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相傳為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讀書的地方,馬鞍山的慈姥山

安徽省馬鞍山的慈姥山,亦稱慈母山。

相傳為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讀書的地方,馬鞍山的慈姥山


因古時居江中,4面環水,積石為壁,故亦稱慈姥磯。

相傳為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讀書的地方,馬鞍山的慈姥山


又因遠望其山,形似貓臥,土人遂稱之貓子山。位於馬鞍山市慈湖鎮西北2.5千米的長江東岸,瀕臨長江,距江蘇地界僅500米。

相傳為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讀書的地方,馬鞍山的慈姥山


西南距馬和輪渡約1.5千米,高156m。舊志記載:"慈姥山上產竹,堪為簫管,屬樂府,名為鼓吹山。"慈姥山得名於南北朝時期。相傳梁昭明太子蕭統曾在此苦讀,累歲不還,其母勸其返宮,太子執意不從,信手將一雙竹筷插入土中,表示竹筷如能長成竹子,即隨母而歸。因母愛真摯,感動天皇玉帝,片刻間,筷子果真長成竹子,後人便將此山所產竹子叫做慈姥竹或慈母竹,鼓吹山也因此改名為慈姥山或慈母山。後人吟詩讚曰:"皇母適江左,擁子喜且哭;母愛動天地,插筷長成竹。"慈姥山所產的慈姥竹,體圓節疏,是專供宮廷作簫管之用的一種貢品。用此竹製作的竹簫異於眾處。西漢辭賦家王褒在《洞簫賦》中把這種竹簫的音韻效果寫得有聲有色:聽其巨音,苦慈父之畜子;其妙聲,苦孝子之事父;其仁聲,苦凱風紛披。1984年5月,在慈湖鄉昭明村一農民家附近地下挖出“昭明太子讀書堂”的石碑,僅殘存石碑的下半截。斷碑高2.4尺,寬2.1尺,厚4.5寸,碑刻有“囗明太子”四字和“昭明太子讀書像”,背靠修竹,手持《金剛經》,栩栩如生。碑的左側和下邊還殘存有“空靈閣”、“翊漢圖書”等字樣。這個殘碑的發現,是慈姥山“昭明太子讀書堂”一個很好的歷史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