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機關事業單位“中人”職業年金與新人職業年金有差別不?怎麼樣?

愛笑的悟空


對於“中人”和“新人”來說,職業年金根本上是一樣的,兩者的區別主要是發放金額上的不同。

2014年10月,我國開始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而從那時候開始,也將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區分出了“老人”、“中人”和“新人”。

“老人”是養老保險改革以前退休的人員,“中人”是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新人”是改革後參加工作的人員。


而在養老保險改革的同時,國務院也印發了關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

按照文件的規定,職業年金從2014年10月開始實行,“老人”在這個時間已經退休,自然是沒有年金的,只有“中人”和“新人”才能享受到職業年金。

同時,職業年金和養老保險一樣,所需費用是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的。不過年金的繳費比例沒有養老保險那麼高,單位和個人加起來只有12%。

可以說在制度上,職業年金並沒有區分所謂的“中人”和“新人”。


但是,因為職業年金是將繳費金額存入年金賬戶,在退休以後按月發放,所以和養老保險一樣,它也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對於“中人”而言,他們因為參加工作時間更早,正常退休時間也會更早,繳納職業年金的年限自然更短,年金賬戶金額也就更少,那麼退休以後每個月領取到的職業年金也就更少!

但是因為“中人”可以享受到過渡性養老金,而“新人”是沒有的,所以總體上兩者退休後能夠拿到的錢是差不多的。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肯定有差別,具體金額視工資差額而定

職業年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2014年10月1日頒佈實施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我國才開啟了職業年金之路。

《通知》第四條規定: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單位和個人繳費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致。

要回答差別的問題,重點在於“單位和個人繳費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致。”

繳費基數是與個人工資總額直接掛鉤的,除去改革性的補貼、獎勵性的補貼這些暫時不納入繳費基數的金額,剩下的全額工資都是繳費基數。所謂的“中人”,最起碼職業生涯已經走過了人生的一半時間吧,按這個工齡來算的話,最基層的同志也最起碼達到4-1級主任科員或者9-7級職員的職級。剛參加工作的新人,2級科員或者10級職員起步。這兩種情況的同志相比較,最起碼工資上最少有4-5級的差別,按現在的工資總額,月工資額最起碼差兩三千塊,自然繳費的基數也會相差這麼多,那麼職業年金的差別完全可以自己算出來。

簡單的用一張公務員級別工資對照表比較一下,“中人”一般在21級以上,一般本科新人剛參加工作從25級起步,這才是基本級別工資,加上各項津貼的級別差異,職業年金的差異自己就完全可以演算一下。


人社一卒


機關事業單位“中人”職業年金,與機關事業單位新人職業年金差別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機關事業“中人”職業年金,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由單位和個人按規定扣繳職業年金費用,並建立個人帳戶,直至本人退休時止。而新人職業年金,則從本人參加工作當月開始,直至本人退休時止,即在整個職業生涯全過程,都需要按制度規定,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扣繳職業年金費用。

二是儘管機關事業職業年金,單位繳費比例為8%,個人繳費比例為4%。這對於機關事業“中人”和機關事業新人來說,沒有絲毫的差異與區別。但是,由於機關事業“中人”,與機關事業新人,在繳納費用時的工資收入不同,也就是計算職業年金的費用基數不同,這導致雙方職業年金個人帳戶儲存額,必然出現較大的差異與區別。


劉正民


現在中人退休金的理順補發和農民工討要薪酬差不多。老闆說:現在沒錢有錢了一分錢不會少你們的,有錢就給你們了。但是老闆從來不說什麼時候有錢。中人退休金也是這樣。總是說,該你們的會一分錢不少給你們 絕不讓中人吃虧。但是接近六年時間了,從來不明確承諾什麼時候給中人理順補發退休金[尬笑][尬笑][尬笑]


天蓬元帥


肯定是有差別的。原因是一方面制度的實施時間:這個職業年金制度是2014年開始實施的;另一方面,“中人”和“新人”因為繳費年限、基金的投資運營時間、基金投資運營收益都的不同,所以退休後領取的職業年金肯定也不一樣的。特別是即將退休的“中人”,那和新人的差距可大了。具體原因如下。

一、關於職業年金和老人、中人、新人的概念?

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先對這些概念做個基本瞭解。與大家熟知的基本養老保險不同,職業年金是專門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也算是額外的“福利”。這個福利的建立是從201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職業年金制度的。既然是在這個時間點才施行的制度,那麼就會出現下面三類群體:
老人:職業年金制度實施前已經退休的人,也就是2014年10月1日前的退休人;
中人:職業年金制度實施前參加工作,職業年金制度實施後退休的人,也就是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這個時間後繼續參加工作;

新人:職業年金制度實施之後參加工作的人,也就是2014年10月1日後參加工作的人。

二、這三類人,職業年金都怎麼處理呢?

1.老人的處理辦法。《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規定“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簡單地說,“老人”還是按照以前那麼辦,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計劃。
2.中人的處理辦法。這類人因為退休的時間不同,處理辦法相對複雜。設立10年過渡期。分成兩個時間點:
1)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之間退休的“中人”,退休待遇將實行保低限高原則,領取的養老金待遇將不低於老辦法的待遇標準。比如說,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
2)2024年9月30日之後退休的“中人”要執行新辦法,即這部分人的職業年金基金待遇將取決於單位繳費、個人繳費、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和國家規定的其他收入。
3.新人的處理辦法。這個辦法和中人的後十年基本一樣,“新人”職業年金賬戶資金由單位繳費、個人繳費、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和國家規定的其他收入組成,並作為“新人”退休後領取職業年金待遇的惟一依據。
總之,機關事業單位“中人”職業年金與新人職業年金有很大的差別,否則不同工作年限的人如果領取一樣的職業年金,那麼造成內部的心理不平衡,甚至引發矛盾。所以針對不同的工作年限的人,職業年金不一樣。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莊子說職場 ,專注職場&個人成長。【隨手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我一定會努力回答的更好】

莊子說職場


可以肯定的說:這是絕對有差別的!

企業有企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有職業年金,它們都是對養老保險制度的有效補充。

一、職業年金產生的條件。

由於在2014年養老金制度改革,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納入到了統一的養老保險管理之中,而且將在10年完全過渡到統一養老保險管理,也就是在2024年之後,所有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都應該按照統一的標準計算養老金。

企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的時間比較長,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從2014年才正式開始繳納,所以他們個人賬戶上的餘額是比較少的。為此國家給了一個10年的過渡期政策。

為了確保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退休之後不會降低他們的生活標準和養老金收入,國家出臺了職業年金,於2014年10月1日開始實施,對這些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進行補充。

什麼叫職業年金?

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它既不是社會保險,也不是商業保險,而是一項單位福利制度,是事業單位及其職工依據自身經濟狀況建立的保障制度。

所以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其實是與我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同步配套進行的,其實質就是給職工的一種單位福利。



二、職業年金的計算方式。

根據《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有關規定: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單位與個人繳費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致。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國家適時調整單位和個人職業年金繳費的比例為;單位繳費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8%計入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個人繳費直接計入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按規定計入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工作人員變動工作單位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可以隨同轉移。

無論是單位繳納部分職業年金,還是個人繳納部分職業年金,都是以『工資』為標準在計算。

舉例說明一下。事業單位老張工資是7000元收入,那麼老張每月職業年金為:7000×(8%十4%)=840元!而剛進單位的小張工資是3500元,那麼小張每月職業年金為:3500×(8%十4%)=420元!

所以職場中人與新人之間職業年金的差距,主要就是由他們的工資水平所決定,中人工資水平越高,那麼他們的職業年金也就越高,可能與新人職業年金差距就越大。

三、正確認識職業年金的這種差距。

相對來說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晉升是非常緩慢的,特別是對那些剛入職的新人來說,可能看到這種差距會心理失衡。

其實我們應該理性的看待這個職業金的問題,不能因為我們現在的工資低,職業年金低就此而感到失落。

其實那些職業年金高的中年人來說,他們也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工作之後,才得到了現在的這種收入。而我們這些年輕的職場人,也許10多年之後也會有得到高收入的職業年金。

客觀的說職業年金,對我們這些職場新人是更加有利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職業年金是從2014年才開始執行的。那麼這些職場中人得到職業年金的時間,比年輕人來說要短得多,這些職場中人很快便可能會退休了。

那些職場新人來說,他們退休的時間還很長,因此隨著他們的工資不斷的提升,那麼他們的職業年金收入也會不斷的增加。直到這些職場新人退休的時候,那麼他們的職業年金肯定比現在這些職場中人要多得多。

所以我們現在的職場新人,不能只看到現在這些職場中人的職業年金比自己高多少。其實這些職場新人最終的職業年金會比這些中人多得多。

因此,我們還是放平自我心態、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相信我們職場新人的職業年金,只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高的!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如魚觀點:這個肯定是有差別,因為職業年金作為機關單位給員工購買的補充型養老保險,也是與社保一樣,按照員工工資水平和公務員的級別來購買,繳費的基礎呢,也是與社保一樣。

在公務員的這個類別當中,有老人、中人、新人的劃分。在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已經退休的人員,屬於“老人”;在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參加工作,之後才啊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的,屬於“中人”;在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後參加工作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屬於“新人”。

那麼對於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的發放標準是不同的,老人實行老辦法,中人實行過渡補發養老金的辦法,而新人則按照新辦法來發放養老金。

對於很多中人來說,由於新的規定的實行,很多中人的過渡養老金還沒有很多地方沒有正式啟動,這對於中人朋友來說,也是現在最擔心與擔憂的問題。不過他們的職業年金是按照自己實際的工資水平,與行政級別來購買的。

那麼在2014年改革前的中人,很多人的工資水平與級別都比現在的新人要高出很多個檔次,所以自然所得的職業年金就會高的多。


閆如魚


到目前為止退休中人還沒拿到這筆職業年金。甚至還沒拿到應得到退休金,還只是拿得按14年計算的臨時退休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