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漢陽之四 墨水湖

古“漢陽十景”之一的“平塘古渡”,指的就是墨水湖了!

話說漢陽之四 墨水湖

墨水湖美景

明、清兩代各縣編修縣誌,也必湊足八景或十景,以示本縣亦為名勝之區。明嘉靖《漢陽府志》也循例列出了“漢陽十景”,並請知府王靜一題詩以為傳揚。從十景命名和王靜一題詩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明代漢陽的優美風光和太平景象。“漢陽十景”皆是詩情畫意般的景緻、歷代傳誦的名勝。

話說漢陽之四 墨水湖

略微有點古風,可惜遠處的圍擋煞風景。

墨水湖,位於長江以西,漢江以南,由龍陽湖、太子湖等十幾座大小湖泊彙集而成。

話說漢陽之四 墨水湖

漢陽的湖泊

古時曾是漢陽十景之一,即"平塘古渡"。屬漢陽東湖水系中的淺水湖泊。

以下照片中遠處的多孔橋是“墨水湖大橋

”。

話說漢陽之四 墨水湖

墨水湖大橋

墨水湖名稱由來

墨水湖的名稱來源及傳說有許多種,最主要的傳說有三種

一曰 湖色濃碧,因富含藻類和微生物,經千百萬年不斷繁衍死亡而存積湖內,致使湖水墨綠,故名。

二曰 古代有個秀才住在湖邊,每日勤奮著書寫字,常到此洗筆(也有說是五代十國時期,昭明太子寫《昭明文選》後,在湖內洗筆),而把湖水染黑,致湖色墨黑而得名。

話說漢陽之四 墨水湖

湖心島

三曰 "在遠古,從漢陽五里墩到七里廟一帶是一片沼澤湖汊,蘆葦蓬蒿叢生,有條烏龍經常在此興風作浪,百姓深受其害。為制服惡龍,百姓們決定建築一條長堤,把烏龍困死。他們日夜苦幹,剛把堤築起一人多高,就被烏龍一個翻身掃毀至盡。這時來了一個白鬍子老頭,見大家垂頭喪氣望著湖汊發呆,便站住腳,捻著鬍鬚,對大家笑吟吟地說:"白天干、晚上挑,不如鋼釘釘龍腰"。接著,老人同村民們一起幹了七七四十九日,煉成一根三丈三尺長的大鋼釘,讓大家抬起對準五里墩、七里廟之間一處,猛地一插,讓年青力壯的人輪流掄錘猛砸,頓時,地動山搖、狂風暴雨,地下傳出翻滾嚎叫聲,不一會,烏龍掙扎抬露出頭,張口噴吐出一大股黑血後死去,這股黑血瞬間將七里廟外漬出一個黑沉沉大湖。原來這白鬍子老頭是玉皇大帝派的天神,來助人們斬龍除害的。令人驚奇的是,漬成的湖水墨黑可以寫字、作畫,附近的學子都來取湖水使用,於是當地百姓都叫它墨水湖。"

相關傳說

陸地向湖內凸出的半島形部分,象動物的嘴伸入湖內喝水,所以這種地方的地名常帶一個"咀"字,又以村上主要姓氏而命名,如"高家咀"(在墨水湖西岸)、"何家咀"(墨水湖北邊)、"湯家咀"(墨水湖東北部)、"倪家咀"(墨水湖西岸)、"李家咀"(墨水湖西北角)等等是也;還有以當地盛產之物命名的,如"蒿芭咀"(在墨水湖南岸,盛產蒿芭而著名)。

話說漢陽之四 墨水湖

俯瞰墨水湖

亦有以當地特色命名的,如"公公咀"(在墨水湖的連通港西岸),因當地過去有個土地廟,土地神俗稱"土地公公",故此地因"公公廟"而得名;又因那裡地形狹長彎曲,伸入湖中似條青龍,故又稱"青龍咀"。

因地形而得名的還有"大瓜咀"(墨水湖北岸),其形如瓜故也。若湖邊凹進去,形成灣叉的地方,其地名又常帶一個"灣"字。如"廟灣"(在墨水湖南岸),因那裡過去有個叫"龍門寺"的廟宇,後龍門寺毀損不存,地名和村名仍保留叫"廟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