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在中南海西花廳,曾掛著一幅鄧穎超非常喜愛的國畫。一株粗碩的老幹上,兩朵梅花怒放。其中一朵正面盛開,特別陽光,而另一朵雖然也盛開著,但大部分卻被粗粗的老梅乾遮擋著。作這幅畫的人曾解釋說,周恩來、鄧穎超這一對伴侶就他們對革命的忠誠和貢獻來說,都算得上是傑出的偉人。然而,在客觀上由於周恩來的“遮擋”,使鄧穎超這朵“紅花”少了一定的光豔。如此解釋可謂是十分形象了。這幅畫是在1950年周恩來、鄧穎超銀婚之際特意繪製的,名為《臘梅》。而它的作者不僅是一位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畫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動家,她就是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廖仲愷先生的革命伴侶、無產階級革命家廖承志的母親——何香凝。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何香凝,原名瑞諫,又名諫,生於1878年6月27日,廣東南海人。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中國同盟會首位女會員,建立民國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為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今天,是何香凝先生誕辰140週年紀念日,祖國網頭條號發文以紀念。

因“天足”成就佳緣

1878年6月27日,何香凝生於一個香港的茶葉商的家庭,因此,經濟條件較好。家裡希望女兒成為一個賢淑的女子,並能融入“上流社會”,便在何香凝7歲的時候給她纏小腳。然而,她從小性格剛毅有主見,特別愛聽太平天國女兵的故事,羨慕她們的“天足”和英勇善戰。因此,當母親強行給她纏足時,她就每天晚上用剪刀將裹腳布剪掉。後來,剪刀被母親搜走了,她就用平時積攢下的錢再買剪刀,並藏了起來,到了晚上又將裹腳布剪掉。如此這般,幾十個回合下來,何炳桓夫婦拿這個倔強的女兒沒有辦法,只得放任她長成了一雙“天足”。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擁有一雙“天足”的何香凝,即使在香港當時仍處於人見人怪的窘境中,尤其是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何家人無不為此犯愁。巧合的是,在香港皇仁書院學習的歸僑子弟廖仲愷正遵照父親遺囑“敲鑼打鼓似的宣揚要討一個沒有裹過小腳的人做媳婦”。於是,何香凝的父親聽說後,馬上託媒人說合,兩人於1897年在廣州成婚。有人說他們的婚姻是“天下無巧不成書”的天足緣。

新婚之初,何香凝有些惴惴不安,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接觸,她發現廖仲愷是一個心地善良、誠摯忠厚,有著耿直性格和強烈進取心的青年。廖仲愷設法蒐羅各種新書刊給她閱讀,為她指點疑難;何香凝愛好美術,廖仲愷就耐心教她繪畫。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何香凝廖仲愷夫婦與子女

所以,何香凝很快就對自己的婚姻慶幸起來。夫婦二人都羨慕太平天國的革命人物,又都喜愛畫畫和學習詩詞,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當時,清貧的廖仲愷在經濟上窘迫,成親後只能修整兄嫂家屋頂曬臺上的破屋作為“新房”。這間房子矮小簡陋,是一間名副其實的斗室。何香凝和廖仲愷白天在這裡研讀詩文、談論時事,夜晚一起觀賞清淨明澈的月色。何香凝曾有詩云“願年年此夜,人月雙清”。他倆自得其樂,為了紀念這種既可讀書又便賞月的幽靜愜意的讀書環境,把這間小屋命名為“雙清樓”。

後來,何香凝號“雙清樓主”、“雙清館主”,終其一生都在追述著這段永難忘懷的美好時光。

孫中山臨終囑託:吾死後望善視之

何香凝的革命生涯與藝術生涯都起源於日本。

洋務運動時期,在清政府“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下,廖仲愷就產生了去日本留學的願望。為了幫助丈夫實現留學夢,何香凝拿出私房錢並變賣了自己的嫁妝首飾。1903年,何香凝追隨廖仲愷來到日本,先後就讀於女子師範學校、東京目白女子大學和東京本鄉美術學校,並且跟隨日本名畫家田中賴璋學習繪畫。

據統計,當時漂洋過海赴日留學的中國女青年總數不足10人,何香凝就是其中之一。

1903年9月的一個晚上,何香凝隨廖仲愷到神田中國留學生會館參加集會時,意外遇到了孫中山。孫中山號召中華優秀兒女投身革命運動的演說,深深打動了何香凝和廖仲愷。隨後,他們夫婦開始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活動。並和革命青年趙聲、秋瑾、黎仲實等來往密切。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1916年4月,孫中山與友人在日本東京合影,前排右三為何香凝。

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親自主持加盟儀式,何香凝成為最早的同盟會女會員之一。她與廖仲愷在東京租住的寓所成了革命黨人秘密聚會的場所。

當時,經常到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寓所參加集會的有朱執信、胡漢民、黃興、章太炎、汪精衛、黎仲實、馬君武、馮自由、蘇曼殊等人。何香凝除在東京女子師範學校預科讀書外,還擔負起有關聯絡和勤務工作:平時收轉信件、保管文件、看守門戶。每當孫中山召集會議時,她要照料茶飯,還要看門、把風,掩護同志以防日本警察和清廷偵探。

身為富家小姐的何香凝,本來連飯都不會做,但她卻從頭學起,滿懷熱情地完成各項工作,成了一位富有才幹的管家。她的忠誠和悉心,贏得了孫中山及留日革命青年們的信賴。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中國同盟會的“女管家”何香凝

1908年9月25日,何香凝在東京生下兒子廖承志。但在生子半年後,何香凝便復學轉去日本私立女子美術學校學習畫畫。

據廖承志在《我的母親和她的畫》中記述,何香凝之所以改學繪畫,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孫中山要組織武裝起義,需要起義的軍旗和安民佈告告示的花樣、軍用票的圖案等,因而需要人設計,把它畫出來”。

後來,何香凝成為了孫中山先生最信任的人之一。1935年3月11日凌晨1點,在北京協和醫院病房內,病重中的孫中山先生自知已時日不多了。人生最後的盡頭,先生鄭重地請來了何香凝,將愛妻宋慶齡託付於她,並再三囑託到“吾死後望善視之”。這份囑託,即是公事,也是私情,只有最信任的人能夠委以重任。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何香凝與宋慶齡

“不願同流合汙,做國家民族的罪人”

因捍衛孫中山遺志而與國民黨右派作鬥爭,1925年8月25日下午,廖仲愷在戒備森嚴的中央黨部被暗殺身亡。廖仲愷被刺後,何香凝立志要繼承廖仲愷的遺志,同國民黨右派鬥爭到底。

國民黨二大後,披著“左派”外衣的蔣介石進入黨的最高領導層。隨著權勢的膨脹,蔣介石終於暴露了其政治野心,積極進行反共活動。他陰謀製造了中山艦事件,並派兵包圍了蘇聯顧問的住處。事情發生後,何香凝不顧個人安危,冒險通過崗哨找到了蔣介石,流著淚斥罵他:“總理死後,骨尚未寒,仲愷死後,血也未乾。你不想想,……你昨夜那樣對待蘇聯人,太背信棄義了!以怨報德,違背了孫先生的主張,使革命前途衰落,你將何以對孫先生?”

1926年7月6日,在國民黨中央執委臨

1926年9月15日,何香凝在共產黨員蔡暢、鄧穎超的協助下,以中央婦女部的名義於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內創辦了婦女運動講習所,培養婦女運動骨幹。

1927年,繼蔣介石發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實行“分共”。在汪精衛進行大搜捕的日子裡,何香凝挺身而出保護共產黨人與國民黨左派分子。她甚至寫信給中央組織部說:“我是婦女部長,若認為婦女都是‘共黨’和‘準共’,我是她們的頭頭,有事找我,不準為難她們!”她還派人送船票幫助在漢口的革命同志脫離虎口。

1928年年底,何香凝為反對國民黨清共而毅然發表聲明,“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她說:“我是遵守孫中山的遺言,吾寧以畫筆棲遲,維持清苦生活,不願同流合汙,做國家民族的罪人。”

“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945年抗戰勝利後,何香凝堅決反對蔣介石的賣國、獨裁、內戰政策。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何香凝是主要領導人之一。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全國政協一屆會議民革代表合影,前排左二為何香凝

1948年5月,何香凝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一起發表聲明,響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5月1日向全國人民提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號召,聲明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949年4月,何香凝帶著兒女,一家人由香港出發抵達北京。在車站,她見到了周恩來、朱德、鄧穎超等同志和其它各界人士,曾經艱苦奮鬥的老同志、老朋友得以歡聚一堂,何香凝高興得熱淚盈眶。

在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何香凝率領民革和其它民主黨派、愛國人士一道前進。1950年6月,她與柳亞子等人寫信給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成立29週年,在信中,他們一再感謝和讚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並且用“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誓願,作為向黨的生日的獻禮。

1960年8月15日,何香凝在民革四屆二中全會上講話時指出:“孫中山先生為之奮鬥一生的理想,不僅完全成為現實,而且大大超過了。千條萬條,共產黨的領導第一條。我們民革同志一定要聽毛主席的話,跟著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

最後的心願: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1970年5月,何香凝因一次跌倒,得了肺炎,進入醫院治療。周恩來給予了她無比深切的關懷,親自去醫院看望她。在醫院的全力治療下,何香凝轉危為安。她精神好的時候,就坐在床上,將畫紙夾在畫板上畫梅。1972年初,何香凝因肺炎再度入院,病情很嚴重,親屬們都回到北京陪護。她在頭腦清醒時總是十分注意國內外大事,閱讀報紙和《史記》。6月27日,何香凝在醫院度過了她最後一個生日。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晚年的何香凝

1972年8月26日,周恩來再度前來探望病中的何香凝,儘管身體十分疼痛,她還是掙扎著斷斷續續地向周恩來傾吐出最後的心願:她與丈夫廖仲愷生前有:“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之約,現大限將至,希望周恩來批准她棺葬。周恩來當即親切地告訴她,中央一定尊重她的意願,按她的吩咐去辦。聽到這一肯定的答覆,她欣慰地笑了。

她怒罵蔣介石,不願做民族罪人,毅然“辭去國民黨內的一切職務”

鄧穎超同何香凝老人在一起

1972年9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畫家何香凝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終年94歲。1972年9月6日,根據何香凝臨終遺願,由鄧穎超、劉斐、朱蘊山以及廖夢醒、廖承志、經普椿等人專程護送靈柩至南京,與廖仲愷合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