各方體驗者角度分享,比如看你站的位置是杭州市浙江省角度,還是國家宏觀大局角度看。

對於阿里巴巴這個話題,良木公曾悟空提問過:“阿里巴巴電商平臺上的營銷語‘從源頭廠家直接拿貨!’從各方的體驗分析,誰是這個互聯網科技武裝的創新商業模式的最大利益獲得者?”

★源頭廠家體驗?源頭廠家響應了號召踢開一切中間商從而直接賣貨給消費者後,但並沒有賣得比原來中間商渠道的好價錢而增加了利潤,從產商企業的反饋真正能掙錢的只站極少數。

★消費者體驗?消費者也加入阿里巴巴會員響應了這句話號召踢開一切中間商從源頭廠家直接拿貨,但也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商品低價的實惠。

★阿里巴巴莊家體驗?創造“(踢開一切中間商)從源頭廠家直接拿貨!”電商商業模式後,消費者和源頭廠家都沒得到什麼利益實惠,那原來“源頭廠家~中間商~消費者”之間差價利潤去哪裡了?是否消費者本以為節省的錢,源頭廠家本以為會賺多的錢,大部分流入莊家阿里巴巴的賬戶裡,從而支撐起阿里巴巴2018年營收2500億,納稅516億的互聯網世界級巨頭地位?

★被踢開的中間商體驗?因消費者被引導“從源頭廠家直接拿貨!”,源頭廠家直接供貨給消費者,原本分佈全國各地的實體店批發商經銷商等中間商的生意跳崖式慘跌,中間商毫無懸念的是體驗感最疼的群體。

★莊家所在地政府體驗?如無意外的,因為“從源頭廠家直接拿貨!”最大利益獲得地肯定是阿里巴巴註冊地杭州市浙江省,這2500億GDP和516億納稅額肯定落地杭州市和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的經濟數據體驗感毫無懸念的一定是最美妙的,所以才有了“北上深杭”新一線城市之說法的支撐。


★原來中間商所在地政府?自從阿里巴巴“從源頭廠家直接拿貨!”創新商業模式普及之後,全國各地的線下實體店和批發貿易等等“中間商”利益受嚴重影響,線下實體店倒閉很多倒是人人皆知了,那地方GDP和納稅額有沒有減少?

★國家大局層面的體驗感如何?

看看阿里巴巴開創的互聯網電商創新商業模式高速發展前後的幾個宏觀績效指標。

一、GDP相對增減量對比,阿里巴巴所在地杭州浙江的GDP和納稅增量大,還是“GDP被搬家”地方的GDP和納稅的減量大?是否只是GDP和納稅額的搬家運動?

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的“消費、出口”的促進效果如何,寄予厚望的“消費”驅動經濟發展的質量有沒有得到提高?龐大體量的中國製造企業“外貿出口驅動經濟”有沒有達到戰略性升級轉型的目標?或者說“享受了國家外貿出口升級轉型專項資金補貼的阿里巴巴外貿出口平臺內”的中國製造企業向升級轉型戰略目標邁進的速度和質量是否符合國家所需的績效?

三、社會就業指標對比,阿里巴巴互聯網電商創新商業模式普及後的電商網店、供貨商及配套物流服務業的綜合就業增量大?還是被“踢開”中間商和線下商業業態以及因電商造就的低價惡性競爭造成製造企業經營艱難的綜合社會就業的減量大?只說電商解決幾千萬人就業的“增量”而不思考其反過來造成的就業“減量”是否合理呢?

良木公認為,應該思考了上述多方面“體驗感”問題後再對阿里巴巴的2502億GDP和516億納稅及穩居互聯網公司第一名做評價。



個人觀點不喜請噴。

良木公

思匠智庫 堅持原創 發現智慧 掌握未來 探索創新 共同進步!


思匠智庫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巴巴 2018 年納稅額度達到了 516 億,平均每月納稅額度達到了 43 億 ,平均每天納稅 1.4 億!這是讓大眾歎為觀止的數據,也是讓眾多企業望塵莫及的數據。




阿里巴巴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從阿里納稅的額度中,我們也可以總結出:“能力越大,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大”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


其實阿里巴巴作為互聯網企業的翹楚,除了納稅以外,也一直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社會作出貢獻。支付寶中有醒目的“支付寶公益”欄目,而且螞蟻莊園、相互寶也是在致力於減輕大眾的負擔,使用互聯網把千家萬戶的愛心連接在一起,為需要幫助的人們送去關懷。


螞蟻森林更是彰顯出阿里致力於綠色環保、共建美好家園的殷切期望。通過產品的引導,讓大眾開始對於環境保護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和認識,阿里通過自己的平臺和行動為遏制西北荒漠化貢獻了一份莫大的努力。

(阿里巴巴 2018 年納稅成績單)



同樣是互聯網的大咖,騰訊卻沒有阿里這麼好的口碑

阿里和騰訊雖然都是時下互聯網企業的“排頭兵”,但是他們的口碑和形象確是有著天壤之別。遊戲起家的騰訊可謂是各位家長的“心頭之恨”,毒害了千千萬萬尚且在學校學習的學生,讓很多學生沉迷於網絡,荒廢了學業、糟蹋了寶貴的青春和人生。


很多家長談及遊戲,無不會撕心裂肺的痛,不知道如何去引導自己的孩子脫離“遊戲成癮”的泥沼。


甚至還有不少熊孩子會把父母的血汗錢都拿去充值遊戲,購買更加高大上的裝備,以比來滿足自己空洞的內心。


相比於騰訊阿里的口碑實在是好的沒話說。馬雲爸爸的口頭禪是: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以自己的平臺為基礎,給大眾提供造富的機會,這種博大的胸懷和胸襟不免讓人為之驚歎、折服。




浮雲君不禁聯想到很多有錢人明明從國內賺取了很多財富,但是絲毫沒有想過要回饋於大眾,缺乏必要的感恩之心和社會責任感,自己富了就帶著資金移民了,甚至都不願意再繼續以中國人的身份活下去了,這又是何等的悲哀。。。


有時候浮雲君也會忍不住這樣想:要是馬雲能多執掌阿里幾年是否他會書寫更多的傳奇,為大眾謀取更多的福利和好處?可惜,一切都是幻想而已,今年 2019 年的教師節,就是馬雲退休離任的時候。


浮雲財經觀


阿里巴巴2018年收入2.26萬億,要交五百六十億元的稅。


這要交的錢在我們眼中可能是十幾輩子都賺不了的。

但如果是阿里巴巴這個世界五百強的大公司來說每年都收入都是過萬億的,而且每年都在增長。今年的兩會當中也提到了稅收費用,而且承諾今年降低3000多億元非稅負擔,降低各公司的非稅費用。

我們也都知道,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等都有許許多多的公益活動,其中最具有影響力是螞蟻森林,阿里每年交的稅在行業內也是最多的。



說到這我又想起了范冰冰的偷稅漏稅事件,一個每年收入都那麼高的都在想著偷稅漏稅。

所以期望有能力的人,就儘可能多付出一點吧。


Shy子月


馬雲當年創辦阿里時,曾說過要今後要每天納稅100萬,按這個標準看的話,2018年阿里的納稅金額已經遠遠超過了馬雲當年的目標,可喜可賀。

按現在全年516億元計算,阿里平均每天的納稅金額為1.44億,比當年馬雲的目標整整高了140多倍。如此鉅額的納稅金額也顯示出了阿里強勁的賺錢能力,2018年整個阿里系的營收2502億人民幣,雖然總數是不如騰訊的,但是在納稅這塊依舊超過了騰訊,穩坐互聯網納稅頭把交椅當之無愧。

繳納稅收的多寡不僅顯示了阿里的賺錢能力,同時也體現了阿里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貢獻。稅收本質就是取之於民後用之於民,更是要造福與民,現在國家正是大發展之際,尤其是產業轉型,消滅貧困地區等等,各方面都需要使用資金,稅收不僅能有力增強社會領域的服務供給能力,同時更能提升服務品質、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創造了條件。

因此,我們需要更多類似阿里這樣的互聯網納稅大戶,在滿足用戶需求,及大量賺取自身利益的同時,再為國家建設奉獻資金添磚加瓦。此外,阿里出現的如此多的納稅金額,也表明互聯網企業能和傳統企業一樣,成為納稅大戶。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互聯網企業的納稅絕對值和傳統行業企業的納稅還是有些差距,比如2018年納稅超千億的有中國平安,萬科納稅金額565.62億,可見金融和房產這兩塊還是挺賺錢。此外,華為2018年納稅710億,綜合來看,我國的科技企業和互聯網公司依舊不夠賺錢,不知道哪天能全面超越。



Lscssh科技官


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在2020年財年的第一天宣佈:2018年全年,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向國家納稅51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日均納稅1.4億元,互聯網行業排名第一,阿里巴巴的納稅額是亞馬遜的15倍,也遠超谷歌。相比於美國互聯網公司對國家的貢獻,阿里巴巴對國家的貢獻更大。

1、阿里巴巴在浙江省納稅排名

2018年阿里巴巴成為浙江省內僅次於浙江菸草集團的第二納稅大戶。

2、怎麼看待阿里巴巴繳納怎麼稅收?

去年阿里淨利潤96.5億美元,繳納的所得稅高達27億美元,說明電商行業不是虛擬經濟,它帶動了就業,也給我們國家帶來了真金白銀的稅收,希望阿里巴巴繳納的稅收能夠被用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上。


互金圈


這個很好啊。

只要有大量的大企業成長起來,國家稅收就有了足夠的保障,這樣國家就有能力滿足更多必須的支出。同時也有能力給中小企業更大規模的減稅,這樣未來也會誕生更多的阿里巴巴這樣大型企業,然後大型企業更多納稅,經濟就進入一個健康而穩健的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來說,馬雲在早期曾經說過,“每天納稅100萬”。2003年,阿里巴巴宣佈當年實現了日收入100萬元;2004年,阿里巴巴實現了每天利潤100萬,就是這一年,馬雲提出以後要“一天納稅100萬的目標;”現在這個目標不但超額實現,而且是100倍的超額。我們要承認,馬雲“吹過的牛”都實現了,這是一個優秀企業家對未來的期許與追逐。

從歷史數據來看,阿里巴巴納稅額是逐年快速上漲的。2013年,阿里巴巴納稅超70億元,成為國內納稅最多的互聯網公司;2014年阿里巴巴納稅109億元,成為國內首家納稅超百億的互聯網公司;2015年,阿里巴巴向國家納稅178億元;2016年,阿里巴巴向國家納稅238億元;2017年,阿里巴巴向國家納稅366億元,日均納稅超1億,這也是阿里巴巴首次日均納稅超億元。

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都是有一個燒錢、做大規模、爆發式增長、賺錢的過程。但對於大部分互聯網企業來說,與阿里巴巴來比較顯然是不科學的。畢竟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世界級的行業領導者,大家地位不一樣,所以這樣的比較沒有什麼意義。只能說阿里巴巴很優秀。

當然,騰訊拿出來比也是可以的。騰訊納稅要稍遜於阿里巴巴,2014年,百度納稅22億元,騰訊納稅70億元,阿里巴巴納稅109億元。

2017年,阿里納稅366億元,帶動生態上下游納稅2900億元,創造3300萬個就業崗位。另外創立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等數個知名品牌。因為它是電商平臺,不僅自己賺錢,還帶動很多小企業一起賺錢。應該說,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願景定位很高。

只能這麼說一句:偉大的事業起源於偉大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